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上海唯美景觀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武漢驛山國際高爾夫球場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邊,占地136.31hm2,毗鄰九峰森林保護區與馬驛山,整個場地成北高南低走勢,東北部為陡峭的山地,西南部則為緩坡。北部的九峰森林保護區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山體屏障。場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熱、冬季寒冷的特點。
整個球場為18洞72桿的標準高爾夫球場[1],共2個場區。前9洞位于場地東部,地形或舒緩,或起伏,極富趣味性;后9洞位于場地西部,地勢平坦開闊,局部點綴有水系,目前該項目正處于施工階段。
在盡量多地保持基地原有植被的基礎上,以其天然的、自然構成的景觀為藍本[2],才能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高爾夫球場,使之與周圍景觀環境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效果。整個球場定位為林克斯風格,追求古樸、自然,簡約而又失奢華。前9洞位于場地東部,屬于山地球場風格,地形變化較大,植物配置從生態原則出發,尊重球場所處的自然環境,選用濕地松、杜英等原來北邊山體及該地塊現存有的品種,延續北部九峰森林的風格特征,栽植上與原始地貌融合,現場存在的大規格樹木,在不影響打球的情況下均將其保留。后9洞位于場地西部,地勢平坦開闊,屬于平原球場風格。
在高爾夫球場中進行的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就是打高爾夫球,所以球場中各種園林植物的選擇、搭配、種植位置等均要考慮對打球的影響,種植間距和樹種選擇都必須多方位考慮。
從整體出發,高爾夫球場是一種開闊、舒展的宏大景觀,所以高爾夫球場中的植物造景也并非是植物個體或某個局部的景觀,而應該是整體景觀的和諧統一,同時又在統一中有所變化。
由于鄉土植物在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中已形成了穩定的群落結構,不會構成生態危害,同時鄉土樹種在當地的生長狀態又較好,因此,應用鄉土樹種中的喬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以及攀援植物在模擬當地自然植物群落的基礎上構建高爾夫球場的植物景觀,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當地植物生態系統的人工復原和再現,也是形成高爾夫球場良好的可循環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
球道區是整個球場的主體部分,面積占整個球場的95%以上,由擊球的草坪區域和水域、沙坑、植被等障礙區域所組成,草坪區域主要由發球臺、球道、果嶺和高草區組成。設計師在球道上設置喬木往往是有目的的,在落球點周圍的喬木可以起到位置提示的作用。特別是在飛行線有轉折的球道(如狗腿洞)上,一定會以明顯的標記表示出落球點的位置,高大的樹木則是這種標記極佳的選擇。
發球臺應為球手提供良好的擊球條件,故發球臺周圍要選擇根系生長較慢的樹種,以減小與草坪的競爭力;同時在滿足所需距離要求的前提下,運用紅楓或大規格喬木栽植于發球臺周圍,起到識別和裝飾作用,提醒球員是第幾個發球臺。發球臺前緣的兩側不能種植具低矮枝條的樹種,以免影響打球。
球道是指連接發球臺與果嶺草坪的區域,是球場草坪的主體。球道兩側的樹木宜選用冠形較大,根系較深且顏色、質地變化較多的種類[3]。樹木在球道中可以起到標志距離的作用,一般在距離發球臺50、100、150和200m等或在拐點處靠近球道的兩側孤植喬木作為標志樹,50和150m處可種植一棵,100和200m處可種植兩棵。球手可以根據標志樹的位置估測距離[1]。球場前9(圖1)洞依據其地形特點延續北部山體植被風格特點,特別是在5、6、7、8、9號球道區內選擇濕地松片植,數量由北部向南依次減少,在1、2、3、4球道區則適當增加其他品種形成過渡,與后9洞的平原球場特點逐漸統一。后9洞(圖2)在選擇植物

圖1 前9洞平面
果嶺是高爾夫球進洞的區域,是每一個球洞最重要的部位。設在果嶺周圍的植物要求非常嚴格,首先不能影響果嶺草坪的生長,樹木成熟后其外層的樹葉距果嶺的邊緣要求至少達10m[4]。其次要求所選擇植物具有根系深、生長慢、不影響果嶺草坪的光照、不產生落葉、不易感染病蟲害等特點。本球場的果嶺區周圍選用了濕地松、香樟、廣玉蘭等常綠樹種,部分果嶺周圍則孤植一棵大規格香樟,作指示樹種,栽植在球道中心線的延長線位置附近,對球員打球有較強的指示作用。
高草區是發球臺、果領、球道外的管理粗放的草坪區域,樹種主要起隔離、美化以及安全防護的功能,植物配置上選用了烏桕、欒樹、無患子等色葉類樹種,以期創造出宜人優美的景觀環境和打球環境。

圖2 后9洞平面
該地塊毗鄰主要交通道路,為保證球場的私密性,達到防護的目的,在球場外圍布置了12m左右的防護種類上與前9洞差距較大,因其地勢平坦開闊,結合局部點綴的水系,植物品種相對較為豐富,選用樸樹、櫸樹、合歡、垂柳、柚子、廣玉蘭、香樟等樹型較好的喬木,搭配水生植物千屈菜、香蒲、德國鳶尾等,使得整個球場的植物景觀更加自然、生態。林帶。防護林帶以密植為主,根據地形變化,常綠樹群和落葉樹群交替種植,中間種植原生大喬木,靠球場和外圍道路兩側分別增加大片的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形成前 景,豐富了林冠線的起伏變化。在道路一側還適當留有草坪空間,點綴若干景石,給外側道路的行人提供了更加舒適的行走空間。此種植形式在防風的同時滿足了隔音的需求,也起到阻擋人們穿越的作用。外圍所選樹種主要有:香樟、杜英、柚子、欒樹、重陽木、榆樹、八月桂、石楠、山茶、紫薇、石榴、日本晚櫻等。
球場內有6個房產項目,由于與球場建造不是同期進行,為避免由于后期房產項目建設影響球場景觀,故在此也必須采取密植形式。在與房產項目交界處種植寬6米左右的隔離帶,所選植物有香樟、女貞、木槿、石楠、八月桂等,密植于房產與球場的邊界上,起到了遮擋作用,保證了球場的私密性(圖3)。

圖3 球場與外圍道路植物配置平面
整個球場有兩條主干道,南北走向的一道為A線道路,東西走向的一條為B線道路。設計上追求古樸自然、低調而又不失奢華的球場風格,將四板五帶式的A線道路中間10m寬綠化帶上配置3排銀杏100m標準段和3排重陽木100m標準段交替栽植,兩側4m寬的機非隔離帶為種植香樟,人行道外側為一排欒樹,地被為草坪。整個A線道路氣勢磅礴,整齊而又不失自然,秋季鮮明的色彩更加彰顯球場的一種奢華。B線道路為三板四帶式,中間兩條4m寬的機非隔離帶種植烏桕,兩邊人行道外側為一排三角楓,地被仍為草坪。此設計特點與A線的風格相類似,簡潔而又大氣,秋季鮮紅的烏桕和三角楓與A線的金黃的銀杏和重陽木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展現了整個球場的氣勢與奢華。
高爾夫會所是綜合性的娛樂、餐飲和管理的中樞,是聯系高爾夫球場與外界的橋梁和紐帶,在球場總體布局上統一、協調著其他部分,承擔著球場的娛樂和社會活動。外圍的園林植物景觀充分體現了各個球場的風格與水平。該項目植物配置中,會所南側與球場相接處,種植一定面積的林克斯草,延續球場的景觀風格,而會所周邊則根據不同綠地的功能性配置植物,主會館前面側栽植大香樟、紅楓、桂花、球類植物及開花地被,配置景石,構成主景,兩側選用銀杏、三角楓、白玉蘭等喬木,結合垂絲海棠、日本晚櫻、紅葉石楠、春毛鵑等花灌木,分層種植,使植物和建筑相得益彰,互相襯托。停車場邊種植欒樹、樸樹等大喬木,起到遮蔭作用。其他小的地方,如墻角、臺階之處也不可忽視,在這些地方配植以尾絲蘭、地被石竹、南天竹等植物,掩飾臺階、墻角的瑕疵之處。
高爾夫景觀在分類上屬于大風景園林的概念[5,6],高爾夫球場綠化觀賞效果和藝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因此,高爾夫球場園林植物的配置并選擇一定要遵循球場設計者的構思,要依據球場設計者所要展示出的風格和特點,配置并選擇要遵循植物造景的相關原則和高爾夫球場對植物的需求,結合地區的氣候特征對植物的影響,選擇適合的具有當的特色的植物,合理配置,盡可能地發揮每一棵植物的觀賞特性,更好地融合到球場景觀中,創造出自然、和諧、生態的球場景觀。
[1]劉桂林,杜鴻云.高爾夫球場的規劃設計[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5):86~90.
[2]林 氰,王向榮.地域特征與風景形式[J].中國園林,2005(6):16~24.
[3]齊春輝.高爾夫球場的園林植物配置[J].中國花卉園藝,2003(2):14~15.
[4]何婷婷,夏 冰.高爾夫球場園林植物選擇與應用淺析[J].吉林農業,2010(9):197~198.
[5]C Thomas.Gllf Arehiteture in Ameriea[M].Los Angeles:The Times-Mirror Press,1997.
[6]Golf college of Stdiego.Golf course design stdiego[M].Los Angeles:Stdiego Pres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