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銘 |
經濟增速、財政收入、進出口總值、全國排名……這些往年被捧上神壇的數據,在今年召開的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被逐步淡化,汪洋書記代表廣東省委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只字不提GDP,更多提及的是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并創造性地提出發展幸福導向型產業的概念。
人民幸福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也是衡量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尺。雖然說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哲學命題和主觀感受,要想準確測度是個很大的挑戰,但多數人的幸福與不幸福總能揭示出很多共性問題,只要集思廣益、勇于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完善,一定能夠建立一套相對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幸福廣東指標體系,囊括了就業和收入、教育和文化、醫療健康和衛生、社會保障、消費和住房、公用設施、社會安全、社會服務、權益保障、人居環境十項一級指標,并為之設定了不同比例。從廣東省公布的幸福指數排名可以看到,并非一個地區經濟越發達,人均收入越高,人民生活就越幸福。同主要以GDP為考核指標的評價體系相比,幸福測度更加科學,能夠更全面地評價一個地方的居民生活狀況、幸福程度。
幸福測度是對唯GDP論的一種糾偏,是對GDP發展模式的一種超越。需要強調的是,超越GDP并不是拋棄GDP,而是要在GDP之外,更加關注國民的心理幸福感、社會關系的和諧,不把GDP視為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而是實現人民幸福的手段之一,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努力實現從“以發展帶幸福”到“以幸福帶發展”的執政理念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