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 立 曾 萍 閆躍飛 劉太宇
(1 河南省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 2 河南省鄭州市獸藥飼料監察所 3 河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測定)中心)
河南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小麥和玉米產量位居全國前列位。全省農作物秸稈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作物秸稈年產量7 800 萬噸,其中僅玉米秸稈年產量就達2 450 萬噸,可飼養奶牛800 多萬頭,發展奶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同時,河南省又是人口大省,周邊地區是人口密集區,奶類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近幾年來,全省乳制品加工業發展迅速,蒙牛集團、伊利集團、光明公司、三元公司等國內知名乳制品加工企業相繼落戶河南省,花花牛集團、科迪集團、巨爾公司、三色鴿公司等省內乳制品加工企業快速擴張,全省乳制品加工能力達370 萬噸,乳制品加工業已初具規模。為進一步加快全省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推進奶業跨越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11年10月出臺了《關于實施千萬噸奶業跨越工程的意見》,準備用10 年時間實現1 000 萬噸奶制品產量,將河南省打造一個“產奶大省”。
DHI測定又稱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是改良牛群遺傳質量,提高泌乳能力和增加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其主要流程為:每頭泌乳牛每月采集奶樣1 次,測定其產奶量、乳成分和體細胞數等指標,收集牛群的飼養管理數據(如產犢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胎次等),再將所有這些數據進行綜合、加工,形成DHI報告,及時返回牛場,以指導牛場的生產經營管理。通過DHI測定報告,牛場的管理者和具體操作人員可以了解奶牛的飼養管理、繁殖育種、乳源質量及疾病防治等狀況,及時發現問題,更加客觀、準確地改進工作[1],從而對奶牛場實行科學、規范的飼養管理,不斷提高效益。
DHI測定技術誕生于1906年,歷經了100 多年的完善與發展。加拿大、美國、荷蘭等奶牛業發達的國家均運用這一先進技術來為奶農服務,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奶牛單產均已達到9 000~10 000 kg[2]。以色列是2006年世界上奶牛單產最高(10 500 kg/頭 . 年)的國家,該國的所有牛群全部參加了DHI測定[3]。在我國,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省市也相繼開展了DHI測定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測定)中心成立于2007年,該中心近年來的工作為河南省奶牛業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DHI測定提供了完整的奶牛生產性能記錄體系,減少了牛群管理中的經驗論和主觀性,為科學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據。它能準確地反映牛只及牛群的實際情況,管理者可以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出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提高牛群的生產水平;同時,DHI測定提供了一個可以量化管理牛群的有效工具,這種量化能具體針對到每一頭奶牛;對于部分沒有譜系記錄的奶牛,通過DHI測定也能逐漸完善生產性能記錄,為以后的科學育種提供良好基礎。
近年來,河南省奶業發展迅速,形成了沿黃奶業示范帶和豫東、豫西南奶源基地“一帶兩片”奶業優勢區域。2010年,全省奶牛存欄98.5 萬頭,比2005年增加67.3 萬頭,增長216%;奶類產量307.9 萬噸,比2005年增加199.4 萬噸,增長184%(表1)。
但是,河南省奶業起步較晚,奶牛存欄量少,奶牛品種選育水平較低,生產管理技術欠發達,奶牛平均單產量增長緩慢,先進實用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所以奶業整體生產水平不高。多年來,河南省牛奶總產量的增長主要依賴于牛只數量的增加(圖1),奶源遠遠滿足不了加工業的需求。
河南省DHI測定中心是在河南奶牛記錄服務項目的基礎上,于2007年初由河南省畜牧局改良站牽頭成立,它的成立為河南省奶牛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為嚴格控制成本,降低費用,河南省DHI測定中心在奶牛發展比較發達的區域,首先選擇規模100 頭以上的大型奶牛場,其次是50~100 頭之間的奶牛場,最后選擇規模小區進入檢測系統。2008年上半年,共檢測奶牛10 775 頭,每月固定對河南省奶牛繁育中心、中荷奶業培訓示范中心、安陽航校奶牛場、南郊奶牛場、惠濟區牛莊、中牟紅孩兒等牛場和小區開展采樣工作,并將各牛場及農戶送來的信息及時準確地錄入IRIS奶牛軟件系統,進行更改、整理,依據檢測結果及各牛場和農戶提供的信息生成DHI測定報告,并及時反饋。2010年,檢測奶牛23 427 頭,通過對DHI測定報告的及時反饋和分析講解,參測牛場的乳房炎發病率降低了10%,各類營養疾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奶牛產奶量平均提高3%,牛奶中乳蛋白率、乳脂率顯著提高(表2)。
但是,從總體來看,河南省DHI體系發展緩慢,原因如下:一方面DHI體系推廣力度不夠,許多奶牛養殖場(戶)對DHI作用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DHI補貼有限,奶牛養殖場(戶)參加DHI會增加生產成本,這使得他們積極性不高,參測牛只頭數不足整體存欄量的3%,與發達國家參測60%以上的水平差距甚大。因此,河南省急需推廣和應用DHI技術,以更好地服務于奶牛養殖。

表1 2008~2010年河南省奶牛存欄數及奶產量概況
河南省“千萬噸奶業跨越工程”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奶牛存欄240萬頭,最終實現奶牛年單產由6 噸提升到8 噸以上,奶類產量達到1 000 萬噸,推進奶業跨越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DHI測定在開展河南省“千萬噸奶業跨越工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以先進的科學養殖技術強力推動河南省千萬噸奶業跨越工程發展。
DHI測定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的基礎數據(如系譜、胎次、產犢日期、干奶日期等),輸入電腦中備案;其次需要記錄奶牛的日產奶量,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樣,測定其乳成分、體細胞等數據。一些牛場的生產記錄體系較雜亂,沒有專門的統計人員管理,奶牛的生產記錄不全,因此急需對這些牛場的管理者和具體工作人員進行DHI測定培訓,指導他們如何整理奶牛的生產記錄。河南省在開展DHI測定工作2 年來,不斷鼓勵規模奶牛場參測,許多牛場也正在逐步完善奶牛的生產記錄體系,為建立科學化的牧場管理制度奠定基礎[4]。
原料乳質量是保證乳制品質量的第一關,只有高質量的原料乳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乳制品,并帶來高經濟效益。原料乳質量的好壞主要反映在牛奶的衛生和成分兩個方面。在DHI測定中,每月要精確測定每頭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體細胞數等指標,從而可以調控飼料的配比和營養水平,科學有效地控制牛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生產出成分理想的牛奶;并可通過降低牛奶體細胞數等有效措施提高牛奶的質量。

圖1 河南省2008~2010年奶類產量與奶牛存欄數量的變化情況
奶牛機體任何部位發生病變,首先會以減少產奶量的形式表現出來。由于DHI測定可以適時監控奶牛個體的生產性能狀況,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獸醫的工作效率。通過DHI測定,一是可以掌握奶牛產奶量的變化,了解奶牛是否受到應激,準確把握奶牛健康狀況;二是可以分析乳成分的變化,判斷奶牛是否患有酮病、慢性瘤胃酸中毒等代謝病;三是可以監測體細胞數的變化,及早發現乳房損傷或感染,特別是隱性乳房炎,為制定乳房炎防治計劃提供科學的依據,從而有效減少牛只淘汰數量,降低治療費用;四是在奶牛產犢后,若牛奶中體細胞數較高,奶牛可能患有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炎等繁殖疾病,DHI測定可促使患病牛只得到及時治療,提高牛群的受胎率。

表2 河南省2008~2010年DHI測定概況
乳成分含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奶牛的營養和代謝狀況,體現了飼料總干物質含量及主要營養物供給量是否合適,進而指導日糧及營養水平的調配。DHI測定報告中有一個能直接反映乳脂率與乳蛋白率關系的指標 — 脂蛋白比。荷斯坦奶牛正常的脂蛋白比應在1.12~1.30之間,脂蛋白比過高可能由于日糧中脂肪過多或蛋白質不足,脂蛋白比過低可能由于日糧中谷物類精料太多或缺乏纖維素。DHI測定報告還提供了個體牛只的牛奶尿素氮水平,它能準確地反映蛋白質在瘤胃中的代謝程度,養殖場可根據牛奶尿素氮的高低改進飼料配方,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率,降低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效益[5]。
DHI測定結果也是對種公牛進行個體遺傳評定的重要依據,只有準確、可靠地記錄生產性能,才能保證可以不斷選育出遺傳素質高的優秀種公牛,加速河南省奶牛良種登記、品種改良的進程。奶牛場應按照DHI測定要求保持準確而全面的記錄,本著保留優點、改進缺陷的原則,對個體牛進行科學的選種選配,加大選擇強度,提高后代質量,不斷提高牛群整體的遺傳水平。
為提高牛群的整體生產水平,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需要對牛只進行分群管理及適時淘汰。DHI測定報告不僅可以反映個體的實時生產表現,還可以追溯牛只的歷史生產表現。根據牛只的生產表現及所處的生理階段,可將其科學地分群飼養管理;依據投入及產出,預測利潤,實現科學淘汰牛只;還可根據牛群生產性能情況,編制各月生產計劃,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DHI體系在國外奶牛養殖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效果顯著,效益可觀。目前,河南省DHI工作雖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為全省奶牛養殖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但這項工作在河南省還處于起步階段,工作中也遇到了各種難題,如推廣范圍不夠,奶牛養殖場(戶)認識不足等。河南省DHI體系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國內外DHI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也需要畜牧工作者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并掌握國內外先進技術來加以解決。河南省DHI工作正在加速發展,這將全面提升河南省奶牛群體遺傳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奶牛健康和奶源質量的全面管理,提高奶牛養殖的綜合效益,加快奶牛育種進程,促進奶業和諧發展。
[1]王杏龍,毛永江. DHI技術體系在奶牛生產中的應用. 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1(4):58-60.
[2]任慧波,劉海林,杜麗飛. DHI在湖南奶牛業中的應用. 中國乳業,2011(7):36-38.
[3]童建軍. 對推廣奶牛DHI技術的思考. 中國牛業科學,2010,36(3):43-45.
[4]竇紅. DHI在天津奶牛業中的應用. 中國畜牧獸醫,2004,31(9):4-5.
[5]王林波,俞春華,沈忠,等. DHI在湖北奶牛業中的應用. 湖北畜牧獸醫,2011(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