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1年美國科幻頻道的《特效化妝師大對決》在播出后引起了收視狂潮,作為美國真人秀節目的創新,它憑借著獨特的節目內容、人物的巧妙設計和強烈的戲劇性元素,讓觀眾深刻的記住了它。無論是從節目的內容情節、人物設定、沖突與懸念還是其他方面,《特效化妝師大對決》都帶給觀眾一種精彩的視覺特效,展現它獨特的魅力。
[關鍵詞] 戲劇性 真人秀美國
真人秀,顧名思義就是由真實人物的一場表演。而真人秀節目,也就是一檔記錄普通人根據特定游戲規則來表現的電視節目。真人秀最大的特色在于對比賽過程的紀實,因此備受觀眾喜愛。
2011年1月26日,由美國科幻頻道首播的《特效化妝師大對決》,一經播出就引起熱議。這檔真人秀節目與眾不同,雖然節目類似于選秀型節目,但由于主要內容特殊,講述影視特效化妝,無論是從精彩的比賽,還是比賽最終的成品,都讓人耳目一新。
《特效化妝師大對決》每集時長為45分鐘,每集內容主要包含了基礎挑戰賽和聚光燈挑戰。基礎挑戰賽的贏家可以獲得第一次聚光燈挑戰的豁免權。縱觀全場比賽,包含了個人比賽和組隊比賽,充分說明化妝師需要有很強的團隊意識。節目內容主要是參賽者比拼化妝技術,,最終獲獎者可以贏得10萬元獎金,還有一整年的免費化妝品。同樣,比賽的評委們都是制作過優秀電影的特效化妝師。
筆者認為,《特效化妝師大對決》最大的亮點在于突破傳統真人秀節目的題材,針對每周一期的比賽進行紀實拍攝,不僅彰顯了緊張氣氛,將選手間的沖突和內心恐慌擴大到最大化。同時,利用化妝這一特殊職業,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正是由于這些原因,《特效化妝師大對決》大賽吸引一批忠實的觀眾,也因收視率的增加,在2012年播出了第二季,收視率更進一步的提升。
本文僅從內容情節、人物設定、沖突與懸念三個方面,結合具體的節目來分析《特效化妝師大對決》所帶給觀眾的獨特魅力。
一、強烈的對抗性與戲劇化色彩
《特效化妝師大對決》節目具備了強烈的對抗性和戲劇化色彩,比賽成為了支撐節目最核心的內容,從節目名字上也能看出,選手間的對抗和選手自身內心的對抗是最節目最大的看點。每期節目都包含了基礎挑戰賽和聚光燈挑戰,在這兩類比賽中,都包含了自身實力的比賽和組隊進行比賽。
在第一季節目中,從一開始的見面patry到即興基礎挑戰比賽,選手們從閑聊瞬間進入正題,節目氣氛從舒緩一下子提升為緊張,比賽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隨后,選手們進入工作室,為迎接比賽之余內心感到興奮感,觀眾審美得到一定享受,影視特效的工作室內充斥著各種新奇的事物,節目的真實記錄就好似選手正帶著觀眾,正走入一個奇妙的世界。
每一期的節目內容情節大體一樣。如果把基礎挑戰賽作為選手的暖身期,那聚光燈挑戰賽就是選手真正展現自己實力的時刻。節目將比賽過程詳細記錄,無論是選手間的合作,制作特效的過程,還是選手在別墅內大發抱怨,都被攝制組全程記錄下來。節目就是比賽的過程,比賽情節被放大化,而聚光燈挑戰賽成為了每期節目的結局。從主持人解釋比賽規則,到選手制模定妝上色過程,然后最終聚光燈前的闡述成為了《特效化妝師大對決》節目中的核心情節內容。
二、人的命運為扣人主線
人是真人秀節目中所關心的主題,展現人的行為、性格、心態,關注人的命運、追求,讓觀眾在看節目的過程中,被打動感染,從中學習到新鮮知識,這就是真人秀節目最主要的目的。
《特效化妝師大對決》的人物主要包含三類,分別是:選手、評委、主持人。
參賽選手是節目的核心人物。他們在真人秀中的行為表現與日常生活中的完全不同,他們處于一種高密度的工作中,思維根據比賽要求在不停運轉。參加真人秀的選手一般都是從眾多報名者之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可以說他們是社會大群體中的縮影。第一季參賽選手為12人,而第二季則增加到14人。從第一季的八集真人秀到第二季的10集,這都表明《特效化妝師大對決》名氣的增加,而選手的個性是節目成功最大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是真人秀節目中重要角色,是駕馭節目、調動現場的具體操作人。因為比賽的特定規則,需要主持人來介紹每一期比賽的規則,同時提供參考內容,主持人麥肯茲?懷斯摩爾承擔著大量的敘事作用。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她是節目的敘述者,以個人化的視角和敘述方式在傳播內容。每一期節目都是在她的敘述中進入基礎挑戰賽,在她公布答案中結束聚光燈挑戰賽,因此麥肯茲?懷斯摩爾的作用不容小覷。且Westmore集團是化妝特效的金字招牌,麥肯茲?懷斯摩爾作為其家族的代表成為主持人,也可以證實本次比賽的重要性。
評委是任何比賽節目中必須存在的人物,正是因為他們才可以得出比賽的結果。《特效化妝師大對決》的評委都是優秀的電影特效化妝大師,Glenn Hetrick的代表作有《吸血鬼獵人巴菲》《X檔案》;Patrick Tatopoulus的代表作有《獨立日》《哥斯拉》;Ve Neil的代表是《剪刀手愛德華》和《加勒比海盜》,同時還獲得八次奧斯卡提名,其中獲獎三次。這些著名的化妝特效師參與節目并為之點評,讓選手在比賽中有所收獲。除此之外,節目組會根據每次比賽選題請來不同嘉賓評委,如著名紋身藝術家Thomas Pendelton,主持人的父親Mike westmore等等,這些嘉賓增添了節目的質量與水平,也會讓觀眾更加躍躍欲試,參與到節目中來。
三、沖突懸念貫穿始終
電視真人秀的好與壞是由收視率決定的,而要提升收視率,就必須要充滿各種戲劇性元素,真人秀的戲劇性增加,就是要充滿著沖突與懸念,讓選手處于困境中做出選擇。
每一期節目中必然存在沖突,其中包含選手與環境的沖突,選手間的沖突,選手的內心沖突三部分。選手與環境的沖突主要出現在選手了解比賽內容過程時。在第二季第四集的基礎挑戰賽,選手被半夜叫醒來到廢棄醫院根據提示尋找作品靈感,這給選手們帶了一定的挑戰性,選手們必須要戰勝內心恐慌才能思考作品。
選手間的沖突時顯而易見的。比賽很多情況下是組隊完成的,兩人間的合作關系決定他們成品的好壞。選手間的性格、理念、欲望都是不同的,他們之間有對抗,也有合作。在淘汰一組選手時,雙方相互推卸責任成為了沖突。
第一季第一集,Corner與Tom定稿過程中因理念不同出現分歧。第三集中,Megan對Corner的特殊感情影響Jo與Corner的合作,導致兩個女選手的關系進入白熱化階段。在第二季中,沖突元素被多次利用。Beki因為與Brea組隊獲勝而被其奪取功勞產生矛盾,之后影響到其他選手。在第八集聚光燈挑戰賽中,Beki的淘汰讓其他選手開始質疑Sue的留下,而Matt和Sue的也逐漸成為二人小團體。
選手間的內心沖突是就是指他們如何順利解決難題,如被人挑去自己擅長的選題被逼進行新的創造,這就是新挑戰。內心的沖突往往比選手間的沖突更難去征服,所以選手的一系列動作就是他們的選擇,他們必須克服自身的弱點,在極端情況下突破自我才能獲得勝利。
懸念在真人秀節目中是必然存在的元素。每一次比賽的開始,最先出現的往往是參考物與場景,讓觀眾和選手摸不著頭腦,直到主持人告訴選手任務后,才明白主題。這就是利用懸念引起觀眾興起。第二季第三集,Brea的模特因為身體不適需要中途換模特,其實早在節目中間,Brea就先詢問模特的身體情況,而其他選手也發現模特異樣,直到模特倒下,懸念解開出現困境,等待選手去解決完成。
敘事的巧妙往往就是在此,在順境中逆轉出現困境,讓觀眾永遠處于一種興奮去期待的過程。選手如何去解決難題,脫離困境,這就是真人秀節目帶給觀眾最大的樂趣。而懸念就是為了讓沖突來得更突然,讓沖突矛盾更刺激。
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真人秀節目不斷進行創新與突破,無論是在節目內容,敘事策略還是拍攝剪輯技巧上,真人秀節目都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感覺。《特效化妝師大對決》作為2011年美國科幻頻道主推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以其獨特的比賽內容、精彩紛呈的比賽成果,吸引了各地觀眾的眼球。選手之間的精彩對決,加上評委的辛辣點評,再融入各種奇幻恐怖元素的特效妝容,利用電視媒體這一特殊平臺,帶給我們一場特殊的感官體驗。雖然美國的真人秀節目是根據其它特殊的社會環境和受眾喜愛形成的,但是它的特殊魅力,值得我國真人秀節目學習與借鑒。相信真人秀節目會一直發揮它的魅力,成為電視節目中最特殊的門類。
參考文獻
1.謝耘新,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9
2.朱明明. 窺視、夢想、商業——美國真人秀節目的三個關鍵詞[J]. 新聞世界, 2010,(08)
3.沙琪.淺談“殘酷”美國電視真人秀節目[J].中國電視,2004(09)
作者簡介
張怡文,浙江杭州人。現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 ,11級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