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彬 徐向峰 李杰峰 遠東濤
關節鏡結合內側髕骨股骨韌帶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
李付彬 徐向峰 李杰峰 遠東濤
目的采用內側髕骨股骨韌帶(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的手術技術和治療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MPFL重建手術21例。所有患者均為復發性髕骨脫位,首先進行臨床檢查,X線片,并進行Lysholm和Tegner評分。通過關節鏡檢查髕骨滑動軌跡,了解髕骨軟骨是否損傷,同時松解髕外側支持帶。通過髕骨內側緣和股骨內上髁切口,確定MPFL髕骨和股骨止點,用半腱肌作為移植物,調整張力后,髕骨側開長1.5cm,寬0.5cm骨槽,用Twin-fix螺釘將肌腱固定于骨槽內。股骨側使用可吸收擠壓釘固定。結果術后平均20.4個月,所有患者術后均未出現髕骨再次脫位。Lysholm評分由術前平均為(72.7±14.7)改善為(95.4±6.2)(86~100)。術后較術前改善有統計學意義(P=0.000)。Tegner運動等級評分由術前(5.3±1.8)降為術后(4.3±1.0),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213)。結論MPFL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可以明顯改善髕骨穩定性。
復發性髕骨脫位;內側髕骨股骨韌帶;重建
復發性髕骨脫位是臨床上常見的膝關節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治療髕骨脫位的方法很多,包括近端力線重排,脛骨結節內移,股骨滑車成形,髕骨切除等。近年來隨著對內側髕骨股骨韌帶(MPFL)的相關研究的深入,MPFL重建對于復發性髕骨脫位提供新的治療方法,MPFL重建的目的是恢復髕骨內側的穩定結構,限制髕骨向外側脫位,目前文獻報告了各種重建MPFL的手術方法。所有的手術技術目的都是在髕骨內緣和股骨內上髁的MPFL止點之間建立腱性連接,模擬正常的MPFL,多數文獻報告的術后成功率很高,再脫位率僅為0% ~10%,我們采用半腱肌重建MPFL,髕骨側采用兩枚Twin-fix固定,股骨側采用骨隧道和可吸收擠壓螺釘固定,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能夠很好的控制髕骨脫位。
1.1 一般資料 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21例MPFL重建手術,平均年齡23.4歲(16-38歲),男8例,女13例,左膝8例,右膝13例,從受傷到手術平均時間32.8日(45~48d),所有患者均為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有兩次以上的髕骨向外側脫位的病史,臨床查體能夠再現髕骨脫位。對于膝關節髕骨習慣性脫位和固定性脫位的病例除外。
1.2 術前評估 詳細的髕骨脫位的病史,全面的臨床查體,所有患者均行髕骨軸位X線檢查,和CT測量,如果CT測量脛骨結節-股骨滑車間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20mm,則同時進行脛骨結節內移截骨,術前患者進行lysholm評分和Tegner評分,而且所有患者都在麻醉下進行髕骨外推檢查,確認髕骨能夠向外側完全脫位。
1.3 手術過程
1.3.1 關節鏡檢查和髕骨外側支持帶松解 首先使用關節鏡檢查,使用前外和前內入路,檢查髕骨軌跡和髕骨活動度及髕骨軟骨表面,如果存在不穩定的軟骨碎片或游離體需要清除并取出。將關節鏡置于膝關節外上入路觀察屈膝0度和30度的髕骨外推情況,確認髕骨能夠完全移出股骨滑車,并保存髕骨脫位的圖緣。對于髕骨外側支持帶過緊,髕骨明顯外傾,內側無法達到股骨滑車中心的情況,需松解外側支持帶,松解過程中注意保護股外側肌的髕骨止點,不要進行過度的向近側松解,防止術后出現髕骨向內側脫位或半脫位。
1.3.2 移植物的準備 術中取同側的半腱肌 長度18~22cm,直徑4~5mm,用不可吸收線對移植物兩端進行編織縫合,肌腱對折后能夠順利通過直徑為6mm或7mm的測量套管。
1.3.3 皮膚切口 重建MPFL使用髕骨內側緣縱切口和股骨內上髁縱切口。
1.3.4 髕骨側固定 首先作髕骨內側緣縱切口,長約2~2.5cm。MPFL的髕骨止點位于髕骨內側緣中點到髕骨內上角的范圍,被股內側肌斜頭的肌纖維覆蓋,切口MPFL的髕骨止點,暴露髕骨內側緣,用髓核鉗沿髕骨內側緣開一寬0.5cm,長約1~1.5cm的骨槽,深約5mm,分別在槽的上下端擰入兩枚雙固定螺釘(Twin-fix),將取的自體半腱肌對折的中點放入骨槽內,雙固定螺釘的縫線打結,將肌腱固定于髕骨骨槽內。
1.3.5 股骨隧道的準備及股骨段固定 在膝關節內側仔細觸摸股骨內上髁和內收肌結節:在其前緣作縱形切口,長約3~4cm,選擇內收肌結節和股骨內上髁的中點作為MPFL的股骨止點,在MPFL的止點由內向外打入一枚導針,其方向指向股骨外髁,根據移植物對折后的直徑,使用6~7mm的空心鉆頭制作股骨隧道深度約2~3cm,將移植肌腱兩端通過皮下隧道引至股骨隧道,調整移植物張力,用一枚可吸收擠壓螺釘固定股骨端。
1.3.6 等長性評估 MPFL髕骨止點固定后,將肌腱兩端通過皮下隧道拉至股骨隧道并適當拉緊,全范圍屈伸膝關節,檢查移植物在屈伸過程中長度的變化,如果長度變化超過5mm,則可能是股骨止點位置不準確,需要對股骨止點的位置進行調整。要求移植物在屈伸膝關節時基本等長(長度變化<5mm)。
1.4 術后康復 術后患者需要佩戴伸膝位支具進行保護,時間為6~8周。術后第2天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抬高,輕度推動髕骨和輕度主動屈膝的鍛煉。程度以患者能夠承受為準。術后3~4周屈膝達到90度,單純MPFL重建+髕外側支持帶的患者完全負重時間為術后4周,同時行脛前結節內緣截骨的患者要延長至8周,術后3月允許患者開始進行浸泡。術后6個月如果患者膝關節屈伸活動范圍和股四頭肌肌力恢復正常,可以開始進行完全的體育活動。
術后所有患者在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和最終治療結束時進行隨訪,平均隨訪20.4個月(14~48個月)。21例病例終末隨訪時進行膝關節查體髕骨穩定性檢查和CT檢查,lysholm評分。同時詳細的病史詢問,確定有關髕骨再脫位和髕骨不穩的感覺。客觀評估包括髕骨關節摩擦音感,髕骨異常活動,髕骨外推和恐懼試驗,膝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
術前與術后的檢查結果使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定義P<0.01為統計學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1 髕骨穩定性評估 所有患者術后均未出現髕骨再脫位,也沒有髕骨錯動或半脫位的感覺,0度和屈膝30度位髕骨外推試驗和外推恐懼試驗均為陰性。所有患者均能在髕骨內側觸及條索狀的韌帶結構,患者對術后的結果滿意。
2.2 膝關節功能評估 膝關節功能評估包括Lysholm評分和Tegner運動等級評分,對比術前和術后評分的變化,并進行統計學分析。Lysholm評分術前平均為(71.8±14.7)(47~100),術后改善為(95.4±6.2)(86~100),術后較術前改善有統計學意義(P=0.000)。Tegner運動等級評分術前為(5.3±1.8)(2~8),術后評估為(4.3±1.0)(3~6),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213)。

表1 術前術后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比
2.3 術后并發癥 所有患者術后均未出現感染或神經血管損傷,術后1年隨訪時所有患者屈伸膝活動都恢復正常,能夠完全下蹲。1例患者存在髕骨關節摩擦感或彈響,1例患者認為術后股四頭肌肌力減退。
3.1 MPFL重建的有效性 髕骨的穩定性結構包括:髕骨滑車的骨性穩定性結構和膝關節內外側的軟組織穩定結構,對于正常的膝關節,髕骨滑車的外側壁提供阻擋髕骨向外側脫位的作用,但對于股骨滑車發育不良的患者,由于股骨外髁發育平坦,無法提供足夠的阻擋以限制髕骨向外脫位,或在屈膝早期0°~30°范圍內,髕骨尚未進入股骨滑車,此時主要依靠膝關節內側的軟組織穩定結構控制髕骨的穩定性,而軟組織穩定性的結構中,MPFL是最重要的限制髕骨向外脫位的結構,提供53%~80%的限制作用,而且第一次急性髕骨脫位后會導致MPFL損傷,而且MPFL損傷后自愈能力較差,不足以控制髕骨穩定,所以約有50%的急性髕骨脫位的患者會出現復發性髕骨脫位。
髕骨滑車成形術可用來校正骨性發育不良,但滑車成形術可造成髕股關節不適合而損傷關節軟骨,Verdonk等[1]報告了13例滑車發育不良的患者,采用滑車成形術治療髕骨不穩定有54%的病例僅獲得一般或差的結果。
由于重建骨性穩定結構的手術難度高,成功率較低。近年來很多作者開始將治療重點轉向膝關節內側軟組織結構,特別是MPFL重建,手術技術的目的是在髕骨內緣和股骨內上髁的MPFL止點之間建立腱性連接,模擬正常的MPFL,多數文獻報告的術后成功率很高,再脫位率僅為0% ~10%,本文21例患者平均隨訪20.4個月,隨訪結果發現,所有患者術后均未出現髕骨再次脫位,也沒有髕骨錯動或半脫位的感覺,說明MPFL重建能夠有效的改善髕骨穩定性。
3.2 MPFL重建的技術要點 MPFL重建的移植物選擇和固定方法,對于成人的MPFL重建手術,由于不必考慮損傷骨骺的問題,在股骨側選擇隧道用擠壓螺釘固定效果可靠,Nomura[2]等使用人工韌帶重建MPFL,在股骨止點的位置使用雙門形釘的固定技術進行移植物的固定,Deie[3]等使用自體半腱肌肌腱重建MPFL,他保留半腱肌的脛骨止點。對于髕骨側,使用髕骨內側緣中上1/3開一縱行骨槽,股槽內擰入兩枚Twin-fix,將自體的半腱肌肌腱放入股槽內,用兩枚Twin-fix固定。有的作者用制作骨隧道的方法固定,分為貫穿髕骨的橫型隧道[4]和髕骨內側緣的L型隧道[5],但貫穿髕骨的隧道制作難度大,而且容易造成髕骨骨折,需要移植物的強度最長,本文使用的髕骨內側開槽Twin-fix固定方法簡便,并發癥少,且固定可靠。
重建MPFL固定的初始張力要求,重建的韌帶能夠保持足夠的張力,能夠有效的引導髕骨進入股骨滑車,同時又不會太緊,影響膝關節屈伸活動,我們的試驗是在屈膝45°位適當拉緊移植物。然后作屈伸膝關節活動,這時移植物會出現輕度松弛,在0°~30°位檢查髕骨穩定性,如果不出現髕骨向外脫位移植物獲得較合適的張力,進行固定。
關節鏡結合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外脫位,能夠明顯改善髕骨穩定性,術后lysholm評分較術前有明顯改善。
[1]VerdonK R,Jansegers E,Stuyts B.Trochleoplasty in dysplastic Knee trochlea Knee Svrrg Sports Tranmatol Arthrosc,2005,13:529-533.
[2]Nomara E Inoue M.Surgical technique and rationale for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Arthroscopy,2003,19:E47.
[3]Deie M,Ochi M,Sumen y,et al.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after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transferred semitendinosus tendon for patellar dislocation.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5,13:522-528.
[4]Ellera GJ,Stigler ML,Cesar CP,et al.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sconstruction with semitendinosus alltograft for chrouic patellar instability:a follow-up study.Arthroscopy,2004,20:147-151.
[5]Donald C,Fithian NG.Patellar Instability:Principals of soft tissu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Techniques in Knee Surgery,2006,5:19-26.
參考文獻
[1]楊建玲,李紅.2%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局部治療慢性牙周炎的療效觀察.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5,3:161.
[2]王揚,梁芮,王愛軍.派麗奧治療牙周炎的臨床評價.牙體牙髓病學雜志,2004,14(6):342-343.
[3]顧晶晶,胡純貞,等.派麗奧治療牙周炎臨床療效分析.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0,9(1):20-22.
462000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