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妍 孫黎明
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對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的療效觀察
劉紹妍 孫黎明
目的 觀察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對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106例冠心病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患者隨機分為三組。A組患者給予胺碘酮0.2,3次/d,口服7 d后減為0.2,2次/d,再口服7 d后減為0.2,1次/d口服;B組患者飯后半小時給予穩心顆粒1袋(9 g),3次/d;C組患者同時給予胺碘酮和穩心顆粒,劑量與A組、B組相同。三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結果 A組總有效率85.3%,B組總有效率77.1%,C組總有效率89.2%。C組與A、B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對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有較好的療效。
胺碘酮; 步長穩心顆粒; 冠心病; 室性期前收縮
室性期前收縮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常導致患者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嚴重時甚至誘發室性心動過速、室顫而危及生命。近3年來,筆者所在醫院應用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治療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3月~2011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心內科就診的冠心病并發室性期前收縮患者106例。其中男64例,女42例。年齡41~82歲,所有入選患者均有明確冠心病史或曾有心肌梗死病史,排除嚴重竇緩、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對本品過敏者。將106例患者分為三組:胺碘酮治療組(A組)34例,穩心顆粒治療組(B組)35例,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治療組(C組)37例。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并發癥方面經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依據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結果,符合《實用內科學》心律失常診斷標準[1]。
1.3 方法 A組患者單用胺碘酮0.2,口服,3次/d,7 d后減為0.2,口服,2次/d,7 d后減為0.2,口服,1次/d;B 組患者單用穩心顆粒1袋(9 g),3次/d,飯后半小時溫開水沖服;C組患者給予胺碘酮0.2,口服,3次/d,7 d后減為0.2,口服,2次/d,7 d后減為0.2,口服,1次/d,同時聯用穩心顆粒1袋(9 g),3次/d,飯后半小時溫開水沖服。三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進行療效對比。用藥前及用藥4周行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及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檢查。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衛生部心血管系統臨床藥理基地制定的《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指導原則》制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室性期前收縮減少9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室性期前收縮減少50% ~9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室性期前收縮無明顯變化或減少<50%。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n(%)]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臟的起搏傳導系統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正常的起搏傳導受到影響所致。胺碘酮是以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為主的心臟離子多通道阻滯劑,兼具Ⅰ類、Ⅱ類、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但沒有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2]。步長穩心顆粒是一種純中藥制劑,是由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制成的顆粒劑,具有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定悸安神的功效,其中甘松提取物對鈉離子通道和L鈣通道具有濃度依賴性阻滯作用,具有Ⅰ類和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基礎,對延遲整流鉀通道和瞬間外向鉀通道均有濃度依賴性阻滯作用,具有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基礎,從而達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冠心病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縮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目前臨床常用胺碘酮治療。但單用胺碘酮治療住院周期長,遠期副作用較多,院外治療存在安全隱患。而單用穩心顆粒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低于胺碘酮。由于胺碘酮和穩心顆粒聯合用藥同時具有Ⅰ類、Ⅲ類、Ⅳ類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存在協同作用,同時有利于減少胺碘酮的用藥量,亦可進一步減少其遠期毒副反應。依據實驗結果分析,聯合用藥治療組的治愈及好轉率明顯優于單一用藥治療組。因此筆者建議,對于冠心病的室性期前收縮聯合應用胺碘酮和穩心顆粒治愈率高,副反應少,長期用藥相對安全。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49-1406.
[2]Kodama I,Kamiya K.ToyamaJ.Cellular electropharmacology of amiodarone[J].Cardiovascular Research,1997,35:13 -29.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5.024
265200山東省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
劉紹妍
2011-12-15)
(本文編輯: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