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平鑒琦
彩超診斷子宮腺肌瘤繼發月經期宮壁疝1例
李艷麗 平鑒琦
子宮腺肌瘤; 子宮腺肌癥; 宮腔鏡; 超聲
患者,女,40歲,月經量多并痛經史8年,2007年8月因子宮內膜息肉并子宮后壁腺肌瘤行宮腔鏡手術治療,術中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及部分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術后病情緩解。2009年痛經再次加重,月經量持續增多并出現貧血癥狀,月經期行經腹彩超掃查見:子宮大小約8.9 cm×5.8 cm×4.8 cm,形態欠規整。于子宮體后壁至子宮頸部見大小約6.1 cm×3.8 cm不均質略高回聲團,該回聲團基底部與子宮后壁相連,下緣下垂至子宮頸內并將子宮頸腔分離,其內見豐富的血流信號;子宮后壁向外突出,宮腔線向前移位(見圖1)。月經后期掃查所見:子宮大小約7.9 cm×4.2 cm×5.2 cm,于子宮后壁見大小約4.9 cm×3.7 cm類圓形略高回聲團,邊界較清,內見少許血流信號,子宮頸部未見明顯異常改變(見圖2)。超聲提示:子宮后壁異?;芈晥F,結合臨床考慮子宮腺肌癥。2010年5月再次行宮腔鏡手術,術中切除宮腔內部分粉紅色異常組織,質軟,似內膜樣結構,將所切出組織送病理。術后病理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腺肌瘤是子宮腺肌癥的一種表現形式,為較常見的婦科疾病,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子宮內膜由基底層向肌層局限性集中生長形成,實質較軟,形態與子宮肌瘤相似,特點是有明顯的痛經癥狀,且月經期變化較大,結合病史不難診斷。但此病例的表現卻極為罕見,這種現象考慮為宮腔鏡手術時切除了部分子宮腺肌瘤后子宮內膜面局部組織變得薄弱,或殘余的腺肌瘤直接暴露于子宮腔內,隨著月經期又不斷生長至病灶較大時,月經期子宮壁收縮及重力作用導致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脫入宮頸所至。月經期后病灶縮小,子宮平滑肌舒張,病灶又回到了宮腔及后壁內,因而形成子宮腺肌癥的這種特殊改變。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5.108
123000遼寧省阜新市第二人民醫院
李艷麗

圖1 月經期病灶疝入宮頸部聲像圖

圖2 月經期后病灶返回宮腔后壁聲像圖
2011-11-30)
(本文編輯:連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