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秀英
[摘要] 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這是課改的重要理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準確把握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努力走出探究性學習的誤區,探究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讓探究性學習真正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誤區啟發式教學合作探究
一、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
探究性學習就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的模式,是一種積極學習的過程。它包括著兩層意思:第一層什么是探究;第二層什么是探究式課堂教學。
所謂探究,就其本意而言,是探究和研究。探究就是探求學知,探求真理和探求根源;研究就是研討問題,追根究底和多方尋求答案,解答疑惑。所謂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就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活動方式,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基于以上理念,我認為,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學習語文,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語文創新能力的一種活動。
二、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誤區
由于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主動參與,然而小學生的能力還比較稚嫩,因此,有人認為在小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拔苗助長。我認為,研究不只是科學家的專能,任何人都具有研究的潛能,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與科學家研究過程的本質是一致的。小學語文課堂探究性學習,其宗旨在于提倡以科學的態度去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讓學生由此獲取知識的精髓而不是皮毛,由此形成一種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養成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習慣。因此應該讓探究性學習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三、 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策略
魏書生老師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改革是成功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過一系列科學的引導,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學得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認為探究性學習是把教學活動看成學生的探究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探索只是為學生學習服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探索學習的良好氛圍,質疑問難,增強探究意識,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1.營造探索學習的良好氛圍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需要一定的環境氛圍,特別是人際氛圍的支撐。首先,課堂教學要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同一平臺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的學而教,就要考慮學生怎樣學,要深入研究學生心理特征和思維規律,創設自主學習情境,給予學生質疑的權利,引導學生質疑問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刻苦探究,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再者,靈活采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讓課堂形象、直觀、生動,很容易激起學生興趣,探究氛圍很容易形成。
2.質疑問難,?增強探究意識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教師應把課堂變成學生好奇心的引發的場所。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來。”?抓住人們大笑追問:“人們為什么笑?”?“魯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嗎?”?在學生探討結果時,教師應及時給學生介紹魯迅生活的時代背景,原來四周黑洞洞是指早社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與反動勢力做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學生完全理解后,?繼續追問:“通過談碰壁這件事,?你體會到了什么??”?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魯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3.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分析判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例如在《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當我們玩耍的時候,不小心被針刺了一下手指,會情不自禁地動一下,發出痛苦的聲音。而被烈火燒身的邱少云卻紋絲不動,你能告訴老師這是為什么嗎?通過學生由己及人的情境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努力去探究問題的答案,而且能讓學生體會到邱少云頑強的意志和嚴守紀律的自覺性。
4.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所謂合作探究,是指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相互討論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途徑。
俗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分小組合作互幫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可以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指導等幾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教師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同時,要求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競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個體潛能,增大信息量,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助,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探究性教學既是時代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迫切要求,又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所完全可能實踐的,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完全不必將“探究性教學”神化,認為深不可測,高不可攀,而應該在勤于學習的同時大膽實踐,積極探究其規律,為促進學生良好探究品格和能力的形成和不斷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