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劉國艷,陳晨,蔡麗麗,何佳易,魏曉蕊,盧正竹
(1.揚州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2.連云港正榮食品添加劑廠,江蘇連云港 222000)
小黃魚是我國主要的經濟魚類,它與大黃魚及帶魚一起被稱為我國三大海產,極具食用價值,價格低廉,年食用量巨大,因而每年小黃魚的加工廢棄物數量也非??捎^,目前,我國對小黃魚加工廢棄物的利用還比較貧乏[1]。
魚油是魚類加工廢棄物中魚內臟的主要營養成分,魚油中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脂溶性維生素及其他成分[2]。EPA和DHA有抗血小板凝聚、延緩血栓形成[3];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4];抑制腫瘤生長[5-7]抗炎、抗風濕;健腦增智[8-9];增強免疫力;保護視力等生理功效。隨著對魚油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魚油功能性成分的重要性,但這些功能性成分對環境都比較敏感,極易受光、氧、過熱、金屬元素(Fe、Cu有催化作用)及自由基的影響,產生氧化、酸敗、聚合等。
傳統的魚油提取方法有淡堿水解法、壓榨法、直接干燥法等[10]。由于提取過程中的惡劣操作條件常常會破壞這些功能成分,從而影響魚油的質量。酶法提油[11-12]技術是利用蛋白酶對蛋白質的水解破壞蛋白質和脂肪的結合關系,從而釋放出油脂。該方法作用條件溫和,產油質量高,同時可以充分利用蛋白酶水解產生的酶解液,因而是提取水產加工下腳料中魚油的較好方法。本研究采用酶解法對提取小黃魚內臟中魚油的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并對提取出的魚油進行感官評價和理化指標的測定,為工業化生產提供了一些參考。
小黃魚:市售;堿性蛋白酶Alcalase(12 311 U/g):Novozymes公司;冰乙酸、異辛烷、碘化鉀、硫代硫酸鈉、乙醇、氫氧化鈉、酚酞、碘化鉀、淀粉、硫代硫酸鈉、環己烷、冰乙酸、一氯化碘等皆為分析純,國藥集團。
BS210S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公司;FW100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5810R離心機:德國Eppendorf公司;JB-3定時恒溫磁力攪拌器:上海智光儀器有限公司;RE52D旋轉蒸發儀:上海青浦滬西儀器廠;DELTA320 pH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索式抽提法。
魚油提取率=(提取的魚油質量/原料中粗脂肪質量)×100%
取小黃魚若干內臟進行預處理,用組織搗碎勻漿機攪拌,成小黃魚內臟糜,稱重,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堿性蛋白酶,控制酶量、液固比(mL/g)、溫度、酶解時間等條件進行酶處理,酶解后以10 000 r/min離心20 min,離心上層液即為粗魚油。取出粗魚油,旋轉蒸發除去水分,即得小黃魚魚油,測定其理化指標。
2.4.1 過氧化值的測定
采用國家標準(GB/T 5538-2005)《動植物油脂過氧化值測定》。
2.4.2 酸價的測定
采用國家標準(GB/T 5530-2005)《動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測定》。
2.4.3 碘值的測定
采用國家標準(GB/T 5532-2008)《動植物油脂碘值測定》。
經索式抽提法測定小黃魚內臟的脂肪含量為0.18 g/g。
3.2.1 單因素試驗
3.2.1.1 酶用量對于提取魚油率影響
在液固比 6∶1(mL/g),溫度為 45 ℃的條件下,加酶量分別為每克原料 800、900、1 000、1 100、1 200、1 300 U酶用量酶解4 h,結果見圖1。

由圖1可知,在每克原料1 100 U酶用量時,油脂取率達到最高,所以每克原料1 100 U的酶用量為最佳量。
3.2.1.2 液固比對提油率的影響
在每克原料1 100 U酶用量,溫度為45℃的條件下,液固比(ml/g)分別取 3∶1,4∶1,5∶1,6∶1,7∶1,酶解4 h,結果見圖 2。

由圖2可知,隨著液固比的增大,提油率逐漸增加,當液固比為5∶1(mL/g)時提油率達到最高為64.78%,此后隨著液固比繼續增大,提油率反而逐漸降低,這可能由于酶被稀釋,酶濃度降低所致,所以液固比應選 5∶1(mL/g)。
3.2.1.3 溫度對提油率的影響
在每克原料 1 100 U 酶用量,液固比 5∶1(mL/g)的條件下,溫度分別取 40、45、50、55、60 ℃,酶解 4 h,結果見圖3。

由圖3可知,提油最適溫度為50℃時,提油率為64.78%,高于或低于50℃提油率都相對降低。
3.2.1.4 時間對提油率的影響
在每克原料1 100 U酶用量,液固比是5∶1(mL/g),溫度是 50 ℃的條件下,分別酶解 2、2.5、3、3.5、4 h,結果見圖4。

由圖4可知,酶解反應前2.5 h內提油率有較大變化,2.5 h時增大到67.12%,此后提油率基本不變。從工作效率及設備利用、能耗、增加的提油率等經濟衡量的角度考慮,酶解時間應選擇2.5 h。
3.2.2 正交試驗
設計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對液固比、酶解溫度、酶解時間3個主要影響因素的條件進行篩選,從而確定酶法提取魚油的最佳方案,表1為正交試驗設計表,結果見表2。

表1 正交試驗設計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2 正交分析試驗及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根據表2的分析結果可知,在3種影響因素中,液固比對酶解提油率的影響最大,其次是酶解溫度,酶解時間的影響最小。最佳的提油條件為A2B2C2,此條件在實驗中未出現過,進行實驗驗證,驗證結果見表3。

表3 最佳提取條件下的提油率Table 3 The yield of fish oil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從表3可見,在酶解時間為2.5 h,酶解溫度為50 ℃,液固比為 5∶1(mL/g),在這個條件下所得到的提油率是72.71%。
采用國標法測定魚油的酸價、碘價和過氧化值,結果見表4。

表4 魚油理化指標及測定值Table 4 The typical properties of fish oil
油脂是否變質(酸敗、腐敗)通常使用酸價、過氧化值、碘價3個指標進行評價,由實驗結果可知,本實驗采用酶法制備的魚油滿足國標(GB1535-2003)規定,屬于二級食用油脂,在安全范疇內。
以小黃魚內臟為原料,采用堿性蛋白酶水解提油,其最優酶解條件為:液固比 5∶1(mL/g)、每克原料1 100 U酶用量、酶解溫度50℃、酶解時間2.5 h,在此條件下,提油率為72.71%;所提取的魚油理化指標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
[1]張駿.國內外低值淡水魚加工與下腳料利用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6,25(5):115-120
[2]吳時敏.功能性油脂[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115-118
[3]吳葆杰.各種脂肪酸與冠心病猝死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1997,18(6):317-320
[4]劉玉軍,孫明堂,張樞泉,等.濃縮魚油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及機理探討[J].營養學報,1994,16(1):6-12
[5]TisdaleMJ.Thecancercachectic factor[J].Support CareCancer,2003,11(2):73-78
[6]Chap kin RS,Hong MY,Fan YY,et al.Dietary n-3 PUFA alter colonocyt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compsition and function[J].Lipids,2002,37(2):193-199
[7]Bradley M O,Stindell CS,Anthony F H,et al.Tumor targeting by conjugation of DHA to paclitaxel[J].Control release,2001,7(1/3):233-236
[8]周東群,崔波,胡敏.魚油的保健功能與開發前[J].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1998,12(3):56-60
[9]陳文麟.腦黃金及其生物轉化的研究進展[J].廣州食品工業科技,1995,11(2):18-24
[10]何莉萍,劉良忠,江莉莉,等.三種方法提取草魚內臟油脂的比較[J].食品工業科技,2007,28(12):155-157
[11]錢俊青,單昱東,廖啟元.海洋野生魚酶解提取魚油的工藝分析[J].生物工程學報,2008,24(6):1022-1028
[12]楊萍,劉偉偉.淡水魚內臟中粗魚油的酶法提取工藝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4(6):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