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用三層監管阻擊『毒膠囊』
在全球藥用輔料市場中,歐洲占據大約40%的份額。目前,歐洲規模較大的生產藥用輔料的供應商共有大約800家,生產藥用輔料3000多種。盡管廠家眾多,產銷量旺盛,但歐洲近年來并未出現過“毒膠囊”。最近的一起事故,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奧地利部分生產商用二甘醇代替藥用甘油作為藥品溶劑,所幸被及時發現。
歐洲藥用輔料的安全性如此之高,主要歸功于完善的監管體系。歐盟對藥用輔料的監管大體可分為三個層面。
首先,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制定的質量標準,對本國的藥用輔料進行管理。新藥在上市前,監管部門的常規檢測中也包括對膠囊等輔料的檢測,藥品說明書中也必須包含所有輔料的成分構成。第二,歐盟成員國之間,一國批準的藥用輔料要進入其他國家,必須符合該國的標準。第三,歐盟層面的集中監管。《歐洲藥典》是歐盟范圍內藥品質量檢測的指導文獻。所有藥品和藥用輔料的生產廠家在歐盟范圍內銷售和使用的過程中,都必須遵循《歐洲藥典》的質量標準。
生產企業的自我約束和管理也是保證藥用輔料安全的重要環節。歐盟在有關藥品和藥用輔料的法律法規中,對藥品生產供應鏈中所有各方的責任都進行了詳細而明確的規定。一旦發生質量事故,從原料、輔料一直到醫藥成品的生產商和經銷商都要被追究相應責任。因此,在整個生產鏈條上,企業之間的相互監管和自我監管也逐漸成為一種常態機制。
(文/王 洋 據《世界新聞報》)

book=280,ebook=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