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鋒 (浙江余姚市人民醫院 315400)
1.1 一般資料 觀察我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95例中老年帶狀皰疹患者,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皮疹、神經痛,求診時間為癥狀出現5天之內,未接受任何治療。具有以下癥狀者不列入統計范圍:①皮損類型特殊者如泛發性、出血壞死型等;嚴重的肝、腎功能受損;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器質性疾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治療組52 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齡65歲(55~76歲);對照組43例,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齡61歲(51 ~80歲)。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泛昔洛韋0.25g ,每日3次;元胡止痛軟膠囊2粒,每日2次。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復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諾發源制藥株式會社生產)75 mg,每日3次。兩組療程均為14 天。兩組病例均依照水皰、皮損情況給予外用藥配合治療,如水皰未破者爐石洗劑外搽;水皰破潰者用0.1% 依沙吖啶溶液濕敷。
1.3 觀察方法及療效判定標準 所有病例在治療后的第3、7、14、30 天進行觀察并記錄以下指標:停止發生新生水皰時間、疼痛減輕時間、水皰干涸結痂時間、止痛時間。如皮損愈合后1周仍有明顯疼痛,判為后遺神經痛,并記錄不良反應。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為用藥后紅斑消退,水皰干涸結痂,部分脫落,疼痛消失;顯效為用藥后僅出現少數新皮損,紅斑大部分消退,水皰多數干涸結痂,疼痛明顯減輕;有效為用藥后紅斑少量消退,水皰少數干涸,疼痛減輕;癥狀無任何改善者為無效。
1.4 結果
1.4.1 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療組痊愈41 例(78 .8%),顯效7例(13 .5%),有效4例(7.7 %);對照組痊愈20 例(46.5%),顯效9例(20 .9%),有效14 例(32.6%)。治療組的痊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71,P<0.01) 。
1.4.2 兩組患者皮損、疼痛消退時間等比較(表1) 在止皰、止痛、結痂和皮損愈合時間方面,治療組均較對照組短。
1.4.3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有2例(3.8 %)留有后遺神經痛,對照組中有7例(16 .3%)留有后遺神經痛。兩組在治療中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無異常改變。
表1 兩組患者皮損、疼痛消退時間 (d,

表1 兩組患者皮損、疼痛消退時間 (d,
?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本病常突然發生,表現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皰,沿一側周圍神經作帶狀分布,常伴有神經痛和局部淋巴結腫痛。后遺神經痛是帶狀皰疹最令人困擾的并發癥,往往患者年齡越大神經痛癥狀越重。抗病毒藥物及糖皮質激素的早期應用是治療帶狀皰疹的有效方法。泛昔洛韋是一種全合成的阿昔洛韋類抗病毒藥,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優于阿昔洛韋[1]。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糖皮質激素的早期應用能有效縮短病程,緩解疼痛,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但以潑尼松為代表的糖皮質激素有較多不良反應,其使用常受很多基礎代謝性疾病所限制,在中老年患者中尤為突出。而復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酸苷為主藥,配以甘氨酸及鹽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化學結構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相似[2],具有抗炎、抗過敏、免疫調節、抑制病毒增殖、滅活病毒等作用,且不良反應明顯少于糖皮質激素。本次觀察也顯示,復方甘草酸苷聯合泛昔洛韋、元胡止痛軟膠囊治療帶狀皰疹痊愈率高于未加用復方甘草酸苷治療,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止皰、止痛、結痂和皮損愈合時間也縮短。另外,此次觀察部分指標數據變異性過大,可能與測量標準不嚴格或誤差較大有關,有待今后進一步改進。
[1] 蘇騰良,張佳貞.泛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3 ,32(11):679.
[2] 范慧英,路云環,李靜,等.復方甘草酸苷聯合維生素B1、B2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 ,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