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妍 任曉琴 高皖蓉 王勝英
內科住院患者全天在院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嚴妍 任曉琴 高皖蓉 王勝英
目的 探討內科住院患者全天在院率下降原因及對策,為開展針對性護理、醫院管理及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自行制定量表,按便利抽樣原則對筆者所在科室2010年10月~2011年10月755例住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總結分析有效問卷706份,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本科患者全天在院率僅為58%。原因主要為病情病種的因素、反感住院環境(包括環境選擇權、健康權、安寧權、審美權不能得到滿足)、工作壓力、家庭照護的需要和調整、醫保自付費用比例及其他因素。結論 加強人文護理,修正適應新形勢下的護理管理思路,改善住院環境,尊重患者及家屬環境權及選擇權,引起醫保決策領導者重視,對于提升住院患者在院率,提高醫療環節質量意義重大。
全天在院率; 住院環境; 人文護理
近幾年來,醫院內科住院患者全天在院率下降,這在二級醫院尤為明顯。它既不利于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病情的觀察、診療和護理,擾亂了病區的工作安排,又不利于臨床管理而成為新形勢下潛在醫療隱患,甚至成為糾紛和沖突的誘因。本文調查分析了筆者所在科室2010年10月~2011年10月706例有效問卷,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本科755例患者,病種為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入選條件:意識清楚,可獨立完成問卷(或由直系家屬)填寫;研究人員說明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本調查的住院患者。見表1。

表1 內2科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755)
1.2 研究工具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住院患者的一般情況,是否能全天在院,不能全天在院的原因分為4個條目,每個條目又有4個選項,可以單選,也可多選。
1.3 調查方法 對住院患者入住3 d后發放問卷調查,調查前說明研究目的,取得知情同意,現場回收問卷。發放問卷755份,收回750份,有效706份,有效率為94%。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有效調研數據錄入Excel,應用SPSS 13.0軟件包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
42%患者不選擇全天在院,相關影響因素及排序見表2。

表2 住院患者不能全天在院的相關因素比較[n(%)]
3.1 疾病因素 為排序首要因素,習慣中醫診治以中老年人居多。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病種為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表1示,地理因素決定筆者所在醫院內科住院患者多為附近居民。疾病譜的改變、慢性病人數逐年遞增、醫保住院醫療政策相比在門診慢性病看病諸多限制中明顯具有的優勢,再加上市場經濟沖擊對醫生收治住院患者導向作用,從而使因慢性病反復發病,病情又相對穩定的這部分患者不選擇全天在院。
3.2 反感住院環境因素 表2條目中排序的2均可列入。公民的環境權是公民在自己的生存空間,有對自己生命健康不受環境污染而引起直接或間接損害以及合理利用環境資源以滿足生活的需要的權利[1]。醫院環境中,患者同樣擁有環境權。臨床實踐中,住院患者往往無權選擇病房。如筆者所在科室設定床位40張,長期住院患者約50人,病區過道加床,大部分患者要經歷從加床到正規床位轉換。但輸液結束,一部分患者不再留住病房,從而使得上下午病房住院在院率形成鮮明對比。住院期間,因患者聚集而帶來交叉感染;吸煙患者、家屬甚至個別醫師使呼吸系統患者被動接受二手煙;內科住院患者的痛苦呻吟聲,各種儀器設備報警聲,對于其他患者無疑是惡性刺激。還有醫務人員工作行為欠規范,如診療時接私人電話、高聲喊叫、矛盾糾紛處理、辦公區呼叫鈴聲、電話鈴聲等,患者安寧權無法保障。長期臥床患者,個人生活習慣及作息時間相互干擾,隱私散失也成為許多患者反感住院的一個重要因素。公立醫院主要強調治病救人功能,無法提供更多更舒適人文環境給患者,患者審美權不能滿足。時代進步使患者重視住院生活質量提升,渴望與人溝通,展現自我價值。同一病室病友之間交流因個人性格、疾病干擾、交流習慣、在院率下降等因素影響,筆者觀察鮮有暢通。現行醫療體制下,醫生的溝通有限,護士對于具體治療、病情溝通無法做到醫生權威性、護理質控對于心理施護成效無法納入有效考核指標,諸多因素使患者在院期望值下降。因此,融入更多人文因素對于疾病康復、在院率提升至關重要。有人提出創建患者俱樂部這種濃厚人文色彩的環境,秉持以人為本服務理念,能使住院患者充分感受溫暖,也使醫院品牌形象得到很好塑造與傳播[2],筆者認為值得嘗試。
3.3 工作壓力 現代生活快節奏、高壓力容易致病,內科住院患者中表1分析示,50歲以下工作人群占住院患者比例為18%。減少經濟損失,在健康和工作之間獲得平衡,是擺在內科住院患者和醫師面前一項選擇。患者因為工作而選擇調整治療時間,全天在院將失去工作使得他們不得如此選擇。此條目占24%。
3.4 家庭照護的需要和調整 內科患者年齡結構多集中在老年人,她(他)們多在家庭中承擔主體角色,或身為照護者撫育隔代為子女減輕負擔,或照顧自己上面父母公婆,或長期疾病需要家人時刻照護,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傳統家庭照護仍是人們首要選擇,為了兼顧家庭照護,而不能選擇全天在院。此條目占20%。
3.5 其他因素 個人因素如減壓、身心調護的需求、從眾心理,同一病房內行為相互影響等而選擇不全天在院,此項比例為2%。
提升內科住院患者全天在院率,提高醫療環節質量,是內科護理管理面臨的新課題。
4.1 針對滿足患者醫療環境權,要加強心理護理能力培訓。人的需求90%表現為隱形,善于觀察和溝通,才能了解到患者的隱形需求,更好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3]。實踐中護士正確評估患者的需求、尊重滿足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及時信息交流,確保醫、護、患有效溝通。設立入院出院調查表反饋評價機制,激勵護士加強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對于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同時尊重他們的選擇以適應內科護理單元新的人文管理模式。
4.2 爭取領導支持,完善醫院及科室的硬件設施,減少臨時加床,尊重并給予患者及家屬更多病床選擇權。嚴格執行醫院消毒隔離制度。設定吸煙區,嚴禁病區內吸煙。減少患者之間噪音干擾,及時調解患者之間的不和諧因素。規范醫護人員工作行為,尊重患者隱私權。物品擺放遵循姑息護理理念[4],以患者為中心。護理人員有義務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自然、寬敞的病房環境。加強醫、護、患及患者之間交流,給予患者展示平臺,運用多種形式豐富其住院文化生活。條件成熟時報請領導,劃出空間成立內科病區俱樂部。
4.3 充分理解患者工作壓力,告知其壓力與疾病關系,指導其調整并正確化解壓力,為其調整最佳治療時間,最大程度兼顧治療與工作。此部分護理重點是做好治療交接、病情觀察。
4.4 對于因家庭照護的需要而不能全天在院患者,護士在與其和家屬充分溝通后,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有預見性給予相關應急指導以取得安全合作。對于個別因素采取針對性護理,盡量說服其在院,以求最佳療效和管理。
5.1 病員請假制度 此制度在臨床實踐中實施有難度,現行護士對于請假外出患者一般會讓患者取得床位醫生同意,未有視為自主行為。但萬一風險發生責任如何擔當無法確定。
5.2 病區正常工作程序受干擾 醫生查房時間不見患者,護士單獨值班期間不時出現常規治療。如患者對治療護理有質疑,在挑戰傳統住院制度,方便患者的同時將面臨如何有效處理矛盾糾紛。
5.3 不利于護理管理及醫保管理 非治療時間尋呼鈴聲對于其他患者安寧權是種侵犯,同時易造成特權疑惑,醫保部門住院在院的要求執行力打折。新一輪醫改后,醫保慢性病患者就診制度設計能否更合理,這些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商榷。
[1]向佐群,范花香.芻議住院患者環境權[D].生態文明與環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2009,8:13-16.
[2]王君華.病員俱樂部在醫院營銷中的作用[J].白求恩醫學院學報,2009,2(7):418.
[3]石瑞君.強化心理護理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中的實踐和效果[J].護理學報,2011,18(11):52.
[4]鄒敏,徐燕,范杏紅.護士姑息護理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28.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6.052
246003安徽省安慶市中醫醫院
嚴妍
2011-11-30)
(本文編輯:連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