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急診患者因病情嚴重、復雜,變化迅速,并發癥多,常常會危及生命。如何正確運用急救護理程序,實施快速、正確、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是一個重要課題。護理程序是由護理人員設計的以患者為中心,確定了由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采取什么措施、達到什么結果的護理服務完成的步驟[1]。我們從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增加時效,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提高了醫院的急診急救能力,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急救護理患者700例。男性358例,女性342例,其中腦外傷150例,意識喪失135例,骨外傷140例,急性中毒115例,心肌梗死145例,自殺15例。年齡最大的94歲,年齡最小的3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5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及損傷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們采用自主設計的調查表,記錄入院前、院內急救流程以及其所用時間和單位時間內的效果。常規護理組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實施治療。優化護理組優化了急救中的護理流程。具體時間優化措施為:自救護車至搶救室,先搶救后登記掛號2 min;通知醫生,急救吸氧建立靜脈通路,進行心電監護和包扎傷口5~10 min;開放綠色通道,先檢查后交費10~15 min,由護士陪同并攜帶吸氧袋5 min,通知臨床醫生或手術室,護送患者進行下一步治療5 min。具體護士分工優化措施為:甲護士(頭位護士)為主管護士:職責是負責呼吸系統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觀察病情變化。乙護士(側位護士)為中年資護士:職責是負責循環系統管理,建立多個大的靜脈通道,協助醫生作心肺復蘇,心電監護,執行口頭急救用藥醫囑,配合醫生行各種穿刺檢查。丙護士(腳位護士)為低年資護士:職責是行創口的壓迫止血包扎,負責搶救記錄及搶救聯絡工作。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優化護理程序,每完成一項內容,在其后打“∨”并由執行護士簽名,急救結束后,在最后填寫急救患者所收住的科室,以便統計。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兩樣本間率的比較應用χ2檢驗,兩樣本均數的比較應用T檢驗,多樣本均數比較采用±s,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護理組與優化護理組病死率比較(見表1),運用優化護理流程患者的病死率有明顯下降。常規護理組與優化護理組按接診至收住入院或進手術室急救所用時間比較,優化護理組所用急救時間比對照組顯著縮短,(見表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治療及手術時間,提高了急救效率和患者的生命質量。

表1 兩組患者救治成功情況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所用時間(min)常規護理組<0.05 350 36.21±6.42優化護理組 350 25.93±2.26 t值 26.98 P值
急救是指急、危重癥患者在進入醫院前的醫療救護,包括患者發生傷病現場對醫療救護的呼救、現場救護、途中監護和運送等環節[2]。面對眾多急?;颊撸瑩尵饶芊癯晒邦A后好壞,都與護理工作有極大的關系[3]。我們以循證醫學為依據,建立形成了高效快捷的急救路徑[2]。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臨床的觀察及優化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比較,運用優化護理組使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急救過程和檢查所需的時間也比以前顯著縮短,P<0.05。通過護士分工的優化,確保了急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我們通過過護理人員進行急救技術培訓、規范化的考核,迅速地提高了急診護士的敏捷應急能力和熟練的急救技能。優化的護理措施做到了“快、準、全”?!翱臁笔羌唇釉\患者后我們先搶救后登記掛號的辦法,需要做輔助檢查時,由醫生、護士在CT、放射線、超聲和化驗檢查單上進行雙簽名后,可以先檢查后繳費等等,縮短檢查的時效[4]。“準”即通過制訂的規范的優化護理流程,對護理分工及護理操作過程的規范化,同時對護士的培養和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護士看書,多向高年資護士學習?!叭奔锤鶕幏兜木戎瘟鞒蹋诰戎蔚淖o理措施上達到更加全面。護理人員能夠全面、準確的觀察病情,進行全面的護理操作,避免了主觀因素造成的遺漏和疏忽,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總之,采用優化護理程序,改變了常規護理工作盲目機械執行醫囑的狀況,而是有計劃、快捷、高效地實施急救措施。從而規范了救治流程,提高了急救水平,同時對年資低的護士有臨床指導作用。此外,優化護理程序還可以增強醫護人員之間信息交流和傳遞,減少了中間環節,為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服務。提高了急救的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減少了病死率,值得推廣。
[1]高雪偉,王妙珍,林偉茹.急診科搶救護理配合流程的探討.甘肅中醫,2009,22(5):55-56.
[2]李慧.在院前急救護理中循證護理的合理運用.中國醫藥指南,2011,9(27):292-293.
[3]陳曉榮,陳海燕,李志紅等.急診護理流程及時效的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7,9,22(17):1567-1569.
[4]劉艷玲.急救中的醫護配合.護理研究,2008,22(8):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