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攝影學是藝術美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攝影學和美學的基礎上研究攝影藝術中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攝影的優勢在于,它能在完全保持審美功效的前提下大量生產,需要的時候,誰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攝影的這一強項,是不能否認的。而且,這一強項可以直接帶來重要影響,那就是攝影所具有的社會效應,它肩負著相當重要的社會作用。
[關鍵詞]攝影 藝術 美學審美
1、關于攝影美學
“美學”的定義,即使有不同的說法,但如果你說它是一種反思的哲學,應該不會有異議。所以說,“美學”不是“被指導”的學問。你不能說朝哪個方向才是攝影藝術最好的發展方向,也不好說要成為攝影家,必須如何如何來構置畫面。我不反對人家有這樣或那樣的主張,我只覺得不應該認為這些主張就是“美學”。
舉個例子,有ABC三個攝影家。A專門拍水墨山水畫風格的作品,而且認為這才是唯一有藝術價值的攝影。而B呢,一貫“創作”那些誰都不理解,拍的是沒人能看懂的作品,然后羅列出諸多艱深的理論,證明他的作品才是“純粹的藝術”。C呢,則專門把鏡頭對準街頭,美其名曰,攝影的天生使命就是“寫真”。三位“專家”,都自詡為攝影領域的創新者,堅守著自己的“主義”,無論他人講什么,總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向。假設來個大辯論,那結果大概是,甲說甲的“攝影的藝術性”,乙說乙的“攝影的本質性”,最后沒有結論。
假設這三位有朝一日懷疑起自己的工作,開始學會退一步反省自身的立場,這時候如果能有所突破,就不能沒有“攝影美學”這個抓手,以對過往進行系統的批判研究。真能這樣,A也許會發覺,一味在攝影作品中追求繪畫的筆法不免偏頗;B也許會注意到藝術作品避不開“客觀性和主觀性”的協調問題;還有C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被自己一直忽略的地方,也還隱藏著微妙的審美空間。
現實中,美學不但被很多人以各種形式“權力濫用”,而且還有眾多“美學專家”不顧及現實藝術世界,只管將自己編織進抽象的理論大網里,自顧自地滿足。我以為,中國在編纂自己的精神科學時,太多借鑒了西方國家的理論,所以對美學不免有些過于偏愛。作為攝影作品的創作者,需要具備美學方面的反思態度。因為再偉大的美學專家的學說,即使完全構成體系,在實際操作者看來,也只是“常識的集成”而已。理論最多只是為你的想法搭個腳手架。
2、攝影美的特征
從廣義上講,作為審美鑒賞對象的攝影作品,種類繁多。從日常報刊上的新聞報道照片到藝術至上主義的“創意作品”,其間還有街頭攝影、商品攝影、肖像、風光攝影等。大到國家級建設項目的攝影,小到隨身裝飾品的廣告攝影,統統算進。不用說,這些作品,均追求一定的“攝影效果”。正是這些被追求的“攝影效果”里,往往包涵了一定的審美價值。每一個作品里都有“攝影的美學”。而且,每一個攝影部門所追求的審美價值標準都不一樣,想要從中挖出某種“共同原理”,的確有些勉為其難。如果實在要找點什么出來,最終能找到的也許只有片鱗只爪。事實上,要弄清這些作品的存在價值,必須向每一個攝影部門一一去求證。
不僅如此,就攝影作品本身而言,其審美價值還會隨著作品創作時所應用科技手段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比如,同樣是拍一個風景,用普通攝影和高空攝影,以及自然攝影和角度攝影,所得到的審美性質截然不同。最近,德國就運用以上四種不同的攝影方法,分別拍攝了國內的風景名勝,并編輯成不同的畫冊,供人們欣賞。通過欣賞這些攝影集,人們可以真切感受到科技給“攝影效果”帶來的巨大變化。
這樣看來,僅就風景攝影而言,所謂“純攝影之美”,就有好多種。所以,必須分門別類,以不同的標準給予相應的價值評價。這是“攝影美學”特有的性質。
3、攝影作品的審美標準
攝影作品的審美標準,必須根據攝影類別的不同,以及所用科技的相異等,做出復雜多樣的區分。在我們的攝影家之中,有一些人過快肯定自己的嘗試,這種現象的出現,恐怕源于以下三種條件。
其一,攝影的種類和技巧太多,可以嘗試的空間太大。本來僅僅的“嘗試之作”,很快,也很容易就被誤認為是“具有一定價值的藝術品”。
其二,看看攝影創作者的數量,會發現大部分是非專業人才。而且,不同于別的藝術,攝影不需要常年一點一點的訓練才能學會,入門比較容易,那些本來覺著“好玩”來嘗試一把的人,往往容易被誤以為是“藝術家”。
其三,因為攝影是新興藝術,它不像繪畫那樣擁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偉大的先行者和嚴肅的傳統。即使有“攝影藝術”一說,其中的“藝術”的含義,很容易被輕視,甚至被認為和所謂商業藝術、街頭藝術沒有兩樣。
以上三個條件,如果正面運用,那么會使攝影具有特別的優勢。反過來,如果被誤解,會造成藝術價值水準的深跌。這就要求我們培養自己超強的批判精神,不斷對種種新奇的嘗試給予嚴肅的反省。不僅僅停留在理念和口號上,而是要切切實實去付諸實踐。為了這種反省,我們還要加強自己與攝影相關的其他藝術的修養,學會在與其他藝術的比對中思考問題。
結語
攝影的優勢在于,它能在完全保持審美功效的前提下大量生產,需要的時候,誰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攝影的這一強項,是不能否認的。而且,這一強項可以直接帶來重要影響,那就是攝影所具有的社會效應,它肩負著相當重要的社會作用。
參考文獻
1、殷強《攝影美學》,遼寧美術出版社,2007 年7月 。
2、夏放《攝影藝術概論》,浙江攝影出版社,2001年1月。
3、大島 洋=選《再録寫真論》,株式會社淡交社出版社,1999年2月。
4、康大荃《攝影美學原理》,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年8月。
作者介紹
沈潔(1983-),女,上海,畢業學校:日本九州產業大學寫真專業碩士研究生。現工作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攝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