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一)新玉米產量預期提高,陳玉米尚有庫存待消化 9月份東北玉米產量預期提高,因前期災害損失明顯減輕,生育后期天氣有利。東北地區開始大范圍收割,新玉米零星上市。從實際收割情況來看,吉林等地區因風災倒伏地塊的玉米產量損失不大。公主嶺、榆樹等地區倒伏玉米對最終產量形成影響有限,部分秸稈折斷的玉米灌漿不足,產量受損,但秸稈尚未折斷的玉米基本未受影響。根據統計,吉林地區因災倒伏的玉米面積占種植面積的25%左右,因倒伏產生的產量損失預計僅為3%~4%。因雨水充足,傳統干旱地區玉米長勢良好,未倒伏面積的增產和新增種植面積的增加足以彌補倒伏產生的損失。今年霜降時間正常,對于高緯度地區玉米產量提高非常有利。預計東北4省區玉米產量將較上年增加470萬噸左右,其中,黑龍江地區增產244萬噸,吉林地區增產101萬噸,遼寧地區增產20萬噸,內蒙古地區增產108萬噸。
9月份,我國華北黃淮地區玉米開始收割。9月中旬,河南、山東、山西等地區部分春玉米開始收割上市。10月上旬,夏玉米陸續開始收割上市,市場供應量明顯增加。調研顯示,今年玉米生長期間,天氣條件良好,玉米長勢良好。新玉米收割后,水分較低,霉變較少,質量明顯好于去年。華北黃淮地區玉米產量預計較上年增加70萬噸左右。
2012/13年度新季玉米上市之際,陳玉米庫存特別是商品玉米庫存偏高,明顯壓制新糧價格。一是盡管華北黃淮地區貿易企業積極出庫,但直到9月份當地貿易玉米庫存仍然較大。市場預計,截至9月底華北黃淮地區貿易企業陳玉米庫存在200萬噸左右,且霉變偏高,質量較差。二是北方港口東北玉米庫存仍高達145萬噸左右,較去年同期高出100萬噸左右。三是近期進口玉米數量仍居于高位,國家臨時存儲進口玉米數量繼續提高。陳玉米結余量較大的影響還有:一方面,目前華北黃淮地區玉米庫存尚未出清,收儲企業難以及時還貸和獲得新貸,新季玉米收購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陳玉米庫存偏高,新玉米大量上市,導致用糧企業看空心理增強。
(二)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季節性供應壓力高于上年 當前華北黃淮地區供應壓力明顯高于去年。與去年同期相比,一是目前華北黃淮地區陳玉米庫存仍在200萬噸左右,而去年同期庫存已全部消化;二是目前新玉米水分在15%~16%,水分降低速度快,新玉米可以直接被深加工企業和部分飼料企業使用,去年同期玉米水分在18%~22%,尚不能大量采購;三是今年新玉米霉變在1%以下,容重較高,優質玉米供應充足。去年玉米霉變在4%~5%,甚至更高,容重不足,優質玉米供應不足;四是今年華北黃淮地區在9月底10月初準時大規模收割上市,而去年同期由于陰雨天氣以及玉米水分偏高,上市時間推遲到12月份左右才陸續上市。9月份,華北黃淮地區新季玉米上市,玉米價格快速下跌。截至10月初,山東濱州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到廠價格為2240元/噸,較8月底下跌 130~150元/噸;濰坊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到廠價格為2240元/噸,較8月底下跌200元/噸。石家莊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入廠價格為2220元/噸,較8月底下跌160元/噸;秦皇島地區加工企業玉米入廠價格為2240元/噸,較8月底下跌180元/噸。這段時間華北黃淮地區農戶銷售積極性受挫,減緩玉米價格下跌速度,但考慮到新糧上市加快,水分降低快,新陳玉米供應疊加,市場壓力將逐漸增強,后期玉米市場價格仍有壓力。
(三)東北玉米價格繼續回落,華北玉米壓制東北玉米 9月份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也有小幅回落,銷區以及華北玉米價格回落壓制東北玉米價格。9月底,哈爾濱地區玉米出庫價為2300元/噸,較8月底下跌20元/噸。長春地區玉米出庫價為2330元/噸,較8月底下跌70元/噸;松原地區玉米出庫價為2350元/噸,較8月底下跌500元/噸;四平地區玉米出庫價為2350元/噸,較8月底下跌50元/噸。沈陽地區玉米出庫價為2400元/噸,較8月底下跌20元/噸。
華北玉米上市以來,東北陳玉米外運受到華北玉米的明顯沖擊。華北地區玉米上市速度快,質量較好,水分較低,玉米供應充足。華北新玉米價格優勢明顯,湖北、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銷區飼料企業開始積極采購河南產新季玉米,減少東北玉米采購。去年11~12月份,華北黃淮地區玉米延遲上市,飼料企業普遍到東北地區采購玉米,推升東北玉米價格。今年情況可能有明顯不同,東北地區將失去華北黃淮地區的需求支撐。預計后期東北新玉米上市之后,東北地區玉米外運情況仍然不容樂觀,從而增加東北產區的上市壓力。
9月底東北地區加工企業開秤收購新玉米,吉林地區公主嶺、榆樹地區加工企業,掛牌價在2110~2130 元/噸,水分 14%,折扣比 1∶1.2,比去年同期開秤價格下跌10~30元/噸。松原嘉吉生化公司4日起掛牌收購新玉米,價格2200元/噸,水分14%,折扣比1∶1.2,與去年同期開秤價格持平。北方港口部分貿易企業也開始收購新季玉米,14%水分玉米收購價格2350元/噸左右,平倉成本估計在2400元/噸,相對陳玉米和華北新玉米沒有價格優勢。
目前北方港口發運積極性較高,新糧也陸續上市,供應較為充足,廣東港口玉米庫存增加,貿易商出貨壓力較大。目前廣東港內貿玉米庫存在35萬噸左右,9月份進口美國陳作和新作玉米裝船總量預計在73萬噸左右,10月份進口玉米到港量預計較8、9月份多10~20萬噸,對港口玉米價格有抑制作用。9月底,北方港口貿易玉米平倉價2420元/噸,較8月底下跌70~90元/噸;廣東港口東北玉米成交價2530元/噸,較8月底下跌50元/噸。
(四)美國玉米供求關系異常緊張 美國玉米收割以創紀錄的速度快速推進,截至9月30日當周,美國玉米收割率54%,去年同期18%,五年均值20%。而且玉米收割報告顯示部分地區單產好于預期,令部分市場人士對收成前景做出上調。但是權威機構給出的情況仍然不樂觀,10月11日美國農業部公布10月份供需報告顯示,2012/13年度美國玉米單產預估為122.0蒲式耳/英畝(510.51公斤/畝),較9月下調0.8蒲式耳/英畝,較2011年減產17.1%,美玉米單產將連續3年下滑,為1995年來的最低單產水平。美國農業部預計2012年美國玉米產量為2.72億噸,較9月份減少約55萬噸,較2011年減少4143萬噸,減幅為13.2%。由于9月底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季度庫存低于市場預期,加上玉米消費數量預計很難為高價格限制,美國農業部預計2012/13年度美國玉米期末庫存將下降到1572萬噸,為17年以來最低點,庫存消費比僅有5.6%,情況表明,美國玉米供求異常緊張,供應短缺需要限制需求和出口。
(五)美國玉米減產幅度基本確定,玉米期貨價格高位回調 8月上旬美國天氣炒作結束,美國玉米減產幅度基本確定之后,CBOT玉米價格開始從高位回調,一般在嚴重減產的年度,收獲期間玉米價格也多是傾向于回落調整。隨著多頭資金逐漸離場,9月底之前大量獲利盤平倉拋售,促使玉米價格加速回落。
在價格回調的過程中,美國農業部兩份重要報告卻反向刺激市場看漲心理。9月28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谷物庫存報告顯示,美國玉米年度庫存明顯下降。截至2012年9月1日美國玉米舊作庫存量為9.88億蒲式耳(2500萬噸左右),比去年同期減少12%。美農業部公布的玉米庫存數據遠低于市場分析師預估的11.13億蒲式耳,為2004年以來最低值。受此支撐CBOT玉米期價飆升40美分,封于漲停,當周美國玉米價格上揚2%。10月11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供需報告說明,美國玉米單產預估并未提高,而且目前玉米價格還不足以壓縮燃料乙醇消費。受庫存緊張預期的推動,CBOT玉米價格當天再次上漲36.5美分/蒲式耳。
這次美國農業部報告對于市場價格的推升可能不具備持續性,市場對于高價格限制玉米需求和出口存在巨大爭議,10月份CBOT玉米價格走勢可能仍以高位震蕩為主。
(一)飼料企業小麥采購積極 9月份,飼料企業對于小麥需求同樣旺盛,養殖企業存欄量仍然較大,飼料需求較上月有增長。盡管9月份玉米小麥價差較8月份有所縮小,不過價差仍然處于較高水平。9月底山東地區玉米小麥價差在160元/噸左右,較月初下降40元/噸;河北、河南地區玉米小麥價差在70元/噸左右,較月初下降30元/噸;廣東地區玉米小麥價差在140元/噸左右,較月初下降10元/噸。小麥替代的成本優勢仍然明顯。9月底,玉米豐收的形勢逐漸明朗,新季玉米價格存在較大的下降預期,飼料企業開始減少高價小麥的采購,降低小麥庫存。
(二)小麥托市收購結束,收儲企業出庫積極,國內小麥價格上漲減緩 截至9月30日,河南、江蘇等11個小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2年產小麥5762.5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30.9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3884.8萬噸,占收購總量的67%。由于市場價格高于小麥最低收購價,小麥托市收購已經全面停止,農戶小麥余糧已經有限,售糧數量有明顯減少。
隨著托市收購以及制粉企業采購高峰的結束,小麥價格上漲速度開始減緩,收儲企業出庫積極性較8月份提高。進入9月份,也有收儲企業為秋糧收購準備資金和倉容,出售部分庫存小麥。在過去兩年小麥貿易很難有好的利潤,目前小麥出庫利潤對于穩健經營的收儲企業有積極性。農戶糧源有限,政策性糧食成本預計上升,支撐小麥出庫價格。
國內小麥價格在7~8月份迅速上漲之后,9月份小麥價格上漲開始減緩,價格漲幅不大。小麥用糧需求保持旺盛,小麥制粉需求隨著開工率的提高而增加,對于價格上漲仍有一定推升作用。9月底,河北石家莊、山東濟南、河南鄭州、江蘇徐州和安徽宿州五個地區二等小麥制粉企業進廠價分別為 2260 元/噸、2280 元/噸、2280 元/噸、2290 元/噸和2290元/噸,分別較8月底上漲10元/噸、20元/噸、40 元/噸、10 元/噸和 10 元/噸。
(三)預計10月份小麥價格將以穩為主 預計10月份小麥價格以平穩走勢為主。第一,9月底國家公布201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較上年上調0.1元/斤。價格上調幅度符合市場預期,市場比較認可前期價格階段性上漲已經到位。2013年三等小麥最低收購價1.12元/斤,較產區市場價格持平或略低,對價格將有明顯支撐。市場預計,國家投放2012年產小麥時競價交易小麥底價相應上調之后,政策價格才會對市場價格有推升作用。第二,制粉企業庫存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9月份制粉企業持續加大采購力度,與貿易商簽訂了采購合同,緩解了收購農戶小麥不足的矛盾。制粉企業小麥庫存水平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10月份兩節過后面粉消費可能較9月份有所下降。第三,華北黃淮地區新玉米逐漸上市,上市速度快,水分降低快,玉米質量好,價格預期低。玉米價格季節回落,與小麥價差逐漸反轉。小麥替代成本優勢減弱,飼料企業對小麥采購力度在未來數月中可能逐漸下降,小麥飼用需求對價格拉升作用會階段性降低。第四,收儲企業短期內小麥價格漲幅預期降低,看漲心態減弱。預計未來數月中貿易糧出庫積極性將提高,加上托市糧競價交易供應穩定,小麥市場糧源較為充足。
(一)9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增加,10月份進口量將出現下降 海關初步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進口大豆497萬噸,較7月份的442萬噸增加55萬噸,遠高于去年同期的413萬噸,超出市場先前預期。9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平均到港價格為649.59美元/噸,折合完稅成本在4880元/噸左右,較8月進口均價618.14美元/噸上漲31.45美元/噸,連續第7個月上漲,并創本年度最高紀錄。今年1~9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大豆4430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764萬噸增加666萬噸,增幅為17.7%;平均到港價格為576.51美元/噸,同比上漲0.3%。
根據進口大豆裝運船期和到港預報統計,10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在425萬噸左右,低于9月份的497萬噸,但高于市場預期的300~320萬噸。盡管近期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幅下跌,但由于10月到港的大豆大多前期已點價,到港成本仍將會繼續提高,預計平均到港成本將超過650美元/噸,連續第8個月上漲。
(二)2009年產臨儲大豆銷售完畢,2010年產大豆開始銷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暴發后,國內外油脂油料價格大幅下跌。在當年新產大豆上市銷售后國家有關部門決定按照3700元/噸的價格收購農戶交售的大豆,共分4批下達了150萬噸中央儲備大豆和575萬噸臨時存儲大豆收購計劃。2009~2011年度國際繼續執行臨儲大豆收購政策,收購價格分別是3740元/噸、3800元/噸和4000元/噸。10月11日國家有關部門首次競價銷售2010年產臨時存儲大豆18.7萬噸,實際成交1.13萬噸,成交率僅6.06%,成交均價4492元/噸,而當天銷售的21.4萬噸2009年產臨儲大豆全部成交。2010年產臨儲大豆成交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國標三等大豆競價銷售底價較2009年大豆大幅提高550元/噸至4500元/噸,價格優勢喪失外;近期國內外油脂油料價格大幅下跌,油廠壓榨利潤降低,競拍積極性降低也是重要原因。
(三)東北大豆收購工作陸續展開 ,開秤收購價格大幅上漲 10月上旬東北地區大豆收獲工作基本結束,少量大豆開始上市銷售。監測顯示,今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大幅下降,尤其是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播種面積降幅均在20%以上。雖然今年大豆單產較去年明顯提高,但受播種面積大幅下降的影響,總產量下降已成定局。進入9月份后,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持續下跌,但國內大豆收購價格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今年大豆產量大幅下降,加上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創下歷史最高記錄,農戶對大豆價格的期望值較高,惜售心理增強。監測顯示,目前黑龍江地區油廠大豆收購價格集中于4400~4600元/噸,較去年同期普遍上漲500~600元/噸,但收購量一直保持較低水平。預計在國家大豆托市收購政策出臺前,東北地區大豆購銷市場清淡的局面不會發生改變。
(四)9月份美盤大豆期價大幅下跌,現貨價格跟盤下跌 9月份美國大豆收獲工作陸續展開,大豆單產和總產量都好于市場先前預期,加上南美大豆播種工作進展順利,播種面積可能大幅增加,基金在期貨市場開始減持大豆多單,導致美盤大豆產品期價大幅下跌。監測顯示,8月31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11月合約大豆收盤價為1756.5美分/蒲式耳,在9月4日盤中一度創下1789美分的歷史新紀錄后持續下跌,到9月28日收盤價上漲至1600美分/蒲式耳,當月累計下跌幅度高達8.9%。
9月份國際市場大豆現貨價格跟盤下跌。監測顯示,9月28日,11月船期的美國大豆到我國口岸C&F報價為655美元/噸,較8月底的733美元/噸大幅下跌78美元/噸,折合到港完稅成本在4900元/噸左右;明年3~5月船期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對我國的C&F報價分別為619美元/噸和578美元/噸,較8月底分別下跌55美元/噸和35美元/噸,折合到港完稅成本分別為4640元/噸和4340元/噸。
(五)預計10月份國內外油脂油料價格將維持低位震蕩走勢 10月份美國大豆收獲工作陸續結束,新產大豆開始大量上市,南美大豆播種工作全面展開。短期內美國大豆集中上市銷售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緊張的局面,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繼續震蕩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預計10月份國內油脂油料價格繼續呈現震蕩下跌的走勢。一方面,國際市場油脂油料價格下跌趨勢尚未結束,后期進口油脂油料成本大幅下跌,將對國內價格形成打壓。另一方面,秋收油料陸續上市銷售,國內油脂油料供應十分充裕,而消費需求沒有明顯增加,將抑制價格的上漲。由于本輪國內外油脂油料價格跌幅巨大,不排除后期出現反彈的可能性,但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