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虎
鐵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處醫院,江蘇邳州 221300
經神經刺激儀定位下進行腰叢-坐骨神經阻滯麻醉已廣泛應用在臨床中,且取得較好的效果,其操作簡便可行,能夠準確定位,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影響較小。本文觀察探討轉子下坐骨神經阻滯加股神經阻滯在下肢手術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如下: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行下肢手術的患者,男 31 例,女 29 例,年齡 15~76 歲,平均(41.3±3.4)歲,手術的種類分為肌性手術21例,骨性手術39例,平均手術時間為30 min~2 h。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比較兩組的麻醉阻滯效果。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觀察組 在神經刺激儀 (B·Braun公司生產,型號:Stimuplex)定位下,設置初始參數,觀察閾電流達0.2~0.3 mA時,提示刺激針頭接近需要阻滯的神經,回抽見無血后給予注入0.5%的羅哌卡因和1%的利多卡因。定位方法如下,(1)坐骨神經阻滯:患者取仰臥位,在摸到股骨大轉子后,朝頭側方向摸到尖部后,以尖部的后上方2 cm位置作為穿刺點,進行常規消毒后,以用6(1/2)號的穿刺針自皮膚刺入,并保持與手術臺平行直刺,進行緩緩進針,在9 cm左右位置,如果感覺到異感放射到足跟部,可采取左手將針頭固定在坐骨神經的位置,然后先后給予注入10~15 mL 0.5%的羅哌卡因和10 mL 1%的利多卡因,其成功定位的標志為足部的腳趾跖曲或背曲。(2)股神經阻滯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選擇在患側的股動脈外緣,采取垂直進針的方式,有突破肌筋膜感后,觀察可見針頭伴股動脈的搏動而抖動,先后給予注入15~20 mL 0.5%的羅哌卡因和10 mL 1%的利多卡因,然后滑過橫突,其成功定位的標志為引出清晰的股四頭肌顫搐[1]。
1.2.2 對照組 采取腰硬聯合麻醉,采取常規椎管內麻醉給藥的方式進行。
1.3.1 麻醉效果評價 阻滯完善:切片時不可感覺到痛覺,無需額外用藥輔助麻醉;阻滯不完善:需要額外用藥輔助麻醉;失敗:需要更換另一種麻醉方法重新麻醉。
1.3.2 感覺神經阻滯起效時間 自局部注射麻醉藥物開始,以針刺法每隔2 min進行1次測定,直到由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位置針刺的感覺完全消失的時間[2]。
1.3.3 改良Bromage肌肉松弛評分 自麻醉阻滯起效后,采取改良的Bromage分級法進行肌松分級,0級:無發生運動阻滯;Ⅰ級:不可抬高下肢;Ⅱ級:不可屈膝;Ⅲ級:不可屈踝[3]。
本組阻滯效果的數據經卡方軟件V 1.61版本檢驗,期間采取χ2檢驗;本組起效時間的數據經SPSS 13.0軟件處理,以±s為計量單位,期間采取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麻醉阻滯完善29例,對照組麻醉阻滯完善23例,兩組麻醉阻滯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34,P<0.05)。觀察組術中出現惡心嘔吐1例,對照組術中出現惡心嘔吐3例、頭痛1例、心動過緩1例,兩組術中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98,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感覺神經阻滯起效時間分別為(12.2±3.8)、(17.3±3.4) 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4468,P<0.05)。兩組改良Bromage肌肉松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改良Bromage肌肉松弛評分比較[n(%)]
本文中統計發現,采取轉子下坐骨神經阻滯加股神經阻滯的患者麻醉阻滯完善率達96.7%,而采取傳統連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麻醉阻滯完善率為7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前者的麻醉阻滯效果占有明顯優勢。臨床認為[4],可能是由于在神經阻滯前常規給予一定的鎮靜藥物盡可能地保持患者清醒、鎮靜,使經神經刺激器的電流所引起肌群發生收縮致使患者出現不適減輕,有助于順利操作[5]。
相關報道指出[6],采取轉子下坐骨神經阻滯的方式不良反應低,安全性較高,主要是由于此麻醉方式屬于局部用藥,其阻滯的范圍僅局限在一側下肢,自主神經雖然也可能受到阻滯,可范圍相對較窄,且無需側身即可操作,一般情況下對循環造成的干擾較小,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7]。
綜上所述,轉子下坐骨神經阻滯加股神經阻滯在下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迅速完成麻醉阻滯,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小,不良反應小[8]。
[1]陳小濤,王述波,苘蓮萍,等.股神經加坐骨神經阻滯麻醉在高齡患者下肢手術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0,22(4):49-50.
[2]馬剛,馬漢祥.神經刺激儀定位下的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在下肢手術中的應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0,32(7):801-803.
[3]吳強,江偉.經皮電刺激引導在下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6):474-476.
[4]李建春.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術中的應用[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9,30(3):47-48.
[5]劉小男,韓麗麗,楊曉秋,等.神經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經阻滯治療根性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4):628-630.
[6]廖惠花,張志堅,何綺霞,等.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5):19-22.
[7]楊曉秋,熊艷峰,程波,等.自控硬膜外腔鎮痛治療腰椎問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7,32(11):1196-1199.
[8]梅偉,張毅,金傳剛,等.超聲引導腰叢和坐骨神經阻滯中兩種體位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8):66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