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臣
上消化道出血是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在疾病處于失代償期時一種最為常見的并發癥,該病主要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的特點,急性大出血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出血性休克癥狀,若不對其進行及時處理,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本次研究過程中對應用奧曲肽與生長抑素對患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幫助臨床拓寬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以便臨床對患者的出血癥狀進行有效控制,使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一次性徹底治療。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采用科學實驗研究過程中普遍應用的隨機抽樣分組方法,抽取2008年9月~2011年9月來我院就診的86例患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確診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兩組。A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27歲~69歲,平均年齡49.3歲;B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28歲~67歲,平均年齡48.7歲。所有患者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可以在分析研究過程中進行比較。
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43例。A組患者生長抑素(靜脈推注,每次 250μg,每天一次)進行治療;B組患者采用奧曲肽(靜脈推注,每次0.1mg,每天一次)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后的癥狀改善情況、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治療后患者病情的復發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治愈:治療后癥狀已完全消失,且達到徹底止血目的;有效:治療后癥狀已明顯減輕,出血現象也已經得到明顯控制;無效:治療后癥狀沒有好轉,出血現象沒有終止,或病情惡化[2]。
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得到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4.0數據處理系統予以處理,當 P<0.05時,認為有明顯統計學差異。
經過臨床對比實驗研究后證明,B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A組患者,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該組患者治療結束后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愈率比較[n/(%)]
隨著臨床急診胃鏡檢查技術的廣泛深入和應用,臨床研究發現,導致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患者同時合并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非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發生破裂導致出血就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發生破裂進而導致出血者占 50~80%,門脈高壓性胃病和肝源性潰瘍是患有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患者常見合并癥,也是導致該類患者在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3]。
奧曲肽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生長抑素類似物,為一種經過人工合成后得到的環形八肽,它不僅僅對生長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過程產生非常明顯的抑制作用,還可通過對內臟血管的選擇性收縮作用,使門脈的血流量進一步減少,進而使肝血流量和奇靜脈血流量明顯降低,通過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進行抑制,使鈉水潴留現象顯著減少,從而使門脈壓明顯降低,最終能夠達到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導致的出血癥狀進行有效治療;同時也可以對進餐和胃蛋白酶刺激后所導致的胃酸分泌進行有效控制,從而使患者機體內的胃蛋白酶的釋放量明顯減少,且對血小板凝集和血塊的收縮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用于臨床對消化性潰瘍及門脈高壓性胃病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4]。
總而言之,應用奧曲肽對患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患者的出血癥狀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徹底治療,消除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1]薛根正,張引苗.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08,33(12):171-172.
[2]徐暉,莊麗維,劉娜,等.奧曲肽、生長抑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學,2006,13(16):934-935.
[3]李兆申,許國銘,葉萍.奧曲肽治療重癥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 40例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08,16(15):266-267.
[4]陳文激,沙衛紅,聶玉強,等.不同質子泵抑制劑對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及療效-費用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7,12(24):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