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楊波 王玉和 (通訊作者)
病毒是顆粒很小、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復制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國外相關調查統計,約四分之三的臨床傳染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比較常見的感染有禽流感、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而且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致死率相當高,常常會引起其他的疾病。自從人們認識到艾滋病的危害,研究與開發抗病毒藥的人與企業越來越多,不斷有新的抗病毒藥產生[1],但由于病毒是一種結構簡單、顆粒很小的病原微生物,殺滅的難度很大,而且容易突變,傳染率極高。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很多,再加上用藥不規范,如何根據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病毒藥,治療各種常見的病毒性感染是當前臨床最為關注的問題[2]。現就分析、統計某醫院 2011 年住院不同患者應用常用抗病毒藥的情況,旨在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調查樣本為2011年在某醫院接受常規抗病毒藥治療的2389份患者住院病歷,從中隨機抽取200份作為調查對象。
調閱 200份病歷,分析、統計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的醫囑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齡、性別、特殊人群用藥、副作用、疾病名稱等)。
某醫院常規應用的抗病毒藥共計 9種(注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C)、利巴韋林注射液(B)、阿昔洛韋滴眼液、聚肌胞注射液(D),注射用阿昔洛韋,阿昔洛韋片,注射用更昔洛韋(F),鹽酸金剛烷胺片(E),阿昔洛韋軟膏(A)),其在臨床各科室的應用處方統計見表1。

表1 某醫院各科室抗病毒藥應用處方統計(單位:張)
由表1可見,某醫院抗病毒藥應用處方列前3位的科室分別是皮膚科病房、小兒科病房和神經內科病房。兒童由于身體抵病毒侵入的抗力低,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易高發的疾病, 所以他們是抗病毒藥應用最多的人群; 應用在神經內科病房的抗病毒藥量排第2位,其中應用率高的鹽酸金剛烷胺片在某醫院是用于原發性帕金森病、一氧化碳中毒、腦炎、老年人合并腦動脈硬化所致的帕金森綜合征等病種;患有皮膚病的病人由于易患帶狀皰疹,因此皮膚科應用抗病毒藥的量居第3位。從全院來看,利巴韋林注射液是某醫院抗病毒藥應用率最高的藥物,因為利巴韋林是一種抗病毒效果最好的藥物,可以顯著地抑制10種核糖核酸病毒和12種脫氧核糖核酸,再加上這種藥物的價格便宜,從而導致其臨床抗病毒藥的使用頻率很高,但長期應用,是否導致耐藥性上升和療效下降,仍需關注。

表2 不同年齡段患者用藥處方統計
由表2可見,在不合理病歷中,中年人所占的比例最大,占31%,青年人、老年人次之, 而青少年、嬰幼兒則相對較低,表明某醫院應加強對中年人用藥的規范。
經統計表明,更昔洛韋、阿昔洛韋、利巴韋林是某醫院抗病毒藥應用率最高的3種藥物。究其原因是它們都是有效的、價格實惠的廣譜類抗病毒藥,對多種病毒性感染疾病效果顯著,所以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3]。在治療腺病毒性肺炎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支氣管炎與病毒性肺炎等疾病時,利巴韋林應用最為廣泛,同時它也可用于皮膚皰疹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局部用于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在治療免疫缺陷患者 (包括艾滋病患者) 并發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的誘導期和維持期等疾病時,更昔洛韋應用最為廣泛,同時它也用于接受器官移植患者預防CMV感染。在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免疫缺陷者水痘、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等疾病時,阿昔洛韋應用最為廣泛,同時它也可用于治療部分眼部疾病。
從總體上來看,某醫院抗病毒藥品種基本固定,病毒感染常規治療用藥包括更昔洛韋、阿昔洛韋和利巴韋林。在今后的病毒感染治療上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時,應該酌情合理使用,加強對抗病毒藥應用的管理與監督,避免出現用藥不規范的現象,尤其要注意更昔洛韋。
[1]丁蘭,董駿銘,王晶,王立新.2007~2009年某醫院抗病毒藥物應用分析[J].天津藥學.2010(03)
[2]徐政伶.抗病毒藥物在臨床上的合理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7)
[3]趙民生.抗病毒藥物的臨床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