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孫東峰 孫滿吉* 史印濤 張風承 崔國文
目前我國天然放牧肉牛的生產(chǎn)水平普遍較低,放牧肉牛補飼精料可大幅度提高肉牛生產(chǎn)性能。為了探討提高放牧肉牛冬季舍飼放牧條件下精料的適宜補飼模式,提高肉牛育肥的生長性能,針對黑龍江寶清(三江平原草甸)當?shù)厝馀Ia(chǎn)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不同精料補飼量的試驗,以期得到最佳的精料補飼水平,以期獲得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
1.1 試驗時間 2011年11月15日至1月25日,其中預試期10 d,正試期60 d。
1.2 試驗設計及日糧組成 選擇發(fā)育正常,健康,膘情中等,兩歲左右的西門塔爾雜交肉牛50頭,隨機分成5組,即A組,B組、C組、D組和E組,每組10頭,5組試驗牛平均體重為(321.10±24.34)、(318.08±23.62)、(327.58±25.85)、(322.38±28.77)kg 和(324.41±22.48)kg,差異均不顯著(P> 0.05)。
每天隨群放牧,采食粗飼料,包括玉米秸稈、豆秸、混合牧草。每天放牧8 h,放牧條件各組完全相同。A組,B組、C組、D組和E組試驗牛分別按牛重的 0.6%、0.8%、1.0%、1.2%和 1.4%每頭每天分別飼喂 1.9、2.5、3.3、3.8 kg 和 4.5 kg 的精料補充料。精料補充料根據(jù)NRC標準和中國肉牛飼養(yǎng)標準,結合當?shù)仫暳显辖?jīng)計算配制而成,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3 飼養(yǎng)管理
1.3.1 預試期的飼養(yǎng)管理 在10 d的預試期主要對牛群編號、稱重、分組、驅蟲、健胃和進行精料的適應性過度飼養(yǎng)。
驅蟲:每千克體重喂8 mg的鹽酸左旋咪唑拌料飼養(yǎng);健胃:在驅蟲后的第2天用碳酸鈉進行健胃。
1.3.2 試驗期的飼養(yǎng)管理 5組牛每天隨群放牧,歸舍后分別在5個牛舍栓系飼養(yǎng),采用人工全混合日糧方式飼喂,每天飼喂2次,上午5∶00,下午4∶00,喂后0.5 h飲水。每天清掃糞尿一次,保持圈舍清潔干燥,經(jīng)常清掃水槽,觀察牛的采食及排泄情況。
1.4 測定項目 預飼期結束后,對試驗牛稱重,試驗開始和試驗結束各稱重一次,稱重均在早飼前進行。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3軟件初步整理,再運用SAS 9.13中的ANOVA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均值的多重比較采用Duncan’s法進行,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2.1 對肉牛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從表2可知,5組試驗牛初始重無顯著差異 (P>0.05);A組和B組末體重與C、D和E組差異顯著 (P<0.05);B組體增重與A組差異顯著(P<0.05),較A組提高46.33%,與C、D、E組間均差異極顯著 (P<0.01),C組、D組和 E組分 別較 A組提高132.46%、139.71%和 114.03%,C、D、E 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日增重隨著補飼精料量的增加而增加,B組與A組差異顯著,較A組提高46.31%,與 C、D、E 組差異極顯著(P < 0.01),C、D、E組分別較 A組提高 132.5%、139.92%和144.11%,C、D、E 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 > 0.05);飼料轉化率隨著精料補飼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C組最高,較A組提高36.99%。

表2 對肉牛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2.2 經(jīng)濟效益分析 從表3可知,5組試驗牛60 d體增重、增重價值、精料采食量、日精料成本均逐漸增加;育肥收入和日均收入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其中以C組最高,C組60 d育肥收入分別較A組和 B組極顯著提高 176.42%和 80.12%(P<0.01),與D組及E組相比略有增加,但差異均不顯著(P > 0.05)。
3.1 不同精料補飼水平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隨著精料補飼量的增加,牛的平均日增重逐漸增加,其中以1.4%組最高,達1.223 kg。從精料的轉化率來看,隨著精料補飼量的增加,精料的轉化率先增加后降低,以1.0%組最高,為35.63%。營養(yǎng)水平越高日增重越快,累計體增重就越大;如果精飼料喂量過低會降低肉牛的生長性能,這與高麗南等(2011)、李世英等(2006)和張永福(2000)的研究報道一致。我國養(yǎng)牛業(yè)大多屬于粗放型飼養(yǎng),飼料單一,營養(yǎng)缺乏。楊國榮等(2011)研究認為,肉牛肥育生產(chǎn)要獲得較高經(jīng)濟效益,必須根據(jù)生產(chǎn)條件和飼料資源,結合生產(chǎn)目的來制定合理的育肥計劃。郭時雨等(2006)研究認為,補飼合理配比的精料,能有效地滿足育肥牛快速增長的營養(yǎng)需要,可以促進和發(fā)揮肉牛的增重潛能。隨著精料的增加,飼料轉化率開始降低,1.2%組和1.4%組精料轉化率分別為31.30%和26.96%。原因可能是隨著精料補飼量的增加,飼料中的某些營養(yǎng)素超過了牛生長的需要量,多余的營養(yǎng)物質抑制瘤胃微生物的發(fā)酵作用,瘤胃微生物不平衡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降低了飼料轉化率(劉世杰和宋代軍,2004)。肉牛日糧以粗飼料為主,在粗飼料中加人少量精飼料,粗纖維的消化率提高,但當精料用量增大時,粗飼料的消化率逐漸降低,這是最常見的負組合效應(譚支良和盧德勛,1999)。因此,合理補飼精料補充料是發(fā)揮肉牛生長潛能的重要措施。

表3 育肥效果與經(jīng)濟效益分析
3.2 不同精料補飼水平對肉牛養(yǎng)殖經(jīng)濟效益的影響 從本試驗可以看出,隨著精料補飼量的增加,牛的日增重日益增加,但考慮到飼料成本,以1.0%組經(jīng)濟效益最高。因此,在肉牛肥育的生產(chǎn)實踐中,應根據(jù)需要選擇適宜的精料水平,既要考慮增重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還要考慮精料水平對經(jīng)濟效益的影響。
在冬季放牧情況下320 kg左右的三江平原草甸放牧肉牛精料補飼量和肉牛的增重成正比。每天補充精料以肉牛體重的1.0%為最佳量,即每天每頭補飼精料量3.8 kg最佳,此時飼料轉化率最高,綜合經(jīng)濟效益最好。
[1]高麗南,王思珍,曹穎霞.不同精料補飼水平對科爾沁黃牛育肥效果的影響[J].中國牛業(yè)科學,2011,37(2):33 ~ 34,37.
[2]郭時雨,周永香,原保鎖,等.不同粗飼料與補飼水平對肉牛育肥效果試驗[J].中國牛業(yè)科學,2006,32(5):37 ~ 39.
[3]李世英,李洪升,朱承滿,等.提高肉牛對精粗飼料利用效果的研究[J].山東輕工業(yè)學院學報,2006,16(2):56 ~ 59.
[4]劉世杰,宋代軍.精料不同補飼量對肉山羊增重的營養(yǎng)[J].中國草食動物,2004,24(6):21 ~ 23.
[5]譚支良,盧德勛.提高粗飼料利用效率的系統(tǒng)組合營養(yǎng)技術及組合效應的研究進展[J].飼料博覽,1999,11(7):6 ~ 10.
[6]楊國榮,劉建勇,王安奎,等.精飼料及飼喂比例對肉牛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J].養(yǎng)殖與飼料,2011,1:60 ~ 62.
[7]張永福.肉牛強度育肥高新技術應用效果[J].黃牛雜志,2000,26(1):27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