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木寶
俄羅斯高調宣示其在北極的利益,并已開展實質性油氣開發。
在環北極五國中,俄羅斯的國土最為遼闊,且擁有最長的瀕北冰洋海岸線,其北極地區的油氣資源開發雖然前景看好,但俄羅斯在北冰洋沿岸和大陸架的能源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工作比較滯后。這促使俄羅斯不能不加快開發北極地區油氣資源,以期在北極地區的能源資源開發中掌握先機。
俄羅斯計劃投入巨資在北極圈內建造一座現代化小城,理念類似國際空間站,外部風雪嚴寒,城內溫暖如春,生活設施齊全,以宣示對北極豐富油氣礦產資源的主權。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同意建城計劃。
小城名為“烏姆卡”,以動畫片中一頭北極小熊的名字命名。這座“奇幻之城”是俄羅斯著名建筑師瓦列里·勒熱夫斯基的創意,將建在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的科捷爾內島,距離北極點約1600千米。這也是俄羅斯為探索北極地區蘊藏的豐富的礦產資源作出的重要決定。從設計圖來看,小城長1.6千米,寬1.3千米,可容納5000居民,預計造價40億英鎊。小城居民可能包括士兵、邊防衛士、情報機關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和勘探人員。與普通城市不同之處在于,“烏姆卡”有一個大穹頂,可以抵御北極嚴寒。“烏姆卡”的設計參考了國際空間站。勒熱夫斯基說:“這座小城作為俄羅斯的北方前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2007年8月7日,俄羅斯科考隊回到莫斯科。8月2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率領科考隊員在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鈦合金制造的俄羅斯國旗。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CFP 供圖
2007年,俄羅斯將一面鈦合金制造的國旗插在北冰洋洋底。2008年9月1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發布總統令,批準了《2020年前及更長期的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基本原則》。同時,俄聯邦政府頻繁召開和參與各種涉及北極開發和發展問題的國際高層會議和論壇,高調表明俄羅斯在北極開發和發展問題上的立場,力求主導北極事務,提升其國際地位。
2011年10月7日,俄國防部副部長布爾加科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俄羅斯將在北極地區部署能在極寒條件下展開軍事行動的作戰旅。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觀察》透露,即將部署在北極地區的兵力將達到1萬~1.2萬人。俄羅斯軍方將在靠近北極地區較近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成立參謀部,兩個旅將由陸軍特種部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組成,包括直升機分隊、防空分隊、導彈分隊和防核生化分隊。還將配備“勇士”和“彼德羅維奇”雪地摩托艇等雪地特戰裝備。
布爾加科夫透露,俄北極作戰旅將在現有部隊基礎上組建,他們將有自己的常駐營地,一旦需要,部隊將趕往指定的任務地區。
隨著北極地區因爭奪豐富的油氣等資源出現緊張局勢的風險加大,具有崇尚武力傳統的俄羅斯自然會把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難想象,組建北極作戰旅只是俄羅斯北極軍事部署的一小步,后期大規模北極地區海軍與空軍的建設將接踵而至。
2008年5月,環北極5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在格陵蘭島召開有關北極問題的部長級會議。會議通過的《伊盧利薩特宣言》明確指出,應按照現有的國際法(主要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解決北極領土糾紛,同意通過科學研究提供證據來決定北極的主權問題。9月1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批準了《2020年前及更長期的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基本原則》(以下簡稱《原則》)。開展地質地理、水文及制圖工作,劃定有國際法效力的俄屬北極區域外部邊界成為《原則》提出的“基本任務”。
《原則》出臺后,俄聯邦政府明顯加快了北極爭議地段勘探工作的步伐。2010年7月,俄羅斯“費多洛夫院士”科考船開始對爭議地段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等地進行專門勘測工作。10月1日,又在楚科奇自治區北部北冰洋海域設立“北極-38”浮冰科考站,派遣極地專家前往考察存在爭議的這一地區。俄聯邦政府還計劃花費20億盧布用于收集必要的證據,以論證羅蒙諾索夫海嶺是俄羅斯大陸架的延伸。
在掌握一定科學證據的基礎上,俄羅斯已開始就北極主權問題與相關國家進行外交磋商。2010年9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加拿大外長坎農在莫斯科就北極問題進行了首輪雙邊談判,雙方計劃于2013年分別向聯合國提交材料,試圖最終解決爭議地區的歸屬問題。
2011年7月6日俄副總理伊萬諾夫表示,2012年將就此問題向聯合國提交一份正當的、有科學依據的申請。為進一步搜集證據以支持克里姆林宮的領土要求,一支由俄科學家組成的、裝備有核動力破冰船和調查船的探險隊已前往北極。如果俄申請獲得聯合國批準,俄將在北極地區獲得12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專屬經濟區,還將得到這一地區近60%油氣的控制權。
俄羅斯已經啟動俄屬北極地區若干重點油氣田的開發,擴大俄屬北極地區的資源基地。按照《原則》的規定,俄羅斯在近3年來選擇俄屬北極地區資源豐富、開采條件較好的西部海域,以若干重點油氣田為突破口,揭開這一地區新一輪資源開發的序幕。

□ 俄羅斯薩哈林島。 江霞 供圖
俄羅斯在巴倫支海海域最重要的開發項目是什托克曼凝析氣田。該項目始于2007年,當年俄羅斯選擇法國的道達爾公司作為合作伙伴。俄羅斯與挪威在巴倫支海海域劃界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2010年9月15日,俄羅斯與挪威在雙方互有讓步的前提下簽署了《關于巴倫支海及北冰洋地區海域劃界和合作協議》。該協議在2011年3月得到兩國議會批準,從而為兩國合作開發北極油氣資源掃清了障礙。俄羅斯與挪威關系松動后,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成為該項目的第三方合作者。三家合作伙伴決定從2016年起通過海底管道將什托克曼凝析氣田的天然氣經由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向歐洲供氣,歐洲管道將與正在建設中的北溪管道相連。
俄屬北極地區自然資源開發的另一項大型油氣合作項目位于喀拉海海域。2011年1月,俄羅斯石油公司和BP簽署了在北極大陸架進行合作的協議,后BP因自身原因退出。同年8月俄羅斯石油公司與美國埃克森美孚達成協議,雙方將在喀拉海南部至新地島東側面積約12.5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對3個許可地段進行地質勘探和油氣資源開發。這是俄羅斯開發俄屬北極地區大陸架油氣資源規模最大的合作項目。新協議凸顯國際油企在俄羅斯北極大陸架勘探開采的決心。俄羅斯北極大陸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儲藏豐富油氣資源卻未經開發的地區之一。
俄羅斯還積極鼓勵并扶持本國團體和個人參與北極地區的開發和建設項目。為了保障北極地區油氣資源開發和解決靠近海邊地區電力供應問題,俄羅斯加緊建設浮動核電站,預計第一個浮動核電站將于2012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