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 軍 劉慧嵐 羅艷紅 李維娟
(1 陜西省千陽縣畜牧獸醫工作站 2 陜西省千陽縣生鮮乳質量檢測中心)
優良的奶牛品種是奶牛養殖業發展的關鍵之一,但品種改良的育種周期長,見效慢,投資大,短期內很難見到效益。陜西省千陽縣的奶牛產業是20世紀80年代“黃改奶項目”實施后發展起來的,現全縣奶牛平均單產大約為5 000 kg,由于品種改良緩慢,奶牛的年平均產奶量提高幅度不大。陜西省千陽縣可以通過引進國外優種奶牛,以擴大本縣的良種覆蓋面,加快完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推進良種化進程,提高奶牛單產和后代繁殖性能。
1.1 試驗牛只
選取陜西省千陽縣的新綠千頭現代化奶牛場、向陽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千順祥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3個不同規模、性質的牛場(小區)為參測牛場,選取澳大利亞進口荷斯坦奶牛(以下簡稱“澳牛”)和國產荷斯坦奶牛(以下簡稱“國產牛”)為試驗牛只。3個牛場的奶牛存欄情況如表1。
在3 個參測牛場中選取胎次、飼養環境、飼養方式等條件相同的泌乳牛(頭胎牛),其中在新綠千頭現代化奶牛場選取澳牛、國產牛各50 頭;向陽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由于只飼養澳牛,選取澳牛50 頭;在千順祥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選取澳牛、國產牛各50 頭,3個參測牛場共選取奶牛250 頭。
1.2 儀器設備
FossMilko Scan FT-120多功能乳品分析儀,FossmaticTMMinor體細胞分析儀,KQ5200超聲波清洗器,HH-6電子恒溫水浴箱等。
2.1 樣品采集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每月對試驗牛只進行一次奶樣采集,每頭牛每次采樣50 mL,分早、晚兩次進行并用不同的比例(3∶2)采樣。采樣前在樣瓶中加入0.03 g重鉻酸鉀防腐劑,采樣后將樣品于2~7 ℃低溫冷藏,采樣當天送至縣DHI中心進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
2.2 樣品測定
縣DHI中心收到樣品后,核對采樣記錄表,檢查樣品編號是否齊全、一致,應用FossMilko Scan FT-120多功能乳品分析儀和FossmaticTMMinor體細胞分析儀進行生產性能測定,收集各種檢測數據。
2.3 數據處理
根據DHI測定結果,對3 個奶牛場奶牛的平均日產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體細胞數、305 天產奶量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澳牛與國產牛各項指標。應用“中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信息系統”分析軟件對所測數據進行處理,形成分析報告。
3.1 日均產奶量比較
從表2中可見:在飼養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千陽縣的澳牛、國產牛平均日產奶量分別為24.9 kg/頭、20.4 kg/頭,澳牛的平均日產奶量比國產牛高出4.5 kg/頭;其中千順祥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的澳牛平均日產奶量為23.7 kg/頭,是3 個奶牛場中澳牛日產奶量最低的,但是也要高于國產牛平均日產奶量最高的水平。
3.2 305 天產奶量及成年當量比較
澳牛、國產牛的平均305 天產奶量分別為6 715 kg、5 855 kg,澳牛比國產牛高860 kg。澳牛、國產牛的平均成年當量分別為7 695 kg、6 748 kg,澳牛比國產牛高947 kg(表3)。
3.3 乳成分測定數據比較
使用Foss MilkoScan FT-120多功能乳品分析儀檢測3 個奶牛場定期送來的樣品,將數據匯總并進行DHI分析(表4)。結果顯示,進口澳牛的平均乳脂率為3.98%,乳蛋白率為3.28%,乳糖率為4.98%,總固體含量為12.97%,分別比國產牛高0.27、0.07、0.02、0.32 個百分點,其中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差異不大,乳脂率和總固體物質超出明顯。總體而言,澳牛的乳成分優于國產牛。
3.4 體細胞數比較
在體細胞數的實際檢測中,大多數澳牛的平均體細胞數低于20 萬個/mL,而大多數國產牛的平均體細胞數都在20 萬個/mL以上。從表5中可見,澳牛、國產牛平均體細胞數分別為19.51 萬個/mL、23.56 萬個/mL,國產牛的體細胞數比澳牛高出4.05 萬個/mL。其中新綠千頭現代化奶牛場的澳牛體細胞數比國產牛高出3.64 萬個/mL,千順祥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的澳牛體細胞數比國產牛高出3.80 萬個/mL。

表1 3 個參測牛場的奶牛存欄情況 單位:頭

表2 參測牛場中澳牛、國產牛的日均產奶量比較 單位:kg

表3 參測牛場中澳牛、國產牛的305 天產奶量和成年當量比較 單位:kg

表4 參測牛場中澳牛、國產牛的乳成分比較

表5 參測牛場中澳牛、國產牛的體細胞數比較
4.1 在千陽縣選取了3 個較大的奶牛規模養殖場,經過飼養和觀察,可以看出澳牛在該縣生長發育狀況良好,適合在該縣飼養。
4.2 通過DHI分析,將本地飼養的澳牛和國產牛進行生產性能的比較,澳牛的日均產奶量、305天產奶量、年當量、乳成分、體細胞數等各項指標均優于國產牛,說明澳牛產奶量高,所產牛奶營養成分好,質量優。
4.3 通過對進口澳牛選用優質性控細管凍精,可加快良種化的繁育步伐,全面提升本地的奶牛品質。但從奶牛場長期的跟蹤情況來看,澳牛天性喜放牧,最初不能完全適應千陽縣舍飼的養殖環境,有時情緒狂躁,尤其是在發情配種時期,牛只難以保定,養殖者很難對其進行人工授精。但是,通過對飼養環境長期的逐步適應,澳牛應激大幅減少,情況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