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宏彤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 2012年我國電力缺口將繼續擴大,或將達到5000萬kw。夏日用電高峰降至,除了人為限電這種被動辦法之外,還能采取哪些辦法應對電荒?筆者認為,眼下無論是生產用電還是生活用電,節電都大有潛力可挖。充分做好節電,完全可以不限或少限電,就不會太多地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和民眾的舒適生活。
5月5日,數千日本民眾走上街頭,歡慶日本關閉境內最后一個核電站。日本原有54個核反應堆,提供的電力占全國用電總量的1/3。然而,自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地震與海嘯發生核泄漏后,日本各地陸續關閉核電站,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座核電站復產。有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民間反核運動壓力,日本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無奈地關閉了所有核電站。
日本的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出口制造業占經濟主體,而能源卻極度匱乏。關閉核電站后,日本如何應對日益嚴重的電荒,成為國際間關注的焦點。眼下,日本所面臨的電荒形勢,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已經面臨或即將面臨的,日本應對電荒的諸多措施和民眾的節電習慣,給國際社會提供了一些借鑒,指明了出路。
長期以來,電力的充沛讓日本人沒有節電的概念。電力無核后,日本只能開足馬力通過傳統火電供電,輔以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石油、垃圾發電。即便如此,用電缺口依然很大。盡管超負荷運轉,發電量仍難以放大,只能通過末端來節電。
震后的日本,為應對電力供應的巨大缺口,開展了大規模的全民節電運動。政府機關為做好表率,白天一律關燈關空調。有的城市政府停用了一半數量的電梯。購買節能的LED燈泡,成為更多人的選擇。吹慣了空調的日本人,也改用起了電風扇。食品企業也紛紛介紹各種各樣的節電菜譜,呼吁人們“從廚房開始節電”。一時間,做飯不忘節能,烹飪時間短、能源消耗少的“省時菜單”廣受民眾歡迎。“保溫烹飪”等節能高招也被廣為采用。保溫烹飪就是用布將熱鍋包裹起來,利用鍋的余熱加熱食物的烹飪方法,以減少電和煤氣的消耗。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發給各家各戶的節電建議,內容如下:
空調,設定為28℃。建議在窗戶外面掛上竹簾等遮陽物以提高空調功效,如有可能盡量使用電風扇。
冰箱,冷藏室由“強冷”改設定為“中冷”,盡量減少開冰箱門的次數,避免在冰箱里密集存放食品。
電視,畫面亮度由“標準模式”改設定為“省電模式”,并盡可能減少收看時間。
照明,白天關燈,晚上盡量少開。
溫水清洗坐便器,關閉座圈保溫及溫水功能。
電飯鍋,建議早晨煮好一天的米飯,放入冰箱內保存。
其他電器的待機電力,電器在不使用時關掉總電源,拔掉接電插頭。
以上的建議都是自覺執行,并非強迫。可以說,為了最大限度的節電,日本民眾的舒適生活打了折扣。
人們可以留意到,國內很多中小城市,用電高峰來臨時,商鋪門前都會放置小型的柴油發電機 “自給自足”的供電,呈現出機器轟鳴、煙塵彌漫的場景。相比之下,我國的夏季供電壓力不亞于日本,企業高耗電能生產、寫字樓無效耗電驚人、居民生活粗放用電方式由來已久。不久的將來,恐怕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節電,我們也要過上頻頻限電的“苦日子”。
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暴露出核電的諸多弊端。“無核電”后,能夠很快養成良好的節能習慣,杜絕很多沒有必要的浪費,進而優化能源分配方式,日本政府對節電的積極有效引導、民眾的節電生活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和指導。如果我們能人人心存節電意識,節電從自身做起,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電荒就不會困擾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