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喻靜 |
作為新的亞裔文化集聚的鋪場,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幾乎已經取代了紐約市所有知名的亞裔文化區,成為多文化特色的城市新寵。而那個立有鑲金牌坊、石獅把門,曾經風頭無二的老唐人街,卻在這一新的造城運動中逐漸凋零。
而遍布美國所有大中城市的唐人街中,紐約唐人街的沒落并不是孤例。那些曾是幾代中國移民物質精神家園的唐人街,經歷了百余年時光的淘洗,承載的諸多職能也已淡化,如今新的華人移民,早已比他們的前輩們更少依賴唐人街。老舊的街區,也只是偶爾成為新移民追尋鄉土回憶的樂園。而與那許多曾在唐人街終老一生的華人移民一樣,老街不朽,它們只是退出舞臺。留駐其間的,也許只是道不盡的明清舊夢。
衡叔是紐約唐人街一家店面的理發師傅,廣東汕頭人。衡叔的手藝很地道,他是中國城里的老資格,也固執得很,許多周圍的理發店都把店面遷到了法拉盛,他卻仍守著他那方寸大的店面,不肯挪。
聽衡叔的描述,在上個世紀人流涌動的唐人街,找個立錐之地都難,像衡叔這樣的鋪面,都算是旺鋪了。而隨著街區里越來越多住客的外遷,街道冷清了不少。平日里除了幾位相熟的街坊,來消費的也多是附近皇后區或新澤西進城購物的華人,新生代的華裔年輕人冷落了唐人街這里的小門店。
倒是許多黑人和附近拉丁區的意大利人常常光顧衡叔的店。此前,意大利區只是在中國城外圍一條街區的規模,而如今,已經侵蝕了中國城的好幾個片區。
衡叔很不習慣,唐人街似乎越來越成為紐約下層人群聚集的場所,這在紐約早就是秘而不宣的共識。而以前的許多老街坊都陸陸續續搬了出去,跟著他們在美國長大的子女們,搬到紐約城外的新澤西,住上了大房子,過起了真正意義上的美式生活。
唐人街真的太老舊了,跟新移民的生活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了。如今紐約的華裔年輕人,K歌、購物都更喜歡去法拉盛,那里的K歌廳又新歌又全,都能聞得到簇新的粉漆味兒。而唐人街,依然是那個出了名的“臟亂差”。
到了夜間,唐人街就像鬼城。八九點鐘,許多游客和購物的華裔就如洪水一般迅速撤出街道。聽當地人說唐人街晚上的治安很不好,由于連著拉丁區,黑手黨活動頻繁。而唐人街本就老態龍鐘的街道,在夜間則更添了幾分陰森。

與衡叔的經歷相似,許多初到美國的新移民,第一站都是唐人街。因為能在那里迅速融入當地生活,而又能夠逃避美國社會的各種眼光。
許多華人老移民無比依賴唐人街,而他們的下一代卻唯恐不能逃離那兒,如今能將新一代的華人移民和唐人街聯系在一起的,也只有家鄉風味的菜肴和風俗商品了。為此他們常常自嘲:“中國在崛起,中國城在沒落?!?/p>
如今的華人新移民,不是高知高學歷、英語流利,就是家財萬貫,請得起翻譯。他們比上一代那些漂洋過海、到美利堅第一站就是唐人街的老移民們,更少一些對唐人街的依賴。面對著這些觀念一新的主人,唐人街的改頭換面,已是必然。
除了像法拉盛這樣面目一新的亞裔文化區,在中西部和南部等后起的城市,唐人街的存在已經日趨低調。盡管在美國的老城市里,唐人街一直都是地標式的存在,在地圖與城市交通線上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對于新移民而言,唐人街的舊有模式早就不可復制,那些小作坊式的、一家一店的老街道,與新式華人移民的身份都極不相稱。
在休斯敦,唐人街只是一個概念上的存在,地圖上并沒有唐人街的地名。據說政府沒有特意規劃這個區域,由于華裔人口扎堆開店,才有了現在休斯敦的唐人街。而這條所謂的唐人街,除了可以從簡繁體字的店名上辨認出歸屬,其建筑風格、風水布局卻沒有絲毫中國特色,被周圍的美國街區夾在其中竟很難識別出來。
而來此購物消閑的,也多是年輕的面孔和說著一口流利美語的ABC(出生在中國的美國人)。大多數店里幾乎都設了刷卡機,不再像北方的唐人街那樣只收取現金,許多店都有連鎖,購物環境也堪比美國店。店主們幾乎都在城郊置有房產,除了購物消閑,醫療類和法律類的高端服務最是緊俏。整條唐人街,被濾去了人居于其中的濃濃生活氣息,而曾經在唐人街里一直延續著的那些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模式,也已經蕩然無存。
2011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舊金山唐人街核心區人口數量在下降。而在紐約曼哈頓,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城的人口從有記錄以來第一次減少,下降了近9%,其中亞裔人口數量下降了14%。
大城市里的唐人街,仍繼續服務低學歷、低技能、尋找初級工作的新移民,以及英語差、不會開車的老移民。一些唐人街的功能甚至僅剩下旅游點了,而市郊的衛星小型唐人街則開始日益興旺。
在美國紐約市,即使是低收入移民家庭,現在也更愿意搬到位于紐約市外圍的皇后區、法拉盛或布碌侖的日落公園,原因是那里的房子既便宜又寬敞。而更多移民,尤其是家境富?;虺钟懈邔W歷的技術人才,則直接遷往南方,如高科技或制造業機會充足的佛州、喬治亞州、北卡州、維珍尼亞州和得州,從而導致全美國市郊和南部地區新興的小型唐人街的崛起。
那些外來街區的滲入,也讓唐人街城變得岌岌可危。在舊金山、洛杉磯等地,小意大利區、黑人區都在向唐人街滲透,無論從文化還是在店面風格上,令這些處于模糊界限中的中國店面頗有一些混搭風格。
麻省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的秦敏教授曾做過研究,估計只有400到500華裔居民仍住在波士頓中國城兩邊狹窄的公寓里,這些居民的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大多操著廣東和福建口音,他們讓唐人街多少有點名副其實。而隨著美資背景的全國連鎖店取代了華裔商戶,過去10年,數十家商店和餐館倒閉,2010年,最后一家大型中國超市大華超市終于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