□文 圖/黃宇
人們熟悉的重鋼,已從主城搬往長壽。鐫刻在幾代人記憶里的重鋼老廠房,將改建成承載重鋼歷史和重慶人記憶的博物館。
從這里,我們看到“工業旅游”向我們款款行來。
而在僅一水之隔的臺灣,我們也剛剛身臨了“工業旅游”。在8月,11天的臺灣行,我們親手組裝出了自己的口風琴,在糖廠車間學會了架子鼓,爬上了一座海鹽堆積的山,還差點在玻璃長廊中迷失。這次的游覽稍顯特別,沒看日月潭,沒去阿里山,我們去了很多廠。
處于后工業時期的臺灣,同樣面臨經濟增長壓力下的產業轉型,也同樣不得不面對一些傳統工藝和時代記憶的消亡。我們這次看到的是臺灣的努力,同時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的財富方式。

臺南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鹽工挑著擔子從曬田內經過。因為臺風剛好過境,海鹽都用塑料布蓋著
桃園縣的東和音樂體驗館現在已經是東和鋼琴廠重要的組成部分。風光不再的鋼琴廠于5年前涉足觀光工業,籌建了音樂體驗館。他們在這里售賣的不是鋼琴,是人與樂器的關系,以及音樂的樂趣。所以,他們解剖了數架昂貴的鋼琴,從了解鋼琴如何發聲的內部結構開始,讓游客感知樂器,走近音樂。
我們在這里組裝了一支完全屬于自己的口風琴,放肆地敲打各種生活用品制成的環保樂器,一圈走下來,你會發覺音樂其實沒有那么遙不可及。
臺南用架子鼓挽留了一座荒廢的糖廠。十鼓藝術村在保留了糖廠舊址風貌和時代記憶的同時,還成就了一只樂隊—十鼓樂隊。十鼓樂隊除了世界巡回表演,還要在這里演出以及教游客打鼓,這里是鼓樂快速入門學校。當然,你也可以留在這里往一個專業鼓手方向發展。
學完打鼓,我估計十鼓藝術村最大的消耗品應該是練鼓的鼓槌,因為不論男女老少,拿著鼓槌都沒有誰是主動放下來的。孩子們在這里找到樂趣,上年紀的人在這里找到童年。

游客在音樂體驗館逐次敲打不同的鼓,為家人祈福

臺東富山護漁區,游客在海濱用海藻饅頭喂魚。經常如此,這里的海魚敢從人手上直接取食

臺南變廢為寶打造的樹屋,已經成為著名景點。
這次去的寺廟絕對稱得上是獨具匠心,因為那是一座完全用玻璃復刻的媽祖廟。這里已經成為彰化縣鹿港鎮一處新的觀光景點。玻璃寺廟僅是鹿港玻璃博物館的一部分,玻璃博物館里面還有一條著名的黃金長廊。
長廊里其實沒有黃金,而是由成千上萬塊玻璃和彩燈搭建而成,進入長廊需要換拖鞋和戴手套,因為在里面,人和路經過無數重玻璃的反射,你不但找不到路,甚至可能找不到自己。眼睛在這里成了尋路最大的敵人,你必須依靠雙手才能找到出路。

臺中宮原眼科老建筑和新建樓房結合得很貼切

站在鹿港玻璃博物館的黃金長廊一角,四周都反射出人的身影

桃園大溪老街,店主給游客熱情推薦自己親手制作的木屐
海鹽晾曬是臺南地區一段抹不去的記憶,但因為失去競爭力等多方面原因,鹽田在臺南基本都已經撂荒。當地旅游管理部門為保存這段回憶,專門在臺南北門井仔腳瓦盤復墾了大約十公頃的鹽田,請回老工人以表演的形式晾制海鹽。游客除了免費參觀,臨走時還能拿回一包天然海鹽。
我們爬的那座山不是有名的阿里山,山的名字叫七股鹽山,因為這是一座完全由鹽堆積而成的山,這座山價值約10億新臺幣。因鹽色澤如白雪耀眼,因此這里也被稱作南臺的長白山。鹽山不高,僅20余米,但因所處位置地勢平坦,鹽山還成了遠眺海濱日落的一個好去處。
除了鹽山,這里讓人驚嘆的還有鹽雕,用鹽復制的圓明園獸首,晶瑩剔透,讓我們看到了鹽不為人知的一面。
桃園大溪老街,因航運和木器而興,也因航運和木器而沒。大溪傳統街屋風格的“姚茶館”就悄然隱身在老街的一角,店鋪前段是二十多年前改建的樓房,中后段則保留著年約140歲的老屋。墻上的老照片,述說的都是主人家的故事。“姚茶館”保留著前店后家的傳統經營格局,不過現在木器經營已經成為了茶館的副業,它是當地最早從木器業轉型的一個店家。
“姚茶館”只有幾張桌子可以待客,吃飯所用桌子,既有古董也有主人自家所產。老板既是廚師也是服務員,客人不能點菜,因為老板只根據時令食材烹飪。雖然烹飪的都是家常菜品,而且調料極簡,但是小清新的滋味讓人回味無窮,在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食材品質對于味蕾的意義。雖然老板是地道中國人,但是餐桌上偶爾還會出現以芝士為輔料的菜品給人以驚喜,我想這也算是臺灣雜糅風格最直接的體現。
不管是十鼓的鼓點還是老屋的味道,不管是鹽田的漫步還是東和的琴音,這所有的觀光工廠都印刻有兩個醒目的大字“參與”。雖然跟“參觀”僅一字之差,但是游客的感受卻不可道以里記。恐怕這就是臺灣工業觀光所共有的秘密吧!

臺東鹿野高臺正在舉行熱氣球光雕音樂會,熱氣球跟隨音樂的節拍被分別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