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球
慢性膽囊炎是肝膽外科常見病,以往多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療。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外科手術技術的成熟與推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aparc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逐步取代開腹手術成為治療慢性膽囊炎的金標準[1]。為了探討兩種術式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將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慢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患者98例,均有慢性膽囊炎史且符合手術指征,無絕對手術禁忌證,并排除膽囊癌及嚴重出血性疾病等。其中行腹腔鏡手術治療49例(腹腔鏡手術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32~66歲,平均(51.7±6.6)歲;慢性膽囊炎史1~12年,平均(9.4±2.8)年;其中膽囊嚴重損傷伴有萎縮或進行性加重25例,膽囊炎急性發作伴腹膜刺激征11例,慢性膽囊炎伴嚴重并發癥13例。開腹手術治療49例(開腹手術組),男30例,女19例;年齡31~67歲,平均(52.4±6.9)歲;慢性膽囊炎史1~13年,平均(10.1±3.5)年;其中膽囊嚴重損傷伴有萎縮或進行性加重23例,膽囊炎急性發作伴腹膜刺激征12例,慢性膽囊炎伴嚴重并發癥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腹腔鏡手術組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身麻醉,常規建立二氧化碳氣腹13~15 mm Hg,患者取頭高足低仰臥位,常規四孔法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先檢查腹腔情況,然后鈍性分離膽囊周圍粘連,充分暴露膽囊三角,確認膽囊壺腹部,解剖膽囊三角顯露膽囊動脈、膽囊管和肝總管,根據情況采用順行、逆行或順逆行結合方式手術,對腹腔污染嚴重者,常規肝下放置引流管。開腹手術組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右肋緣下斜切口或腹直肌切口,剝離膽囊周圍粘連,沖洗腹腔,間斷縫合膽囊床,對腹腔污染嚴重者,常規肝下放置引流管。所有患者術后均常規抗感染,24~48 h拔管,24 h后下床,待胃腸功能恢復后再進食。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腹腔鏡手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開腹手術組(t=5.02、16.18、9.64、5.6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果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腹腔鏡手術組術后切開感染率和腸粘連發生率均低于開腹手術組( 字2=5.99、4.1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切口不愈合率和出血發生率也低于開腹手術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字2=2.04、1.90,P>0.05)。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腹腔鏡手術組(n=49)67.5±8.2 149.5±28.6 19.4±8.1 5.5±2.3開腹手術組(n=49) 76.4±9.3 265.6±41.3 36.8±9.7 8.9±3.5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慢性膽囊炎傳統的治療方法多為開腹行膽囊切除術,其優點為手術視野好,止血徹底,對于術中復雜情況(如粘連、穿孔等)有較好的應對方法[2],但其手術創面大,康復慢,術后臥床時間長,并發癥多,特別是傷口感染率高達7%~30%,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醫生手術經驗的積累和操作技巧的不斷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適應證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一些原來被認為是禁忌證或相對禁忌證的病例現在也被納入絕對手術指征。張能維認為除了壞疽性膽囊炎,所有的膽囊炎均可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但手術時機的掌握一直存在爭議,Low等[3]比較了慢性膽囊炎患者在急性期和慢性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發現在手術時間、術后住院天數、并發癥、死亡率及中轉開腹率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易旭華等[4]也報道,與膽囊炎慢性期比較,急性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可行的,并不會延長手術時間,也沒有增加術后并發癥和中轉開腹率。
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逐步取代開腹手術成為治療慢性膽囊炎的首選術式[5-7]。其具有微創、出血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等優點,其臨床優越性已得到普遍肯定。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開腹手術組(P<0.01),術后切開感染率和腸粘連發生率也低于開腹手術組(P<0.01),但術后切口不愈合率和出血發生率與開腹手術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安全可行的理想術式,不會增加手術風險和中轉開腹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石廣東,孫建平.開腹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比較[J].吉林醫學,2011,32(35):7469-7470.
[2]張進峰.不同術式在結石性膽囊炎中的效果及并發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2(8):152-153.
[3]Low J K,Barrow P,Owera A,et a1.Timing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evidence to support a proposal for an early interval surgery[J].Am Surg,2007,73(11):1188-1192.
[4]易旭華,王宏,羅建管,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處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膽囊炎的比較[J].臨床外科雜志,2009,17(2):103-105.
[5]王東,肖強.512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體會[J].新疆醫學,2010,8(40):43-44.
[6]章社民.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急性膽囊炎30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4):83-85.
[7]潘震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