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構建“精神高地”應抓九大突破
石培華,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導,北京中科景元城鄉規劃設計院院長。中國旅游業“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專家組組長、執筆人。主持國家重大旅游規劃及研究課題20余項、省級旅游規劃20余項、重點旅游區和旅游城市規劃80余項。
在國務院2號文件出臺、貴州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戰略背景下,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精神高地,沖出經濟洼地”這個重大命題。但如何才能真正構建貴州的文化和精神高地?我認為應該抓住當下6年這黃金發展期,從以下九個方面入手。
走出邊緣思維,強化文化自信。長期以來,貴州的文化價值一直被低估,許多人想象不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名校創建會與貴州聯系在一起。對貴州文化價值發掘和傳播不足,存在邊緣思維,還缺乏文化自信。因此,貴州要把國務院2號文件的政策貫徹到實處,抓住明年貴州建省600年的機遇,舉辦一系列重大活動,加大對貴州文化的宣傳,實施強力營銷,讓世界聚焦貴州,讓世界關注貴州,讓世界向“黔”看,迅速提升貴州影響力,彰顯貴州引領未來的價值。建議明年舉辦兩個大活動:一是舉辦“貴州:引領未來——后現代貴州新價值”論壇;二是“貴州名人論壇”。對外塑形象、對內聚精神,推廣貴州文化的精神高地。
破除文化劣根性,做到文化自覺。貴州的落后,根本原因在于思維的落后,要深刻反思文化的弱點,克服文化的不足。貴州文化要破除洞穴文化的屏蔽效應,從洞穴成為洞天,形成海納百川的寬廣氣魄,注重優化投資環境,整合多方資源為我所用。貴州文化要破除夜郎文化的頹廢效應,從苦熬走向苦干。貴州文化要破除地域的固步自封效應,從和諧走向合力,協同共進,共建共享。貴州文化要破除酒文化的迷醉效應,從人情邁向法制,從效勞邁向效率,打造秩序社會、法制社會。
五化推進貴州文化和精神高地建設。一是要大眾化發展;二是要特色化發展;三是要產業化發展;四是要國際化發展,文化市場運作模式符合國際慣例,文化開發與經營有外國公司進入,文化產品設計適應國際文化市場的需求,文化企業的服務、運營、管理與國際標準接軌,從而提升國際感召力,形成國際視野。五是要品牌化推進。
為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文化靈魂。目前,貴州文化創新不足,產業化不夠,現代商業文化與地域特色文化還有待進一步結合。貴州煙草、貴州茅臺,貴州名茶等貴州傳統特色產業的發展應與文化建設緊密結合,依托文化打造產業品牌,依托產業打造文化載體,形成經濟優勢,發揮支撐力和引領性。
挖掘文化特性 打造文化精品。貴州文化的精髓是長征文化、多民族文化的多彩和諧等,對這些文化要采取申遺等手段,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適應國際文化交流需要的精品文化線路。此外,王陽明 “尋找靈魂、心靈回歸”之路;徐霞客的“親近自然、對話圣靈”之路;以及激情紅色體驗的長征之路等,共同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文化產品體系。
利用新媒體,思考信息化和新媒體時代對貴州價值的傳播和演繹。充分利用移動通訊、3G等新技術與微博、博客、QQ群等新媒體,探索與移動運營商和SP(服務提供商)等跨界合作,利用手機上網、短信促銷等方式,增強貴州文化傳奇的滲透力,打造“文化黔軍”,通過媒體崛起實現文化崛起。
培育文化名人,塑造貴州文化的靈魂人物。文化名人是文化實踐中凝聚文化力量、彰顯地域文化特性、演繹民俗文化風情的有效載體,借助名人品牌效應,將有助于文化資源的廣泛傳播,賦予地方更高的文化品位,增強地方文化的綜合競爭力。貴州的歷史上,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但至今,卻鮮有名人資源的開發和運作,在文化傳播上落于人后。要集中培養貴州文化名人,采用現代市場運作理念,充分發揮文化名人的品牌效應。
打造文化精品和文化旗艦企業。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濃郁風情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娛樂精品項目,舉辦一批具有鮮明貴州特色,能夠產生國際效應的系列大型節慶活動。在市、縣、重點旅游景區建設一批具有度假休閑和旅游功能、規模不一的博物館、藝術館、演藝廳和其他各類文化設施,形成體系。建設一批文化厚重、個性突出、風情濃郁的旅游城市、旅游休閑主題小鎮、旅游名村及歷史文化街區等。建設一批國有骨干文化企業,推動貴州多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實施文化高地和精神高地建設工程。把精神高地和文化高地建設當成一項具體工程,以標準為手段,以創新為靈魂,研究建立標準體系,實施一套包括管理、產業、發展戰略、體制機制創新等內容的系統化創新工程,從而集聚文化、點亮精神,推動貴州文化高地、精神高地的建設工程。(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