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一榕 樹鳴霞
氟西汀治療33例腦卒中后合并抑郁的療效分析
席一榕 樹鳴霞
目的探討氟西汀治療腦卒中后合并抑郁的臨床療效,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隨機將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66例腦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心理疏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晨服氟西汀片20mg/次抗抑郁治療,1次/d,用漢密頓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指數量表評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抑郁狀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評分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評分對比,P<0.05。結論氟西汀能夠明顯改善腦卒中后合并抑郁病患者的抑郁狀態,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在促進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恢復和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氟西汀;腦卒中;抑郁;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
由于患者腦卒中后功能恢復緩慢、康復訓練困難以及病程較長等因素的影響,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嚴重影響患者的進一步治療和康復[1]。筆者回顧我科46例在常規抗抑郁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晨服氟西汀片治療腦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療效確切,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有資料來源于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間腦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的臨床病歷,經臨床癥狀、體征以及頭顱CT確診,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以及貝政平著《內科疾病診斷標準》[3]中關于抑郁的診斷標準。對照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32~70歲,平均(43.5±3.7)歲;腦梗死18例,腦出血15例;病變位于腦葉22例,基底節11例;病變半球位于左側15例,右側12例,雙側6例;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4]評分為輕度抑郁16例,中度抑郁12例,重度抑郁5例;神經功能評分(NFA)[5]在25~32分之間,平均(27.5±3.5)分。治療組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31~71歲,平均(43.4±3.7)歲;腦梗死17例,腦出血16例;病變位于腦葉21例,基底節12例;病變半球位于左側16例,右側11例,雙側6例;HAMD評分為輕度抑郁17例,中度抑郁11例,重度抑郁5例;NFA評分在24~32分之間,平均(27.6±3.5)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疾病、病變部位、病變半球、HAMD評分以及NFA評分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給于常規溶栓、抗凝、脫水、腦保護以及康復綜合治療措施,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心理疏導措施。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晨服氟西汀片20mg/次,1次/d,根據病情需要適當增加單次服藥劑量和單日服藥頻率,最大日服藥量不超過80mg。兩組患者均按照治療方案治療10d為一療程,三個療程后動態觀察氟西汀治療腦卒中后合并抑郁的臨床效果。
1.3 療效評定標準 抑郁程度根據HAMD評分評定:HAMD評分<7分為無抑郁;7分≤HAMD評分<14分為疑似抑郁;14分≤HAMD評分<24分為輕度抑郁;24分≤HAMD評分為重度抑郁。功能康復指標按照NFA評分標準,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測定采用Berthel(BL)指數法,運動功能測定(FMA)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按照治療方案治療10d為一療程,三個療程后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 FMA評分對比,見表1。
表1 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評分對比±s)

表1 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評分對比±s)
注:治療前,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評分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評分對比,▲P<0.05
組別 抑郁程度(例數)(N=33)功能康復指標±s)(N=33)無抑郁和疑似抑郁 輕度抑郁和重度抑郁HAMD NFA BL FMA對照組 治療前03323.9±3.327.5±3.541.6±4.538.8±6.6治療后 102319.8±3.122.4±3.449.7±4.642.5±6.4治療組 治療前 033△ 23.9±3.3△ 27.5±3.5△ 41.6±4.5△ 38.8±6.6△治療后 24▲ 914.4±3.1▲ 15.3±3.4▲ 67.9±4.7▲ 62.3±6.5▲
腦卒中后合并抑郁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循證醫學認為該病可能與神經生物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6]。患者發病后,由于本身疾病嚴重改變了患者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且受到來自家屬、朋友以及同事的心理壓力共同作用下加重了患者的抑郁狀態,其治療當以抗抑郁為主。氟西汀是一種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通過抑制神經突觸細胞對神經遞質血清素的再吸收作用,以增加細胞外可以和突觸后受體結合的血清素水平,從而達到抗抑郁治療的目的。本研究表1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 FMA 評分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評分對比,▲P <0.05。
總之,氟西汀能夠明顯改善腦卒中后合并抑郁病患者的抑郁狀態,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在促進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恢復和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張艷明,姚輝,屈亞萍,等.急性期康復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影響的臨床研究.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1):69-70.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貝政平.內科疾病診斷標準.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36.
[4]明智,李文波,賈福軍.漢密頓抑郁量表的因素結構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3):277-278.
[5]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學雜志,1996.29(6):382.
[6]胡婷婷,朱遂強.氟西汀對腦卒中患者抑郁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臨床康復,2005,9(12):6-7.
450052鄭州市第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