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萍
[提要] 本文以運動心理學和運動生理學作為研究的理論依據,從科學的角度對田徑運動員臨賽前運用“意念及模擬思維”培養良好競技狀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了探討,認為田徑運動員這種“思維”能夠為比賽培養良好的競技狀態,文中對運動員使用該“思維”模式的方法亦進行了具體探索,旨在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比賽成績。
[關鍵詞] 田徑比賽意念及模擬思維競技狀態臨場培養
1.問題提出
“競技狀態”是指比賽時的技術狀態、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田徑項目競賽的特點是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專項技術的較量,運動成績發揮的好壞與比賽時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有很大關系,運動員在具備較好身體素質和較高運動技術水平的前提下,賽中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是最大限度發揮運動員比賽成績的重要條件。
運動員如何盡可能的在比賽中達到最佳的競技狀態呢?筆者認為這與運動員臨場比賽前的心理調整有密切關系,這種臨賽前的心理調整筆者將之稱為“意念及模擬思維”(以下簡稱思維)。這種“思維”模式包含“意念思維”和“模擬思維”兩部分,該“思維”模式對運動員在臨場比賽時培養相對良好的競技狀態,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2.問題分析
筆者通過多年的體育教學與訓練實踐深深感到,田徑運動員臨賽前通過該“思維”模式對促進培養賽中良好的競技狀態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以運動心理學和運動生理學作為研究的理論依據從科學的角度對該問題加以探索。
2.1 田徑運動員臨賽前運用該“思維”模式與競技狀態臨場培養的內在聯系
從運動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分析,狀態的產生是外界因素對大腦中樞刺激后的機能表現。外界因素有很多,但與運動員臨賽時較為密切的主要有運動員所處的賽場環境,如比賽場面的壯觀氣氛,運動員激烈競爭的情景,以及比賽中場地、印象、天氣、觀眾狀況等等外界因素刺激,從而引起運動員產生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反應,我們常聽說某運動隊(員)占盡“天時、地力、人和”的優勢,比賽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充分說明外界因素對運動員比賽狀態是有很大影響的。
外界刺激有強有弱,對運動員造成的心里感覺有好有壞,從運動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綜合分析,若刺激因素強弱得當,對運動員造成的心里感覺很好,那么在臨賽時就容易產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若外界刺激過強,對運動員心里容易造成壓迫感,導致肌肉過分緊張,這有可能破壞運動肌群收縮與放松的協調能力,然而協調能力好壞將對比賽的發揮有很大影響。舉個例子,如在跳遠項目中,其助跑后的踏跳動作要求運動員在起跳腳著地后,進行“退讓”,通過這個對全身協調性要求較高的細微動作以銜接起跳腿的“蹬腿”動作,若協調能力下降的話,這個“退讓”動作就不可能做好,從而會出現踏跳緩沖不夠,動作僵硬而且會受到較大的反作用阻力,這就不能使起跳腿達到快速而有力地蹬伸效果,使得水平速度不能依附一個較好的起跳動作去充分發揮,這必然會影響到競賽成績。相反,刺激過弱,興奮性調動不起來,身體運動機能不能得到加強,表現為肌肉相對于在身體狀態好,興奮性強時收縮力量要小得多,這時肌肉就好似沒有充足電的蓄電池不能釋放大的能量。
外界刺激因素有些是客觀存在不易改變的,而有些可以通過運動員的主觀意識去“創造”,運動員臨賽前要善于通過自己的心理調整將各種主客觀因素刺激盡量進行“優化組合”,使其能促進良好心理、生理狀態形成,這個“優化組合”的過程就是通過“意念及模擬思維”來實現,這對臨場培養良好的競技狀態,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2.2 運動員臨賽前通過這種“思維”模式所產生效果的科學依據
從運動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綜合分析,運動員臨賽前運用這種“思維”模式將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刺激“優化組合”后在大腦皮層引起興奮,然后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神經沖動傳導,把興奮傳至一定的效應器上,使得運動員在賽前就預先動員各器官,加強系統機能,為即將來臨的肌肉活動做好準備,并能事先克服神經系統和各器官機能在運動剛開始的惰性,從而加強了某一比賽項目所要求肌肉活動的適應與反應能力,正是這種適應能力的提高,使得肌肉收縮的控制能力增強,比賽動作協調性及興奮性增強,做動作比較自如,能較好地控制住比賽的速度、力量及動作節奏,以更好地發揮專項技術水平,這是田徑比賽中決定成績的重要環節。
2.3 運動員掌握“意念及模擬思維”是臨場比賽時培養良好競技狀態最有效方法之一
臨賽前通過這種“思維”可以使運動員產生穩定積極的心境,從而使運動員在一定的時間里心情愉快,精神爽朗,在比賽中會表現出無限的勇氣和力量,相反不穩定消極的心境,往往使運動員精神不振,思想負擔沉重,對即將到來的比賽缺乏信心,比賽時動作僵硬,肌肉興奮性調動不起來。因此運動員一定要積極主動地控制自己的心情,絕對不能被消極心情所左右,要善于調整好自己的臨場心理狀態,這種臨賽前的心理調整可通過大腦進行抽象或具體的“意念思維”去實現,這一過程要求運動員臨賽前保持內心安靜,思想集中,心情舒暢,通過意念去想象,感覺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美好,積極主動地去實現舒暢的心境狀態,這對提高神經興奮性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在國內外就有許多運動員通過臨賽前一段時間內聽音樂來誘發產生這種使全身輕松舒暢的感覺,使得運動員的心理與生理狀態都能達到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
運動員在賽前做完熱身準備活動后,大約用15—20分鐘的時間有意識地留意運動場上的景象,感受賽場氣氛,如賽場中的廣播聲、觀眾的加油聲,運動員做準備活動的場景,以及賽場上運動員激烈競爭的情景,感受這些環境氣氛的同時,想想自己在賽場上競爭時的“畫面”,將參賽項目的動作要領通過“模擬思維”方式反復在腦海中呈現,例如某運動員在四十分鐘后將參加跳高比賽,熱身準備活動后用15—20分鐘時間將跳高的動作要領通過運動表象思維的形式,反復在腦海中模擬幾遍,根據運動心理學理論,肌肉動作屬于第一信號系統的神經聯系,它和屬于第二信號系統的語言信號系統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因而這種“模擬思維”應采用語言“默念”方法引起動作表象思維,若該運動員使用背越式的跳高技術,“模擬思維”過程是:“弧形助跑” →“蹬地起跳” →“擺動腿擺動上提” →“拉開背弓過桿” →“下落掛膝放腿”。對各個環節的動作速度控制、力量大小分配及節奏等都應在言語“默念”的思維過程中去充分感知。在進行這種“模擬思維”時,運動員要思想集中,避免過多的與其他人在一起,否則會干擾“模擬思維”的進行。
通過上述“意念及模擬思維”運動員能在賽前短時間內培養出對跳高項目一種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身體運動機能達到“預熱效應”,表現為對參賽項目的動作概念清晰,動作節奏感增強,身體運動系統興奮性提高,心理上表現為參賽的信心與希望增強,從而具備了賽事所要求的良好的技術狀態、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
3.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運動員臨賽前培養良好競技狀態是完全可能的,但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要使這種“思維”模式達到效果,運動員必須輔以大量的動作技能練習作為前提,大量動作技能練習就要靠平時刻苦努力的訓練去完成,運動員只有在大量的肌肉動作練習中,才能了解動作規律,才能具備牢固的動作記憶,才能形成清晰完整準確的動作表象思維。俗話說:“藝高人膽大”,運動員只有通過平時的刻苦訓練,具備了較高的專項身體素質及技術水平,在“臨戰”中才能更好的克服各種主客觀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從而為比賽培養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奠定基礎,在具備這種基礎的前提下,運動員臨場比賽時通過上述“思維”模式是完全可以培養出良好的競技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