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臻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是我國常見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是慢性肝炎向肝癌發展的必經階段。肝硬化是肝細胞發生炎癥刺激及壞死時,肝內纖維結締組織異常增生發生肝纖維化,以至肝組織的正常結構發生變化,喪失正常功能的結果。因此,有效控制肝纖維化是治療肝硬化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們用扶正化瘀膠囊聯合穴位注射治療肝硬化34例,并與采用一般護肝治療的30例作對照。現報告如下。
肝硬化患者64例,均為我院肝病科門診及住院患者,隨即分為治療組34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0.5±15.3)歲,病程(5.5±4.7)年。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7.3±13.9)歲,病程(5.5±4.6)年。治療組有腹水者6例,對照組有腹水者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診斷標準。
2.1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扶正化瘀膠囊,5粒/次,3次/d,同時聯合穴位注射,穴位選取雙側肝俞、足三里、三陰交,太沖,藥用丹參注射液,用注射器抽取藥液,在穴位處常規消毒,將針頭快速刺入穴內,待有酸脹感后,抽無回血,即可將藥物分別注入各穴內,每穴1 ml,治療1次/d,選取一側四個穴位,左右兩側交替注射連續6 d后休息1 d。對照組服用一般護肝藥物以及對癥治療。2組療程均為3個月。所有病例均避免使用降酶藥物,白蛋白及抗病毒藥物。
2.2 觀察項目 ①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的變化,包括精神、乏力、食欲、腹脹等情況。②血清生化指標TBiL,ALT,ALB,A/G,全自動生化儀測定。③放免法測定血清肝纖維化指標 HA,LN,PCⅢ和Ⅳ-C。
2.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后,①兩組患者乏力,納差,腹脹等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患者癥狀的改善優于對照組。②將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觀察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治療前后血清學生化指標(見表1)。無論在TBil和ALT復常率上,還是在ALB的升高上,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比較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的變化:(表2)。治療后兩組HA,PC,Ⅳ-C,PCⅢ均有下降,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的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均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ALTALB組別 時間 TBil(μmol/L) (U/L) (G/L)A/G治療組(n=34) 治療前58.1±15.4 177.1±43.9 29.8±3.3 0.75±0.15治療后 24.4±4.2* 65.2±24.5* 35.6±2.4* 0.93±0.16△對照組(n=30) 治療前 57.2±14.2 178.4±39.1 31.1±2.5 0.79±0.24治療后36.1±7.8 84.3±21.4 33.6±2.1 0.92±0.19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的比較(μg/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的比較(μ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均P<0.05,#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組別 時間 HA PCⅢ Ⅳ-C LN治療組(n=34) 治療前 305.6±42.2 199.7±36.2 202.6±55.3 192.3±65.7治療后 110.4±22.1△ 173.6±44.6* 136.9±31.7* 112.4±36.5△對照組(n=30) 治療前 304.5±43.1 204.5±41.8 198.3±51.2 189.5±46.7治療后 243.8±26.5 200.5±37.4#162.8±45.6 153.2±53.6
肝硬化病理特征是肝內慢性活動性炎癥反應導致肝組織持續受損,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肝纖維化,肝細胞再生結節形成,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有效控制肝纖維化,改善肝功能,是治療肝硬化,控制病情進一步進展的關鍵[3]。扶正化瘀膠囊方中桃仁活血化瘀;冬蟲夏草補虛損,益精氣;丹參助桃仁活血化瘀;松花粉益氣潤燥[1]。共奏活血化瘀、益精養肝解表三功效。臨床研究證實,該藥具有抗肝纖維化作用。肝俞、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穴位可以引起多系統的反應,尤其是對消化系統及血液生化的影響最為顯著,并有扶正袪邪之效,可起到健運脾胃、疏肝利膽、活血化瘀的作用,對肝細胞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修復和再生作用[2]。丹參可改善肝臟微循環,降低HA,抑制膠原纖維增生,穴位注射通過藥物的藥理作用、穴位刺激和經絡的感傳作用,具有良好的抗肝纖維化作用。
本研究發現,肝硬化患者使用扶正化瘀膠囊加穴位注射聯合治療組治療3個月,各項肝纖維化指標均有明顯下降,可有效促進肝纖維化逆轉,治療前后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扶正化瘀膠囊聯合穴位注射有助于防止慢性肝病進展,逆轉肝纖維化,在肝硬化等晚期肝病患者的治療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朱蔚崗,移軍,周穩蘭.扶正化瘀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療效觀察.淮海醫藥雜志,2007,25(1):83.
[2]蔡慶春,劉建平.穴位注射治療肝纖維化34例.河南中醫雜志,2006,26(8):66-67.
[3]許善戰,扶正化瘀膠囊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9):1145-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