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ng at development method of transformation economy, some private run enterprises have felt at a loss, while the Wanfeng Auto Holding Group has gathered enough strength, and equipped well to get on the road.Early during the period of“Eleventh Five Year” plan, Wanfeng had snatched opportunities, fully used macro-policy and“Backward force” mechanism, for the purpose of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upgrade during improving adjustment.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 如下簡稱萬豐 是民營股份制的大型工業企業。自創立以來 遵循“信譽萬豐、數字萬豐、綠色萬豐”的經營理念 從行業的追隨者逐漸上升為行業的領跑者 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鋁輪生產基地 形成了汽車部件、機械裝備、金融投資、新能新材等產業 其中 集團旗下的主營業務汽車零部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鋁合金車輪生產基地。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 開篇提出“轉變方式 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并在第三篇詳細闡述“轉型升級 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這對中國民營企業不啻嚴峻挑戰。
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 如今中國民營經濟體遭遇形勢的急速變化 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頸期 但是 一個全面反思產業模式的氣氛正在生死一線之間掙扎的民營企業中形成 壓力下追求產業升級轉型成為眾多民營企業家們殊途同歸的選擇。
面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有的民營企業家感到茫然 對未來憂心忡忡 而有的企業家已經積聚足夠的力量 整裝上路了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長陳愛蓮就是其中之一。
“萬豐早在‘十一五’期間就未雨綢繆、搶抓機遇 充分利用宏觀政策、微觀發展形成的‘倒逼’機制 在調整中提升 加快轉型升級?!?/p>
萬豐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 就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過程 即向更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方向調整。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臨之前萬豐就已著手市場結構的調整。萬豐摩輪與哈雷、寶馬、本田等全球化的高端品牌全面配套 實現了全球市場的領跑。萬豐汽輪進入寶馬、大眾、通用等主流品牌的全球采購體系 優化了市場結構 提高了企業的贏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同時 萬豐科技和萬豐鎂業也完成了個性化的轉型發展之路 科技公司定位于鑄造工業自動化系統服務商 先后成功開發了工業機器人、系列化的機器人自動生產單元廣泛應用于澆鑄、取件、搬運、機加工、涂裝等領域 而萬豐鎂業則瞄準高鐵大發展的機遇 成功開發了一系列高鐵零部件 并從鎂灰的循環利用角度切入了環保行業。
改造提升傳統生產工藝、引進應用先進裝備是轉型升級的根本保障 萬豐以結構優化為重點 從改造和淘汰高消耗、低產出的生產工藝入手 加快開發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新工藝、新技術。公司利用原有立式高架爐24臺和時效爐55臺 改造成具有固溶、淬火、時效連續作業的熱處理生產線8條 同時固熔時產生的廢氣供人工時效加熱初級熱能 實現熱處理系統節能技術改造和能源梯級利用 大大節省了熱處理能耗。在“十一五”期間 萬豐實施了“鋁合金車輪制造節能降耗技術改造”、“汽車鋁輪能量系統優化”等一系列節能技改項目 實現年節約標準煤近30000噸 萬元總產值綜合能耗、三廢排放居行業領先水平。
“十一五”期間 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 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先后被授予“全國創新型試點企業”、“全國企事業專利示范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技術中心榮獲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成就獎”。萬豐的技術創新方式也從“引進技術”到“消化吸收再創新”再到“自主創新與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持續發展。并在自動化控制鑄造技術、鎂合金防氧化熔煉技術、鋁合金車輪旋鍛技術、高強韌鎂合金材料等一系列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 為整個“十一五”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也為“十二五”科技創新增后勁、上水平奠定了基礎。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有18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但我國還不是創新強國和制造強國 經濟增長建立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礎上 為此 國家“十二五”規劃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發展主線把轉型升級作為發展主題。而萬豐人則認為 企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能否高舉科技創新的大旗 把創新真正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作為一種社會責任。
因為創新 我國第一個鎂合金輪轂在萬豐誕生。從鋁輪到鎂輪 萬豐人實現了原材料的轉型升級。鎂合金輪轂的研發是萬豐人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鎂合金重量輕、強度高、減震性突出 是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綠色環保材料 而我國又是全球最大的原鎂供應地 長期來低價出口原材料 高價進口鎂產品 因此 加強對鎂合金的研究及應用上升成為國家戰略的需要。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艱苦研發 萬豐高韌高強的鎂合金車輪成功打入歐美市場 而且獲得了多項國家標準起草權 為國家新材料的應用實現了產業報國之志。
因為創新 我國第一臺全部擁有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的低壓鑄造機在萬豐誕生。當年 國內的低壓鑄造機基本上依賴于進口 不僅價格昂貴 而且設備供應商在系統中設置了多重的口令與密碼 一旦出現問題 就必須請國外的專家來“診斷” 大大影響了生產的快速反應。萬豐年輕的技術團隊僅用3個月時間 就自主研發了我國第一臺低壓鑄造機 不僅一舉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而且填補了國內空白 也使萬豐從產品制造向裝備制造轉變 為企業培養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因為創新 萬豐人研發了機器人自動化澆注系統 單臺機械手控制6臺鑄造機進行澆鑄 突破了國際上單臺控制4臺的記錄 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鑄造業掀起了一場裝備產業的升級革命。在萬豐服務的一家缸蓋鑄造企業現場 我們看到
原來三班制36人作業的一個澆注車間 被以2臺機器人為核心的一個工作站所替代 不僅保持了相同的產能與效率不變而且員工人數減至2人 所從事的操作由原先的高溫高熱人工澆注與取件 轉變為對生產工藝的深化跟蹤與對各類儀器儀表的輕松操控。隨著80后 90后員工在企業中已經逐步成為企業的主力軍 相比其長輩 他們在職場上展現了廣泛的知識 對工作環境期望更高 但缺乏父輩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 他們更想在工作中享受樂趣 運用自己的知識來體現價值 鑄造機器人自動化與智能化很好地迎合了時代發展的需求顯現出極強的生命力。當前 以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為核心的智能化裝備正掀起一場裝備行業顛覆性的革命 萬豐的戰略目標是要打造“國際化、專業化的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服務商” 成為國內行業細分市場的領跑者。
因為創新 萬豐在2011年成功自主研發了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通用工業機器人 一下子彌補了市場上現有機器人功能單一的技術不足 廣泛應用于鍛造、沖壓、精密鑄造、砂型鑄造、點焊、弧焊、噴漆、注塑、裝配、搬運等作業工序 為鑄造、裝配、搬運等行業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專業自動化解決方案。機器人的面世 意味著萬豐在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應用等核心技術掌控方面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除了現有產業的升級之外 新項目是有效載體 是經濟轉型之本。
當記者問及萬豐如何看待轉型升級以及判別隱含的風險時 陳愛蓮這樣回答“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企業發展過程中 創新和轉型的項目會有很多 但是如何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很重要。要判斷創新和轉型的項目有無價值、能不能上、什么時候上 國內國外的市場需求容量 產品生命力、盈利模式等等 這些都需要冷靜觀察。比如萬豐 從生產輪轂到智能化裝備制造 再到下一步投資的新能源動力總成等項目 環環相扣而且基于主業之上?!?/p>
在陳愛蓮的辦公室 掛著一幅萬豐新工業園宏偉藍圖 這一投資總額高達55億元 占地2000余畝的園區被稱之為萬豐高科精品園。 “十二五”期間 新能源混合動力、海洋、軍工等多個新項目將入駐這里 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
可見 萬豐的轉型升級之路在不斷跨越。展望未來 圍繞中央科學發展觀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創新強省、創業富民”的指導思想 萬豐人將堅持科技支撐、實業經營與資本經營協調的發展模式 打造3個平臺。
做強第一平臺。通過近20年努力 萬豐集團旗下的主營業務汽車部件已實現了行業全球領跑 接下來萬豐人將堅持科技創新為主題做好原有產品的轉型升級 不斷把主業做精做專做強做久 實現科技、規模、市場、品牌、盈利等5個方面的全球領跑 把主業做成一顆“參天大樹”。
整合第二平臺。通過5年努力 抓住行業洗牌的歷史機遇 從經營的國際化走向資本的國際化 利用資本市場平臺 整合海內外上下游資源或其它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 實現第二產業平臺的全球領先實現從產品的轉型升級到產業的轉型升級 從內部整合的轉型升級到外部行業整合的轉型升級 達到“雙木成林”。
打造第三平臺。通過10年的努力 總投資55億元 向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項目、軍工產業項目等領域轉型升級。通過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 將萬豐新園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花園式、現代化、地標性的高科技精品園 建設成為集“科技城、工業城、人居城”為一體的工業城市綜合體 成為浙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這個世界上 總有一種生命的力量表現出了沛然浩氣 總有一種精神讓人頂禮膜拜。我國民營企業曾像生于夾縫中的小草 卻具備了“一點雨露就發芽 一束陽光就燦爛”的強大活力 他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高舉科技創新的旗幟 不斷轉型提升 肩負起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