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紹紅
伊拉克石油儲量、產量和出口均明顯增長,顯示石油工業已逐步恢復。
油氣產業在伊拉克國民經濟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為伊拉克支柱產業。經過多年戰火的伊拉克石油工業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恢復起來。
伊拉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石油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隨著石油勘探活動的恢復,伊拉克石油儲量出現大幅增加。此前據美國《油氣雜志》的統計數據顯示,伊拉克探明石油儲量為1150億桶。但是伊拉克石油部在2010年10月份宣布,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從先前的1150億桶升至1431億桶,躍居全球第二。
當前伊拉克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730億桶。其中1430億桶儲量已經經過完全審查,另外300億桶位于庫爾德地區,還沒有經完全審查。
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當前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已經突破300萬桶/天,超過伊朗成為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較其2011年日均原油產量高出30萬桶。產量的提高與伊拉克在波斯灣新開一油輪裝載設施有關。伊拉克原油產量自戰爭結束后便開始緩慢但穩步增長。伊拉克政府與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龍以及道達爾等戰后一道修復了現存油田并尋找新的來源。
歷史上,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在1979年12月達到最高值為370萬桶/天,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的1990年7月伊拉克的石油產量為350萬桶/天。但從1991年起,由于戰爭的影響,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大幅下降,到1996年時下降到最低點60萬桶/天。隨著伊拉克政府在1996年底接受聯合國986號決議后,伊拉克的石油產量才開始快速回升,1997年回升至120萬桶/天,1998年達到220萬桶/天,1999年增至250萬桶/天。而在2002年底和2003年初,伊拉克的石油產量達到戰后最高值258萬桶/天。2003年1月,海灣戰爭再次爆發,這對于伊拉克的石油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伊拉克主管能源事務的副總理沙赫里斯塔尼制訂了雄心勃勃的增產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日產1100萬桶石油。但是業內專家認為這一目標不切實際,因為伊拉克欠缺開采這么多石油所需的水量,且出口設施嚴重不足。
雖然伊拉克實現其官方產量目標的可能性很小,但預測,到2015年前后,伊拉克石油日產量有望再提高100萬桶,達到370萬桶左右。
伊拉克國家石油營銷組織負責人法拉汗·阿姆里日前表示,2012年8月伊拉克日均石油出口量達到256.5萬桶,創下近二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伊拉克南部油田通過波斯灣出口終端出口約225.2萬桶/天的石油。剩余31.3萬桶/天的出口量來自于北部油田,主要通過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漢出口。

□ 伊拉克瑪雅石油出口碼頭。
伊拉克自戰后一直在努力恢復其石油產業。2012年2月12日,伊拉克正式開放位于波斯灣的一處石油出口終端。據伊法拉汗·阿姆里透露,這處新開放的石油運輸點與南部石油輸出港口Fao相連,預計潛在出口能力可達每日85萬桶。按照計劃,伊拉克將陸續開放4個沿海石油出口終端,這次開放的是第一處。如果4個終端全部開放,將能夠幫助伊拉克提升其石油出口能力。
全長達600英里的庫爾基克—杰伊漢輸油雙管線是伊拉克最大的原油出口管線。其中一條管道設計輸油能力為110萬桶/天,不過據稱在戰前該管線的輸油能力已能達到90萬桶/天。另一條平行的管道設計能力為50萬桶/天,主要是設計出口巴士拉常規原油。不幸的是,自2003年6月以來該管線已成為破壞活動的主要實施對象,因此該管線的輸送能力大打折扣,僅能達到60萬桶/天的水平,而且該管線還需要進行較大規模的維修。伊拉克已經于2010年9月和土耳其簽署協議計劃延伸該管線,同時還計劃將該管線的設計輸送能力提高100萬桶/天。
伊拉克石油部在2010年時表示,伊拉克正在尋求約20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建造4座煉油廠,每座煉油廠的投資約50億美元。伊拉克計劃成為一個石油產品凈出口國。
伊拉克計劃將煉油能力提高80萬桶/天,當前為55萬桶/天,該國計劃在中部的卡爾巴拉省、北部的基爾庫克省和南部的納西里耶和米桑省新建4座煉油廠。
任何投資者可以獨資或合資的形式參與伊拉克煉油項目,投資者所獲得的原油價格將比國際油價優惠5個百分點,同時還將享受稅收減免、土地提供和運費方面的優惠政策。
據悉,計劃中的卡爾巴拉煉油廠設計加工能力為20萬桶/天、納西里耶煉油廠的設計加工能力為30萬桶/天、而米桑和基爾庫克煉油廠的設計加工能力均為15萬桶/天。
伊拉克當前擁有三家煉油廠,分別是位于北部的拜伊吉煉油廠、位于南部的巴士拉煉油廠,以及位于巴格達南部的多拉煉油廠,設計原油加工總能力為55萬桶/天。
當前伊拉克石油產能增長主要源自庫爾德地區,到目前為止,伊拉克中央政府依舊不承認庫爾德的石油產量。但庫爾德地區政府自然資源部發言人最近表示,在國際石油巨頭的幫助下,該地區的石油日產量預計將從目前的30萬桶提高至2015年的100萬桶,到2019年將高達200萬桶,相當于委內瑞拉的石油產量。
在薩達姆倒臺后,伊拉克中央政府的立場很鮮明,那些與庫爾德地區有生意往來的公司都將被禁止參與伊拉克南部地區的油田區塊競標。庫爾德地區政府同伊拉克中央政府關于石油開發的爭議也從未停止。伊拉克副總理沙赫里斯塔尼表示,庫爾德地區自治政府簽署的石油合同是非法的。任何地區都沒有權力獨自簽署合同,這將導致伊拉克的分裂。盡管伊拉克中央政府再三發出警告,但是仍然抵擋不住庫爾德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優良的投資環境對于國際石油巨頭的吸引。
美國埃克森美孚在2011年10月與庫爾德地區政府簽署了勘探該地區6個石油區塊的協議,此事掀起了巨大的風浪,伊拉克中央政府再三警告埃克森美孚不要一意孤行,否則要取消其在伊拉克南部的油田開發合同,為此,伊拉克中央政府還將埃克森美孚列在了第四輪油氣招標的黑名單中。
今年7月19日美國雪佛龍公司宣稱,公司將購買印度信賴工業公司在庫爾德地區首府埃爾比勒市以北的羅維與薩爾塔兩個區塊80%的權益。按照合同,2013年11月前,雪佛龍要在上述兩個區塊鉆取兩口井。如果發現有商業化利用價值的石油資源,庫爾德方有權回購25%的權益。
7月31日法國道達爾公司宣布,從馬拉松石油手中收購庫爾德地區哈利爾和薩芬兩個區塊35%的權益,馬拉松石油仍持45%權益,庫爾德地區政府持20%股權。馬拉松仍是哈利爾區塊的作業者,一旦區塊進入開發階段,道達爾也將成為薩芬區塊的作業者。
8月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宣布出價2.6億美元與庫爾德地方政府簽訂了加米安和沙卡爾兩個區塊的產量分成合同。據估計這兩個區塊的石油資源潛力超過5億噸油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