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猛
隨著耐藥菌株的不斷出現,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為促進我院兒科門診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本文就我院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1054張兒科門診處方中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計算機隨機抽取我院兒科門診處方,共計1054張;其中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為749張。
1.2 方法 分別統計含抗菌藥物處方百分比,填寫抗菌藥物使用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就診原因、抗菌藥物名稱、是否聯用等內容;兒科患者隨著年齡不同,抗菌藥物使用也有所不同,為方便討論,將患兒年齡分為5組。
2.1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1054張處方中,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有 749張,占總處方的 71.06%,涉及33種抗菌藥物,包括16種注射劑和17種口服劑型。抗菌藥物單用占抗菌藥物總處方數的48.19%;2種抗菌藥物聯合使用占抗菌藥物處方的51.94%,無三聯或四聯使用。我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處方數詳見表1。

表1 我院抗菌藥物處方使用情況(張,%)
2.2 各類抗菌藥物使用比例 見表2。

表2 我院抗菌藥物使用比例
3.1 與微生物制劑聯用 如頭孢克洛分散片與培菲康聯合應用,培菲康含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腸球菌,這三種活菌對抗菌藥物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敏感,若與頭孢克洛聯合使用,前者會被滅活或抑制,后者會因前者的存在而使藥效降低,因此微生態制劑應避免與抗菌藥物聯合使用。
3.2 病毒性感染或無明顯適應癥而選用抗菌藥物 調查發現,抗菌藥物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占抗菌藥物處方總數的 29.8%。文獻報道[1],嬰幼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為病毒性感染,不必使用抗菌藥物,但臨床醫生往往為了“保險”起見,習慣將抗菌藥物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這可能與醫生的用藥習慣和藥品營銷領域的不正之風有關。
3.3 靜脈輸液率高 749張抗菌藥物處方中,靜脈用藥的有509例,占67.96%,可能與患兒年齡小、其他給藥途徑依從性差等因素有關。靜脈用藥起效快,但危險性也較大,有可能引起劇烈反應甚至形成血栓,如藥液漏出血管可引起腫痛。臨床應根據病情以及藥物的體內過程特點,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及給藥方法,治療輕、中度感染時,可選用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藥物。
1054張兒科門診處方中抗菌藥使用率為71.06%,高于衛生部要求的50%以下[2]。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通常為病毒,大多數癥狀在 5~7d內消失,但咳嗽可持續幾周。沒有并發癥的上呼吸道感染者咽部或鼻膿性分泌物十分常見,這并不預示為細菌感染必須行抗菌藥物的治療[3]。我院兒科門診使用的抗菌藥物以大環內酯類和頭孢菌素類為主,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半衰期長,給藥次數少,組織穿透力強,在感染組織中濃度高,不良反應少,在我院兒科使用廣泛,使用例數超過了傳統的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這可能與目前兒科支原體肺炎發病率高有關。本次調查表明,我院兒科門診抗菌藥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為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建議醫院制定切實可行的抗菌藥物使用原則,加強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理論培訓,提高藥師業務水平,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1] 謝術明.8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抗生素使用情況分析[J].醫藥導報,2003,22(1):36.
[2] 胡昌勤.抗生素在濫用與質量監控之間游離[J].中國處方藥,2003,12(12):21-25.
[3] 李大魁,盛瑞媛.譯.治療指南:抗生素分冊[M].12 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