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石興國
圖Ⅰ符光周
從安順到貴陽的星火之路
文Ⅰ石興國
圖Ⅰ符光周
《黔中早報》以“最貴的報紙,最重的新聞”為定位,以高端、新銳、厚重、專業為風格特色立足貴陽,為貴州讀者提供真實、客觀、及時、全面、綜合性全方位一流品質的新聞報道與服務,不斷滿足貴州都市主流人群的閱讀需求。
2010年10月28日,《黔中早報》改擴版新聞發布會在貴陽舉行。
《黔中早報》創刊于2009年7月1日,前身為《安順晚報》,由安順日報主管。在其改名之前,在安順的發行量不到3000份。是在安順的整個經濟盤子中是繼續混吃過日子,還是背水一戰殺出血路?《安順晚報》要改變如此慘淡的發行及經營狀況,已經刻不容緩。
于是,安順日報社社長唐修品等主要領導,經過仔細考察分析,將眼光瞄準省會貴陽,《安順晚報》隨后更名為《黔中早報》,從安順日報中剝離出來,實行公司化運作。這個改變,比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將近早一年的時間。
創業自此開始。期間,為了探索三產發展,進行資金周轉,《黔中早報》搬出來租賃民房辦公,而原來的臨街報業大樓則用來改裝成商務賓館,當年就盈利,發展勢頭良好。
如此思路增強了《黔中早報》員工的信心,即便在整個報社只有10余人的情況下,早報依然每天堅持出版32個版。一年過去后,早報在安順的發行已經突破萬數。
經過一年多的安順練兵,安順日報社派出以盧潔為主編的小分隊到貴陽進行前期準備,社長唐修品親自督戰。于是,新一輪的創業又拉開序幕。
《黔中早報》社長唐修品親自到沿海等發達地區考察取經,援請資本。經過仔細篩選后,《黔中早報》于2010年整合《南方都市報》的內容資源,與福建十方傳媒集團開展了經營合作,會聚全國各地傳媒人才,解決了資金、人才、印刷等方面的困難。
2010年10月28日,早報全新改版并正式在貴陽發行。前期招兵買馬期間,早報的招聘廣告頻現報端和網絡,以年薪10萬元的大手筆吸引媒體從業者。一時間,來自福建、浙江、北京、四川、湖南、云南等全國各地優秀媒體從業者紛紛加入《黔中早報》。
作為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的報紙,改制后的《黔中早報》進入貴陽報業市場以來,突破了報業市場固有格局,正在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
《黔中早報》以“最貴的報紙,最重的新聞”為定位,以高端、新銳、厚重、專業為風格特色立足貴陽,為貴州讀者提供真實、客觀、及時、全面、綜合性全方位一流品質的新聞報道與服務,不斷滿足貴州都市主流人群的閱讀需求。
進駐貴陽不久后,迅速在遵義建立記者站,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又相繼將發行拓展到都勻及凱里。自此,《黔中早報》初步形成了以貴陽為中心,覆蓋安順、遵義、黔南及黔東南部分地區的黔中發行格局。
在得知黔中經濟區的重點開發已被國家列入“十二五”規劃的“大盤子”之后,《黔中早報》于登陸貴陽之日,在全國媒體中率先以16個整版的篇幅,推出了總題為《暢想黔中經濟區》的深度報道。這組由多路記者采訪了省內25位官員、專家、學者后寫成的深度報道,以《26年興黔夢》、《關鍵點:打造城鎮群》、《黔中對:獻計經濟區》等篇章,較為詳細地向讀者介紹了黔中經濟區從構想到實現的“來龍去脈”,介紹了黔中經濟區內礦產、能源資源的優勢,闡明重點開發黔中經濟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黔中經濟區和黔中城鎮同步開發的設想,這組深度報道,開闊了讀者的視野。
此后刊發的《雕刻時光——本報記者探尋貴州“三線”三代人的命運》、《無處安放的青春——貴州“農二代”實錄》、《一個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等獨家深度報道,《“緩堵48條”能否改善貴陽城區交通?業內人士詳解政策利弊》、《擁堵費該不該收》等系列報道,社會各界都給予了高度關注,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黔中早報》一直致力于構建和諧社會,注重引導受眾,不斷推出各類社會公益活動。2011年初,《黔中早報》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貴州的偏遠山區里,有很多鄉村小學的孩子因上學路途遙遠、家庭貧困等原因,只能帶土豆、苞米飯到學校作為午飯,有些孩子甚至要餓著肚子上課。從那時起,《黔中早報》的全體同仁就在思考,我們是否該為孩子們做點什么?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么?
2011年3月,《黔中早報》聯合《鳳凰周刊》、《都市快報》率先啟動“免費午餐助學計劃”。我們的目標很樸素:“讓每一個孩子吃飽飯,讓每一個夢想能綻放!”從4月開始進行免費午餐活動的系列報道,讓一些愛心人士了解到山區孩子們的困難,在此期間,不斷有愛心人士撥打熱線表示愿意幫助山區的孩子們吃上熱騰騰的午飯。《黔中早報》成為了愛心人士通往山區的一個紐帶。5月,唐修品社長、編輯中心主編陳崢、“免費午餐”計劃執行記者翟皓元做客騰訊微博,針對“免費午餐”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很深入的討論。
2011年6月1日,“黔早·貴州慈善午餐”活動在栢頓酒店順利舉行。活動現場共籌得善款51.2916萬元,這筆善款可以解決營盤小學、舊寨小學等4所黔西縣山區學校孩子們一年的午飯問題。
記得在改版發行當天,唐修品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改版擴面后,《黔中早報》將立足黔中,打好黔中經濟區這張牌。做一份風格獨特、讀者喜聞樂見、“高端、新銳、厚重、專業”的新型都市報。
他介紹,《黔中早報》將圍繞宣傳黔中經濟區、服務黔中經濟區、建設黔中經濟區,進入貴陽和全省市場,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與省城各家媒體和諧相處、共生繁榮。
《中國新聞出版報》曾刊文表示,《黔中早報》按照新聞出版總署、貴州省新聞出版局“把《黔中早報》辦成一張立足黔中、面向貴州的綜合性日報”和貴州省委提出的“積極推進新聞出版單位轉制后實施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的文化產業項目”的要求,《黔中早報》順應時勢、借勢登高,積極探索從安順擴大到貴陽及全省,以首個吃螃蟹者的勇氣,果敢決定改版擴面到貴陽上市,邁出了貴州首家地市級報紙辦進省會城市的新路子。
長期以來,我國報業形成了行業分割、地區分割的局面,經過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報業的充分競爭,一些中心城市的報業競爭已近飽和,急需尋找新的增長空間。
《中國新聞出版報》還曾刊文表示,在貴陽,近些年來,當地的報紙并沒有經過市場“血與火的洗禮”,也沒有經過市場“生與死的考驗”,一直在固有的利益格局下過著衣食無憂的“太平日子”。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各方面均相對落后的貴州,《黔中早報》率先突破了原有的地域劃分及地方保護的瓶頸向全省發力,這既有利于促進報業資源的優化整合,也給貴州沉悶已久的報業帶來了一股春風。(責任編輯/彭奇偉)
早報改版發行當天,市民爭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