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明 葛永鑫
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療效
周亞明 葛永鑫
目的觀察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塞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間進行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15例,觀察術后患者的存活率和術后評分良好率、輕殘率以及重殘率。結果經過對所有患者術后的隨訪,根據格拉斯預后評分原則(GOS)得出良好患者8例,輕殘患者2例,重殘患者3,死亡患者2例。結論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并能改善術后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去骨瓣減壓術;大面積腦梗死;表面貼附;臨床療效
經臨床分析大面積腦梗死主要是由腦動脈主干阻塞所致,在頭顱的CT圖像中呈現出大片狀低密度陰影,多為腦葉或跨腦葉分布,腦組織梗塞范圍較大,臨床上除表現腦梗死的一般癥狀外,同時伴有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等現象[1]。而大面積腦梗死會引起大腦中動脈梗死,從而引起大腦球急性缺血性中風。可以導致大片腦水腫。進而威脅生命,在以前常規內科治療時,死亡率高達70%以上,而且多數的生存者會出現重殘和植物人狀態。我院通過對15例進行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的對比觀察,其生產率高、能有效改善術后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間進行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為(58.8±8.6)歲。其中患有糖尿病病史5例,有高血壓病史9例,有高血脂病史4例。
1.2 術前臨床表現 有10例患者在入院時出現不同的偏癱;有眩暈、嘔吐現象的患者6例。對患者進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其中3~8分9例,9~12分4例,12~15分2例。11例出現瞳孔放大現象。
1.3 影像檢查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頭顱CT檢查,表現為大片狀低密度病灶;部分行MRI/MRA檢查。MRI/MRA顯示大腦中動脈區缺血[2]。
1.4 手術方法 讓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取仰臥位,行病側額顳頂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骨窗的大小約為10cm×12cm~12cm×14cm之間,術中用30℃ ~40℃生理鹽水反復沖洗,以減少血性腦脊液對腦血管產生的刺激。廣泛分離腦血管周圍的蛛網膜,將顳肌貼附在缺血腦組織表面,并行硬腦膜減張縫合術擴大成型術[3]。
1.5 判斷標準 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原則(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數的評估有睜眼反應、語言反應和肢體運動三個方面,三個方面的分數加總即為昏迷指數。具體分類:輕度昏迷:13分到14分。中度昏迷:9分到12分。重度昏迷:3分到8分。
格拉斯預后評分原則(GOS):具體分類:良好:能重新進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復工作;輕殘:在日常生活、家庭中尚能獨立,可在庇護性工廠中參加一些工作;重殘:有意識但不能獨立,需要24h照顧。
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術后患者存活率和術后評分良好率、輕殘率以及重殘率對比,具體數據如下。

表1 術后中層得存活率、術后良好率、輕殘率、重殘率情況
結果表明: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生存率較高,術后能有效改善生活質量。
近幾年隨著腦梗死病人數量的不斷增多以及發病的日趨年輕化,使得該病的治療方法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大面積腦梗死病情嚴重,傳統的內科治療方法效果較差,死亡率可高達70%以上。現代內科學認為當出現大面積腦梗死的征象時,如果繼續采用溶栓、解痙及降低顱壓等方法,治療效果不理想,必須及時的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所以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取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方法,這種能有效的減輕由腦組織水腫而引起的顱內壓,并能降低顱內壓,而且顳肌貼附術后側枝循環的建立,從而恢復腦梗死周圍半暗區腦組織功能[4]。
本文通過對我院15例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的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去骨瓣減壓加顳肌腦表面貼附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生存率較高,術后能有效改善生活質量。
[1]田春暉.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腦疝15例分析.河北省神經外科年會論文匯編,2008:147-148.
[2]趙湛,余劍,熊麗,等.不同時機開顱去骨瓣減壓治療惡性大腦中動脈區梗死的實驗研究.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6,32(3):235-238.
[3]李平,吳慶沿,于尚進.大骨瓣減壓并顳肌貼附術搶救急性大塊型腦梗死3例報告.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5,21(6):354-355.
[4]黃柳軍,張吳.大骨瓣減壓顳肌貼敷術搶救大腦中動脈系梗死.中國急救醫學雜志,2004,24(7):536-537.
841100新疆焉耆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