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妮 盧 齋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即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其主要以不孕、慢性疼痛及粘連形成為特征,它是生育期婦女常見良性卻類似惡性的疾病,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1],且易復發,難治愈。研究顯示腹腔鏡術后聯合藥物治療可提高該病的治愈率,降低復發率,但藥物種類不同,用藥療程長短不一。本文總結我院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后采用米非司酮聯合中藥組聯合用藥及兩種藥物單獨用藥的臨床對比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來我院術后就診和復診,術后出現痛經或(和)非經期下腹痛、性交痛等臨床表現,盆腔檢查時捫及有觸痛性結節或子宮旁有不活動的囊性包塊,超聲檢查[2]與內異癥征象相符,確診為EMs復發患者共10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平均病程(3.6±1.8)年;其中,卵巢EMs復發30例,盆腔EMs復發78例;按手術分期(AFS):I~Ⅱ期40例,Ⅲ~Ⅳ期68例。108例復發EMs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A、B組,各36例。三組在年齡、體重、病程、疾病分期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組36例于術后第2天開始服藥,1次/d,12.5 mg/次,連續6個月。中藥組36例于術后第2天開始服藥,2次/天,100ml/次。①經前期及行經期:月經來潮前3~5d至行經期間,治以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予自擬化瘀定痛方(三棱10g,莪術10g,赤芍15g,桃仁10g,川芎10g,當歸15g,水蛭6g,川牛膝15g,細辛3g,延胡索10g等)。②經后期:月經干凈后,治以軟堅散結、化瘀消癥,予自擬散結方(制鱉甲15g,丹參15g,赤芍15g,當歸15g,莪術10g,三棱10g,夏枯草15g,黨參15g,肉桂10g等)。連續6個月。米非司酮聯合中藥組36例術后第2天開始口服方法米非司酮與中藥同上。
1.3 療效判定 患者痛經等癥狀消失或緩解明顯,婦科檢查或B超示痛性結節消失,附件包塊消失,即為治愈?;颊咄唇浀劝Y狀有所減輕,且婦科檢查或B超示痛性結節縮小,附件包塊縮小,即為好轉?;颊吲R床癥狀與治療前比較無好轉或變化,即為治療無效??傆行橹斡?、好轉。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5.0為統計工具,各組間療效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或P<0.01為療效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 聯合組癥狀完全緩解率為69.4%,總有效率為91.7%;米非司酮組完全緩解率為61.1%,總有效率為75.0%;中藥組完全緩解率為58.3%,總有效率為72.2%。聯合組癥狀完全緩解率及總有效率與米非司酮組、中藥組分別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米非司酮組、中藥組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復發率與米非司酮組、中藥組分別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三組療效復發率的情況[n(%)]
2.2 副作用 聯合組6例患者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癥狀,米非司酮組18例患者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及潮熱、陰道不規則流血癥狀,中藥組4例患者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癥狀。聯合組癥狀完全緩解率與米非司酮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
子宮內膜異位癥指的是子宮內膜在子宮以外組織或部位出現,且具有正常子宮內膜周期性出血特點。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方法很多,包塊激素藥物、手術治療等,但其治療后復發率高,對育齡婦女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本研究采用三組對比,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聯合治療組癥狀完全緩解率、總有效率、復發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優于兩對照組。提示中藥及西藥均能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各有利弊,聯合應用,不僅能提高療效,還能減弱西藥的副作用及提高治療遠期療效。
[1] 尚慧玲,李荷蓮.子宮內膜異位癥免疫發病機制的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2,6(5):303-305.
[2]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子宮內膜異位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女性不孕癥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J].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1l(6):376.
[3] 連利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