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捷 鄧書超 王虹
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偏頭痛50例
莊捷 鄧書超 王虹
目的 觀察補陽還五湯治療偏頭痛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方法 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48例,治療組50例;兩組分別予布洛芬片0.2 g,3次/d,鹽酸氟桂嗪膠囊5 mg,睡前服。治療組加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1月為1療程。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8%,對照組79.2%,均未見明顯副作用。結論 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客觀證實了中醫藥治療偏頭痛的優勢。
補陽還五湯; 偏頭痛; 中醫藥療法
偏頭痛是反復發作的一側或兩側搏動性頭痛,為臨床常見的特發性頭痛,屬中醫學頭風、厥頭痛、頭痛等范疇。中醫臨床多見氣血失調,久病多伴有血瘀的表現。筆者在臨床中應用補益氣血加活血化瘀藥,以補陽還五湯為主方加減治療偏頭痛50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2008年2月~2010年10月住院或急診患者,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48例,治療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13~69歲,平均49歲。病程5個月~12年。所有患者均為急性發作期就診。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偏頭痛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偏頭痛診斷與防治專家共識》制定的頭痛分類及診斷標準[1]擬定及《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頭痛診斷標準[2]擬定:(1)偏頭痛以精神緊張、軀體疲勞、情緒因素、外界刺激、月經來潮、環境改變等為誘因;(2)頭痛表現為陣發性發作的偏側搏動性疼痛或扯痛、昏痛、脹痛等,持續時間為數分鐘或數小時不等,一般不超過24 h,偶有持續長達1周者,間歇期如常人,經一段間歇期后再次發病,病程多遷延數年;(3)偏頭痛發作時可伴惡心、嘔吐、耳鳴或失眠、心煩等癥狀;(4)神經系統等理化檢查無特殊。全部病例治療前均檢查血常規、腦血流圖,部分檢查腦電圖、腦地形圖,重者作頭顱CT和MRI檢查。
1.3 治療方法 兩組分別予布洛芬片0.2 g,3次/d,鹽酸氟桂嗪膠囊(商品名:西比靈,西安楊森制藥)5 mg,睡前服。治療組同時予補陽還五湯,處方如下:黃芪50 g,桃仁、當歸、川芎、紅花、地龍、赤芍、陳皮、半夏各10 g等,肝郁氣滯者加郁金、綠萼梅各10 g;瘀血重加乳香、沒藥各10 g;陰虛加地黃、枸杞各10 g;前額痛加白芷10 g;顳部疼痛加蔓荊子、菊花各10 g;枕部疼痛伴項強加羌活、獨活、葛根各10 g;巔頂頭痛加防風、藁本各10 g;睡眠不佳加茯神20 g,遠志、夜交藤各10 g;胸悶嘔惡與小半夏湯合用。治療時結合六經辨證,根據頭痛不同部位選用藁木、白芷、羌活等引經藥。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對照組僅予口服布洛芬片、鹽酸氟桂嗪膠囊。兩組均服用1月為1療程。
1.4 療效標準 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隨訪6個月無復發,腦血流圖正常;顯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隨訪6個月有復發現象,腦血流圖基本正常;好轉:頭痛發作程度及伴隨癥狀減輕,腦血流圖有改善;無效:治療1個療程后頭痛及伴隨癥狀無改善。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間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副作用。見表1。

表1 兩組間療效比較(n,%)
患者,女,15歲。2009年2月6日初診?;颊?歲時即患有頭痛,為反復發作性,嚴重時頭痛難以言狀,伴惡心、嘔吐,飲食及睡眠皆受嚴重影響,間歇期正常,經省級多家醫院確診為偏頭痛,服藥量、類無數,療效不佳,仍頻繁發作。來診時精神差,氣怯言低,脈沉細乏力,舌質暗見瘀斑。辨證為氣血虧虛、血瘀脈阻腦絡型頭痛,予以補陽還五湯:黃芪50 g,桃仁、當歸、川芎、紅花、地龍、赤芍各10 g,配伍陳皮、半夏各10 g,山藥、山楂20 g。加用布洛芬片0.2 g,3次/d,鹽酸氟桂嗪膠囊5 mg,睡前服。服藥10 d諸癥明顯緩解,繼續加減鞏固治療20 d痊愈。隨訪兩年無復發。
現代醫學對偏頭痛研究,目前診斷標準尚未完全統一。研究認為傷害刺激導致中樞腦電活動異常,這種腦電活動異?;蚱鹪从谄べ|或起源于三叉神經核團或其他核團,導致偏頭痛發作。偏頭痛發病機制的研究已達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為找到藥物作用的新靶點提供了依據。偏頭痛急性發作時,治療上可以鎮痛藥與止吐藥同時應用,并強調對于預防藥物的應用要嚴格掌握適應證[3]。
中醫認為偏頭痛以內傷居多,與中醫對內傷頭痛的致病因素的認識一致,不外氣、血、風、火、痰、瘀幾方面。筆者認為,機體諸精上聚于頭,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上注于腦以滋養腦髓,若氣血不調或者思慮過勞耗傷氣血,或七情不舒致氣血運行失調皆可導致神機失用而發為頭痛。持續的情志失調可引起氣血失和,臟腑功能紊亂,又產生風、火、痰、瘀等致病因素,使脈絡痹阻不通,導致和加重頭痛?!镀諠健ゎ^痛附論》曰:“若人氣血俱虛,風邪傷于陽經,入于腦中,則令人頭痛也”。嚴用和《濟生方·頭痛論治》曰:“凡頭痛者,氣血俱虛”。張介賓《景岳全書·頭痛》云:“凡診頭痛者,當先審久暫,次辨表里,蓋暫痛者必因邪氣,久病者必兼元氣”。偏頭痛作為一種具復發傾向的發作性疾患,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日久氣血俱虛,痰濁瘀血遂生,脈絡痹阻。因此,辨治偏頭痛應辨清邪氣的性質、疾病的久暫及虛實盛衰,切忌因實致虛、因虛致實之弊。
補陽還五湯系王清任治療氣虛血瘀的代表方,現代廣泛用于治療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臨床效果甚佳。根據“氣滯則血滯”、“不通則痛”的理論,有的試用于治療瘀血頭痛,方中重用黃芪補氣為主藥,氣足才能推動血行,營養周身;配合當歸、川芎、白芍藥、桃仁、紅花活血行血;地龍通經絡;共同組成補氣活血、疏通經絡的方劑。筆者臨證用藥時,認為除重用黃芪以外,川芎也為治偏頭痛之要藥,其祛風止痛之功頗佳,又兼升散之性上行頭目,尤如張元素所稱,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能疏肝經之風,為治療少陽厥陰經頭痛及血虛頭痛圣藥”,唯肝腎陰虛火旺者慎用。同時,對病程遷延、反復發作者,選擇加用蟲類藥。葉天士云:“久則邪風混處其間,草本不能見其效,當以蟻蟲疏絡逐邪”。本組治療結果顯示,療效明顯優于西藥對照組,且未見明顯副作用,客觀證實了中醫藥治療偏頭痛的優勢。
[1]偏頭痛診斷與防治專家共識組.偏頭痛診斷與防治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8):694 -696.
[2]鄭筱萸.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05 -109.
[3]劉春梅.偏頭痛的國際分類、診斷標準、發病機制與防治研究進展[J].疑難病雜志,2009,9(12):953 -95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10
233600安徽省渦陽縣人民醫院(莊捷);安徽省渦陽縣中醫院(鄧書超);安徽省華佗中醫院(王虹)
莊捷
2011-12-13)
(本文編輯:連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