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英 曹少華 陸湖清 潘有平 曹惠雄 蘇寧
特定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研究
鄒永英 曹少華 陸湖清 潘有平 曹惠雄 蘇寧
目的 觀察特定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120例符合頸性眩暈診斷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選取特定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對照組60例推拿手法配合中藥內服,5 d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結果治療組60例,治愈55例,顯效5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60例,治愈36例,顯效1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1.67%。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特定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治療頸性眩暈效果良好,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特定穴位; 當歸注射液; 頸性眩暈
頸性眩暈是指頸椎及其相關軟組織,如肌肉、韌帶和血管、神經等組織退變勞累損傷產生功能性改變所引起的以眩暈為主訴并有視物旋轉的頸椎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是臨床上常見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眩暈,以反復發作為特點。頸性眩暈屬于中醫“眩暈”的范疇,本院采用特定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治療頸性眩暈60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均為本院康復科骨科門診的頸性眩暈患者,共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齡(47.9±13.6)歲,病程(3.17±2.76)年;對照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49.7±11.8)歲,病程(4.25±3.66)年。所有病例均經X線(DR)檢查和CT確診,頸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改變,且有椎間隙變窄,頸椎變直,伴項韌帶鈣化、鉤突變尖等,排除耳源性眩暈、眼源性眩暈、神經官能癥及顱內腫瘤等疾病。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臨床表現陣發性或持續性眩暈,多于回頭轉頸、起床臥床、伸屈脖子等頭頸體位改變時發生,常伴有頭痛、頸痛、惡心嘔吐、胸悶、心慌、出汗異常、視力減弱模糊或記憶力減退,甚則暈厥。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選取特定穴位:雙足三里、雙側風池、雙側全息頸穴,足三里注射1 ml當歸注射液,風池、全息頸穴各注射0.5 ml當歸注射液,1次/d,左右輪注,5 d為一療程,連續2~3個療程。對照組:推拿手法配合中藥內服。按揉頸部結節狀肌肉痙攣壓痛點,每次10 min,拿風池、肩井穴,點按豐隆穴,每次5 min。推拿治療隔天一次,5次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中藥內服:黃芪 30 g、白術 12 g、防風 10 g、澤瀉24 g、川芎 15 g、葛根 15 g、白芍15 g、甘草10 g、大棗15 g、當歸15 g、黃精15 g。每日一付,分3次服,5 d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治愈:眩暈癥狀完全消失,頸部活動自如;顯效:眩暈癥狀明顯減輕;無效:眩暈癥狀未見減輕。
療程結束后6個月隨訪,治療組有4例復發,復發率6.67%,對照組有26例復發,復發率43.33%。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現代醫學認為,頸性眩暈的發病機制主要是因為頸部肌肉由于急、慢性勞損發生痙攣、炎癥、粘連,繼而僵硬,造成頸部力量平衡失調,從而損害頸椎的外源性穩定性因素,導致椎間排列紊亂,加上頸椎本身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壓迫椎動脈,使椎動脈變窄、扭曲,使血液動力改變,引起頭暈耳鳴、頸項酸痛、頭痛等癥狀。由于頸部肌肉及椎間盤的無菌性炎癥刺激頸部軟組織內的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興奮而導致椎動脈痙攣,使椎動脈血流量下降,出現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癥狀[2]。頸性眩暈屬于中醫的“眩暈”范疇,其病機為血瘀阻滯腦絡,血運不暢,或痰濁上擾于腦。治療組是藥物與穴位共同作用的結果。就藥物而言,當歸注射液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改善微循環和促進炎癥吸收的作用。就穴位而言,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為四合穴之一。穴注足三里用于防病保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早已為歷代醫家認同與推崇。在五行學說里,胃屬土,胃經上的足三里是土經中土穴,尤善健脾和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之充養。所以,調補脾胃重穴足三里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培元,達到保健防病、強身健體的目的。風池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之一,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感冒、落枕等。第二掌骨側之全息穴為十二經脈氣血流注之所,故可治全身多種疾病[3]。
綜上所述,特定穴位注射當歸注射液治療頸性眩暈見效快、效果好、復發率低。若患者平時多注意加強頸項肌鍛煉,多做頸部保健操,多關注坐姿和睡枕高度,可有效預防頸性眩暈的復發。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
[2]袁鋒,潘明甫,符貴發.辨證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廣西中醫藥,2009,32(4):17.
[3]府強.實用針灸療法大全[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4:160.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5.069
廣西欽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編號:20111413)
535400廣西靈山縣中醫醫院
鄒永英
2011-12-27)
(本文編輯:連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