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水平,陳莉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武漢430030;2.湖北省應城市人民醫院感染科,432400)
2006年10 月~2008年5月,筆者采用奧拉米特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60例,并與強肝液進行對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將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為兩組各60例,治療組男53例,女7例,平均44.83歲;病程0~1年13例,>1年47例;活動性肝硬化53例,靜止性肝硬化7例;按Child(Child-pugh)評分進行病情分級:輕度41例,中度19例。對照組男54例,女6例;平均44.25歲;病程0~1年13例,>1年47例;活動性肝硬化52例,靜止性肝硬化8例;按Child(Child-pugh)評分進行病情分級:輕度44例,中度16例。兩組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奧拉米特片(湖南中南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1772,規格:每片0.1 g)3片,tid;對照組口服強肝液(吉林方大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20009),每次10 mL,bid。兩組均以2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3 觀察指標①主癥:觀察脅肋疼痛、脘腹脹滿、惡心噯氣、食欲不振、倦怠乏力、便溏、蜘蛛痣、肝掌、肝脾、舌苔。每一主癥按其輕重分為0~3級并計分,0級計0分,1級計2分,2級計4分,3級計6分。②檢查肝、脾B超。③肝纖維化指標:血清透明質酸酶、III型膠原前肽、IV型膠原、層黏連蛋白。④肝功能:血清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清蛋白。
1.4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自覺癥狀消失,肝臟質地變軟,脾臟縮小或穩定不變,無壓痛及叩痛,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檢查基本正常;有效:自覺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臟質地穩定不變,脾腫大穩定不變或縮小,無壓痛及叩痛,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檢查較原值下降>50%;無效:達不到上述有效標準者。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以(±s)表示,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檢驗。
2.1 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2.2 總蛋白兩組治療前后總蛋白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總蛋白檢測結果g·L-1,±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總蛋白檢測結果g·L-1,±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1
?
2.3 肝功能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見表3。
2.4 肝纖維化指標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變化情況見表4。
2.5 B超檢測結果見表5。
奧拉米特為嘌呤及嘧啶衍生物前體,可促進核酸代謝平衡,并在體內納入核酸,糾正蛋白質、脂肪及葡萄糖的代謝異常;有防止肝細胞壞死和肝纖維化的作用[1-5],并能刺激肝細胞再生,活化肝實質細胞,改善清蛋白、球蛋白及血清總蛋白的水平。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比較例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ng·mL-1,±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ng·mL-1,±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1,*2P<0.05
?
表5 兩組治療前后B超檢測結果比較cm,±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B超檢測結果比較cm,±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1
0.22±0.260.56±0.536.75±4.03
兩組患者治療后脅肋疼痛、脘腹脹滿、惡心噯氣、食欲不振、倦怠乏力、便溏等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對肝脾腫大也有一定治療作用,從B超測量結果看,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治療組更明顯;同時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蛋白等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各組用藥后對肝纖維化檢測指標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療組HA、PⅢP、IV-C、LN等指標治療后優于對照組。
[1]曹天高,厲景南,施云珍,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抗肝纖維化治療的療效[J].醫藥導報,2010,29(4):474-476.
[2]張正.60種中藥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研究[J].北京醫科大學學報,1988,29(3):211.
[3]徐紀文.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硬化腹水67例[J].山東中醫雜志,2001,20(4):230-231.
[4]李國安.參芪工甲散抗肝纖維化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0,27(11):495.
[5]周瑞紅,邵志偉,余慧瓊.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0,25(2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