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正華,文蓋雄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 100192)
法國航宇防務網2010年3月15日報道,印度政府與俄羅斯就“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改裝價格進行了談判,印度最終與俄方達成交易,確定航母的維修與改裝費用共計23.3億美元,航母定于2012年12月交付印度,該協議已由印度政府批準通過。
俄羅斯“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原名“巴庫”號,滿載排水量44500 t,是蘇聯“基輔”級航母的第4艘,1978年12月在黑海船廠(現屬于烏克蘭)開工建造,1982年3月下水,1987年12月交付。

圖1 改裝后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效果圖)Fig.1 The artist rendering of Gorshkov carrier after modernization
蘇聯解體后,“巴庫”號航母劃歸俄羅斯北方艦隊,1994年重新命名為“戈爾什科夫”號。1994年2月,“戈爾什科夫”號鍋爐艙發生火災,之后一直停泊在俄羅斯北德文斯克船廠。該航母使用“雅克”-38 M型飛機。該型飛機于1988年停產,新研“雅克”-41 M飛機在蘇聯解體后中止了撥款,導致該航母在“雅克”-38 M退役后沒有后續固定翼艦載機。另外,俄羅斯也沒有足夠財力對其進行現代化改裝,遂決定讓其退役。
自1994年“戈爾什科夫”號從俄海軍退役后,印度就開始積極尋求購買該航母。經過10年的曲折談判,2004年1月,印俄簽訂了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合同,其中9.74億美元用于“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改裝,航母艦載機的起降方式從垂直短矩起降型改為滑躍起飛/阻攔降落型,主要改裝工作包括拆除艦首武器系統并安裝阻攔裝置和滑躍起飛甲板等;5.25億美元用于從俄羅斯購買16架“米格”-29K戰斗機,其中包括4架“米格”-29KUB雙座教練機。該艦原計劃2008年交付印度,印度接收該航母后將在科欽船廠進行最后的舾裝。
印度第1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于2005年開工建造,預計2012年服役;在“維克蘭特”號服役之后,印度計劃2040年之前再建2艘國產航母,其中國產航母2號艦預計2017年服役,屆時印度將擁有3艘航母。另外印度還在積極建造和外購航母編隊屬艦,包括驅逐艦、護衛艦和核潛艇。
2007年4月,俄羅斯表示,由于缺少部分圖紙,原來估算的電纜長度不夠。最初估計僅需700 km電纜,但工作開始后發現電纜長度需2400 km,工作量大為增加。為此,俄羅斯將預計交付日期由原定的2008年推遲到2010年,改裝費用增加1.13億美元。
2007年8月,俄羅斯表示由于資金不足和管理不當,改裝工作將推遲4年完成,北德文斯克船廠廠長由于對該項目管理太差而被解雇。
然而,費用上漲問題并沒有就此終止,2007年11月俄羅斯要求在最初合同(即航母改裝費用9.74億美元)基礎上增加6.5億美元;到2008年初,俄羅斯提出的費用上漲額度達12億美元,即21.74億美元,航母最終服役日期為2012年左右。
印度官方開始不同意增加費用,到2008年6月終于有所松動,同意將費用增加8億美元以上,但具體金額一直在和俄羅斯討價還價。


2008年11月13日,俄羅斯北德文斯克船廠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航母建造工作將于2010年完成,2011年開始進行相關試驗,2012年將航母交付印度海軍。但這位負責人強調,只有印度支付足夠的建造經費,才能在2012年按期將航母交付印度海軍。當天,俄羅斯北德文斯克船廠副廠長謝爾蓋·諾沃謝洛夫表示,“在市場上,這種航母每艘價值30~40億美元。現在北德文斯克船廠對這艘航母進行改裝所需的費用是新建1艘費用的60% ~70%,即共需要約20億美元。當然,這個數字還需精確計算。”
2008年11月16日,俄海軍與國防工業部門官員表示,如果印度不愿意為“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支付大修所需的20億美元,俄海軍將自己買下這艘航母,正好俄海軍也需要航母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巡邏。如果俄羅斯最終沒將“戈爾什科夫”號交付印度,俄羅斯將賠償印度已支付的4億美元費用。
2008年12月初,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訪問印度時表示,將與印度盡快敲定“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合同修訂案,確保該項目順利進行。
印度于2009年1月派代表團去俄羅斯談判。但莫斯科又一次給了新德里當頭一棒,要求“戈爾什科夫”號航母費用在2008年初21.74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增加7億美元。這意味著“戈爾什科夫”總要價約達29億美元,幾乎是原合同(2004年簽訂的改裝費用為9.74億美元)中航母改裝費用的3倍。
2009年12月17日,俄印敲定,印度向俄羅斯支付23億美元,作為該號航母的改裝費用。
2010年3月15日,印度政府與俄羅斯進行了價格談判,印方與俄方達成一致,確定了修正后的維修與改裝合同以及其他相關合同協議。修正后的改裝費用為23.4億美元,已由印度政府批準通過。“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原計劃于2008年8月交付,此次合同交付日期定為2012年12月。
1)“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由于至少2次嚴重火災和長期擱置,狀況很差,而印度對航母的改裝要求高,改裝工作量大。
“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已經有20年艦齡,并擱置了長達10年時間,遭受過至少2次嚴重火災。該艦由于長時間廢棄,狀況很差,需要修復和改裝的內容很多,主要包括3個方面:修復動力裝置和破損的船體;由垂直/短距起降改裝為滑躍起飛/阻攔降落;安裝新的作戰系統。動力和艦機接口設備是航母的重要部分,“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這兩大部分都需要換裝,據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稱,這些改裝大約需5年時間。具體改裝內容如下:
1)拆除艦首甲板武器,代之以完整的飛機跑道和上翹14.3°的滑躍甲板,艦首飛行甲板加長加寬,艦載機直接從艦首起飛,在斜角甲板回收;
2)機艙大修,安裝新的鍋爐和汽輪機;
3)增大并加固后部舷側飛機升降機;
4)加裝阻攔裝置,設置3道阻攔索,用于艦載機阻攔著艦;
5)安裝對空搜索雷達、導航設備和飛機著艦助降設備;
6)安裝火控和電子戰系統;
7)安裝新的空調與電力系統;
8)升級防空能力,安裝“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和以色列研制的“巴拉克”垂直發射艦空導彈。
航母的所有武器和雷達電子設備全部被拆除,惟一保留的僅僅是艦體而已,俄方認為改裝工程接近建造1艘新航母。改裝需要將飛行甲板設計延長至283 m(原長271.3 m),并加裝阻攔裝置,擴大機庫面積至2990 m2(增加約10%)。
2)當初簽訂合同時俄方報價太低,合同簽訂得很草率,而航母改裝過程中還加入了大量當初合同中所沒考慮到的工作量。
印度方面派遣了自己的技術專家組前往俄羅斯。該專家組的報告也證實了俄方報告的真實性(俄方


曾有報告稱船廠的負責人低報了航母改裝工作所需費用)。這種低報價格的方式是俄企業在承擔本國軍品制造任務中慣用的伎倆,但當用到出口產品中問題就出現了。如2009年7月,印度總審計署報告稱,印度可能支付18.2億美元用于航母改裝,其中5.22億美元用于海試,而在2004年簽訂的合同中,當時海試費用的俄羅斯報價僅2700萬美元,遠低于5.22億美元的預算。
起初,俄羅斯政府表示愿意承擔部分超支費用。但不久,俄方堅持要求印度承擔絕大部分的超支費用,否則俄方收回航母,因此這種費用最終勢必落到印度頭上。
其次,由于長期缺少訂單,北德文斯克船廠方面很想拿到這份合同,而莫斯科負責制訂合同的部門又想盡快結束談判,結果匆忙簽約,草率地結束了同印方的談判。俄國防出口公司曾表示,該項目沒有經過合適的技術和經濟評估就倉促上馬,經費不足以完成改裝工作。此后美元暴跌,國際市場上的金屬和能源價格上揚,“戈爾什科夫”號改裝項目對俄羅斯可能是賠本生意。因此俄方提出增加費用。
另外,改裝過程中有大量工作未考慮在當初簽訂的合同里,如前文所述航母鋪設電纜長度大幅增加的問題。此外根據印方在合同簽訂后提出的新的性能要求,必須安裝新的鍋爐和渦輪,對飛行甲板進行加固等。大量新改裝工作的加入,費用上漲和交付延期也就理所當然了。
基于這三方面原因,航母改裝費用大幅上漲也就毋庸置疑了。隨著大量新工作量的加入,工程延期也難以避免。
3)經費短缺導致工程遲遲不能開工,開工后由于經費不足而導致工程進度被反復耽擱。
“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本來是俄羅斯的驕傲,基于其遠洋作戰的需要,保留搭載蘇-33固定翼艦載機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和搭載反潛直升機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是較理想的選擇。然而,由于當時俄羅斯經濟極度窘迫,沒有充足的資金保養、維護和使用2艘航母。即便是將“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拆解,也將耗資巨大,當時的俄羅斯也負擔不起,因此當印度表現出對該航母的興趣時,俄羅斯毫不猶豫地將航母艦體免費贈送給印度,但要求俄羅斯船廠承擔改裝工作和配套銷售航母艦載機,以盡可能為本國國防工業爭取訂單維持生計。
在此背景下,北德文斯克船廠在未簽訂合同無法利用印度的資金時,即2004年之前,航母的改裝準備工作也一直無法開展。當時的副廠長巴斯杜哈夫說:“我們到哪兒去找錢修復‘戈爾什科夫’號啊?”。這的確是實情,雖然工程還沒開工,但很多費用已經產生了。“戈爾什科夫”號從摩爾曼斯克拖運至北德文斯克,整個拖運和輔助船隊總計消耗近千噸柴油,而且拖運前的準備工作開銷不少,因為雖然拖運艦隊是海軍派出的,但是俄羅斯政府并沒有專門撥款,而所有費用都需要愿意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印度來支付,可當時合同還沒有簽署。
合同簽署之前經費的短缺導致相關改裝準備工作無法開展,合同簽訂后直至2009年,印度的資金只到位5億美元。俄羅斯此前10多年都沒有進行過航母建造和大型改裝項目,因此相關配套設施也不健全,前期亟需大量資金打造航母改裝工程的基礎設施。俄方表示,印度的資金無法充分到位,耽擱了準備工作的進行,直接影響了后面的改裝工作。
2009年,俄羅斯指責印度在之前的2年中不及時支付改裝費用,大幅延緩了改裝進度。改裝工作開展后,兩國此起彼伏的價格戰,導致后續資金無法及時到位,進一步帶來了工期的延期。俄方表示,一旦資金到位,工作進度將大幅加快。北德文斯克船廠副廠長謝爾蓋·諾沃謝洛夫表示,“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等于是在船廠的露天船臺上建造1艘新航母,而像航母這類艦船的建造需要穩定和持續的資金支持。”
資金的匱乏使得俄羅斯無法將“戈爾什科夫”改裝后留給本國海軍使用。而改裝過程中的資金短缺同樣導致了工程進度的大幅拖延,使得預期的交付日期大幅推遲。
4)缺少航母建造經驗,本國的航母工業缺乏連續性,缺少技術熟練的工人,管理很糟糕。
俄羅斯還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俄境內沒有一家專業造船廠建造過航母(前蘇聯時期專門建造航母的黑海船廠目前屬于烏克蘭),也沒有任何國家機構負責制定建造計劃和聯系承建商來建造任何新航母,這導致了俄羅斯缺乏建造航母的能力。而且蘇聯解體后,北德文斯克船廠幾乎沒有承建任何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僅建造過幾型核潛艇。
北德文斯克船廠方面表示,缺少“戈爾什科夫”號設計圖紙也是改裝延期的原因之一(烏克蘭沒有將該航母圖紙移交俄羅斯)。如由于缺少設計藍圖和技術圖紙,俄羅斯的工程師錯誤估計了所需電纜的長度(前文提到)。據1名印度海軍軍官表示,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羅斯海軍設計局試圖重繪航母圖紙,但這將花費大量時間。
“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巨大改裝工程無異于新建1艘航母,而缺乏航母建造能力且近期沒有建造過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的北德文斯克船廠會遇到很多技術難題,圖紙的缺乏更是增加了改裝技術難度,這些都會導致改裝工作量大幅增加,也意味著費用上漲和工期拖延。
蘇聯解體后,其航母工業基礎受到嚴重破壞,在為印度改裝航母的過程中,不得不重新打通航母工業基礎中的部分環節(俄羅斯解決所謂的管理、設計上的問題,都應視為航母工業基礎中部分環節的重塑)。俄羅斯重建部分航母工業基礎的過程——通過為印度改裝航母,俄羅斯的船廠獲得了航母的建造和工程管理經驗,阻攔裝置的生產線重新啟用,改裝航母需要更換的所有其他設備生產廠商也得到了工作和經費等——重建航母工業基礎需要經費,俄羅斯可能將這部分費用也算在了“戈爾什科夫”號航母的改裝費用里。
航母工業基礎被破壞的背后,就是航母建造連續性無法獲得有效保證,因此必然缺乏足夠的熟練技工。另外,航母的建造與改裝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技術難度較大,任務繁瑣,在之前沒有相關建造改裝經驗的情況下,進行如此一項浩大的工程,管理上必然會有疏漏。管理的缺失和熟練技工的缺乏,航母改裝費用上漲和進度延期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總體來說,除了資金缺乏和工作量巨大之外,航母工業基礎缺失是造成費用上漲和進度延期的根本原因之一。
1)維護健全的航母工業基礎和保持連續的航母建造很重要。
從“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改裝費用不斷上揚可以看出,航母工業基礎的確會影響航母的采購費用。如果1個國家沒有健全的航母工業基礎,在發展航母時,要么以超過成本價的價格向國外訂購本國不能研制的部分裝備;要么投入經費完善自己的航母工業基礎,從而實現自給自足。無論走何種道路,都需要額外投入,這些額外投入都應計入航母采購費用中,從而使采辦費用偏高。
這也使得以下現象更加易于理解:美國曾專門聘請蘭德公司對其航母工業基礎進行研究和評價,并在安排航母建造進度時將航母工業基礎作為重要因素之一加以考慮,并努力維持航母建造的連續性,使得航母工業基礎維持一種更健康的狀態。反觀俄羅斯,蘇聯解體后,其航母工業基礎受到嚴重破壞,國內經濟狀況糟糕,更談不上維持航母的連續性建造。在為印度改裝航母的過程中,不得不重新打通航母工業基礎中的部分環節,改裝費用高昂難以避免。
2)建設獨立自主的、強大的國防工業,避免受制于人。
航母工業基礎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國防工業基礎的重要性。
在“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價格談判中,為了獲得滿意的價錢,俄羅斯還放出消息,印度如果不購買“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則原計劃租借給印度的核潛艇也可能取消。這可能是俄羅斯的一種銷售策略,而印度卻不得不一再與俄羅斯磋商,印度在國防裝備方面對俄羅斯的嚴重依賴是俄羅斯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3月12日,俄印簽訂100億美元的軍火協議,涉及航母、29架“米格”-29“支點”-D戰斗機、42架蘇-30MKI戰斗機、國防及空間技術和至少12座民用核反應堆。至2010年3月,兩國已有超過200項合作項目,其中包括俄羅斯為印度海軍現代化改裝“戈爾什科夫”號航母、俄羅斯向印度轉讓T-90坦克技術、印度“布拉莫斯”導彈的生產以及印度采購“龍卷風”多管火箭發射系統等。

表1 印度購自俄羅斯的現役裝備Tab.1 The active equipment of India purchasing from Russian
在2008年美國“小鷹”號航母臨近退役時,印度曾表示了購買意向,但被美國拒絕了。一國缺乏某種裝備或技術時,很多時候花錢也是買不到的。因此,一個國家擁有獨立自主的、強大的國防工業能力非常重要,不然就會受制于人。
美國國防部在制定采辦政策時,特別注重對國防工業能力的保護,其中有一條就是“確保健壯的工業基礎”。由于民船建造的重心早已落在亞洲地區多年,美國和歐洲船舶制造商的民用份額已經很小,特別是美國船廠的生存嚴重依賴于艦艇相關工作。美國海軍在制定艦艇建造計劃時都要研究可能對艦艇建造工業的影響,并在分析的基礎上對計劃進行調整。
[1]India,Russia resolve price dispute over Gorshkov[EB/OL].http://www.indiaenews.com/pdf/236058.pdf
[2]Soviet aircraft carrier Admiral Gorshkov[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Soviet_aircraft_carrier_Admiral_Gorshkov
[3]INS Vikramaditya:Waiting forGorshkov[EB/OL].http://www.defenseindustrydaily.com/ins- vikramaditya -may-hit-delay-cost-increases-03283/
[4]Gorshkov Aircraft Carrier Cost India$2.33 Billion:Navy[EB/OL].http://news.outlookindia.com/items.aspx?artid=69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