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君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經貿管理系,江蘇 蘇州 215000)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在輔導員的工作中,學生是其工作目標所直接影響的群體,學生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利益相關者。因此,在對輔導員工作開展評價的時候,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積極吸收學生參與輔導員工作評價是符合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做法。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是基于學生對輔導員的評價,對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效能提高進行研究,探究提高輔導員工作效能的途徑。
為了構建一個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輔導員工作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組織了學工部老師、系分管書記、系分團委書記、輔導員、班主任代表、學生代表組成的評價標準制定小組,通過個別談話、頭腦風暴法、研討會、問卷調查等形式,最終形成一個關于學生對輔導員工作評價的二級指標體系,一級指標為輔導員的基本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工作內容、工作成績和總體評價6個,如圖1所示。二級指標圍繞上述6個一級指標展開,共50個。

圖1 評價一級指標
本調查問卷選擇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所帶班級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74份,回收有效問卷445份。其中男生150人,女生295人;統招生401人,單招生44人。并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做了個別訪談。
問卷每題四個答案,分別為很好、好、一般和差,分別賦值4、3、2、1分,分值越高,表明程度越好。在數據處理時,主要是對每個問題計算了平均分、標準差,并對統招、單招學生做了T-檢驗,進行了差異分析。
調查問卷一共設有50道題目,圍繞6個一級指標基本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工作內容、工作成績和總體評價,形成50個二級指標體系,對輔導員工作進行評價。數據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數據統計表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輔導員的評價總體比較高,每題得分都在及格分2.4分之上;每題的標準差(標準差越高,表示實驗數據越離散,也就是說越不精確。反之,標準差越低,代表實驗的數據越精確。)都比較低,最大也是39題的1.0,說明調查問卷所得到的數據準確。也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出,輔導員平時工作比較細致,和所有的學生聯系均比較多,平時工作充分體現出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能夠得到同學們的認同。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來自統招班和單招班級的同學,統招班的學生來自普通高中,參加高考,全國統一招生錄取。單招班的學生來自于中等職業學校,參加單招考試錄取。由于學習經歷的不同,班級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對統招、單招學生做了T-檢驗。
調查問卷的1~6題是對輔導員基本素質的評價,經過對這6題的統計分析,學生對于輔導員的評價比較高,平均值都在3分以上,也就是說同學們選項是“好”。從表中還可看出,單招班級每一項的平均值要高于統招班級。“責任心”這一項的平均值兩類班級最為接近,說明輔導員工作認真,責任意識強,并且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同。
通過統計,在人格品格這一欄中,計算出的P值(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統計學根據顯著性檢驗方法所得到的P值,一般以P<0.05為顯著,P<0.01為非常顯著,其含義是樣本間的差異由抽樣誤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或0.01。實際上,P值不能賦予數據任何重要性,只能說明某事件發生的機率。)只有0.009,小于0.1。本題的是這樣描述的:您輔導員個人品格如何?A、很好B、好C、一般D、差。這個現象的出現,統計者和輔導員專門做了討論,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①選項表述簡單而且比較主觀,同學們選擇時隨意性比較大,導致有差異性。②同學們對品質的概念了解、認識不到位,理解程度不同,換句話說,概念標準不統一,因而導致差異性。③統招班級和單招班級的同學由于學習經歷不同,導致在看待問題的角度、方法會有偏差,因而導致差異性。
調查問卷的7~17題是從11個方面對輔導員的工作能力進行評價,學生對于輔導員的評分,均值大部分都在3分以上。其中對輔導員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評價最高,平均值,統招班、單招班均值均超過了3.5分。通過平時觀察這幾位輔導員,在處理多件突發事件時,冷靜、沉著、頭腦清醒,考慮周到,能較好的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班級的突發事件得到很好解決,自然也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第17題,有關“決策水平”的P值是0.004,小于0.1。這個現象的出現,原因如下,大學輔導員和中學班主任有這很大的差異,班級多,學生多,對待每位同學不可能像班主任一樣細致,往往有些事情不能面面俱到,而學生對輔導員的認識、評價往往通過一個或幾個具體的時間得出經驗判斷,而這種判斷往往會以自己的評判標準,甚至是自己的得失來衡量。
從問卷的統計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單招班級的平均值均高于統招班級。
調查問卷的18~23題是從工作內容方面評價輔導員的工作。從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工作內容的評價,是六類指標中分數相對較低的項目。從中我們可以尋找出一些規律。與學生談心、宿舍檢查、聽任課老師的課、組織班會、協調同學與系主任、任課老師之間的關系,這些內容以及每學期所執行的次數都寫入了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規章中,輔導員們也都認真執行,可為什么評價的效果卻是最低呢。這其中有一個量的原因,該輔導員所帶的班級是不設班主任的,因此任何事情都是親力親為,而學生眾多,即便是輔導員做了很多工作,平均分配到個人也就少之又少。
本表中有兩道題目的P值小于0.1,它們是21題“本年度輔導員和同學們一起聽了幾次課”和22題“本年度您輔導員組織班會的次數”。導致21題和22題兩道題目的P值小于0.1原因在于班級的差異,組織活動的次數會因班級而異。
調查問卷的24~29題是從工作內容方法評價輔導員的工作。涉及班級綜合測評和獎助學金評定、貧困生資助工作、勤工助學崗位的、形勢政策宣傳教育、組織同學們政治理論學習的次數、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六個方面。學生們對輔導員的總體評價還是較高的。
其中第26題“您所在班級的經濟困難同學有多少是通過輔導員的幫助下取得勤工助學崗位的”,該題P值小于0.1。蘇工院的勤工儉學的崗位一般是統一招聘,由學工秘書統一安排。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如果有需要,向輔導員老師求助,輔導員可與系部協商盡量安排或優先安排。大部分同學沒有勤工儉學崗位的需要,可能對這部分工作不是很了解,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調查問卷的30~46題是從工作成績方面評價輔導員的工作。共有17個二級指標圍繞工作成績展開。由此可見輔導員工作涉及面廣,難以像普通老師的通過教學和科研二個指標就可以評價。
第39題“本年度您輔導員組織了幾次主題教育活動”,該題的P值 小于0.1,尋找其原因,也應該與班級的差異有關系。每一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輔導員對班級的教育應該結合各個班級的特點,內容上有所不同,當然在數量上也會存在差異。單招班級的均值均高于統招班。
調查問卷的47~50題是從工作成績方面評價輔導員的工作。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輔導員的整體評價還是比較高的。47題“您認為您輔導員的整體工作效果如何”分數最高,50題“您認為輔導員對你的健康成長的作用”雖然較其它題目分值較低,但均分也達到2.9分,也就是說大部分同學認為輔導員對自己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作用。輔導員認真做工作,真心對待學生,學生的評價中自然會反映出來。
綜上所述,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要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能,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求輔導員提高自身素養,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第二,通過設立專、兼職班主任來減少輔導員日常事務,明確輔導員職責。第三,輔導員要充分利用現代通訊工具,提高網絡時代的思想教育能力。第四,對于學生的評價需客觀看待,建立合理的績效考評制度。
[1]趙春輝.繼續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輔導員工作職能的轉換[J].2010,(8).
[2]陶莎.利益相關者視野中的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3]朱誠蕾.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評價體系探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4]單秀玲.高校輔導員工作效能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5]劉妙齡.高校學生評價教師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