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津 劉連啟 董利麗 吳月敏 翟謝民 洪有波
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人員臨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在臨床廣泛運用,但我國目前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和宣教能力因為各種原因存在較大差別,醫院對健康教育的監督和評價的機制還不健全,這些因素均導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確定。如何使健康教育逐步規范和提高效果,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科嘗試使用臨床路徑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
根據神經外科患者的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礎上,制定神經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標準模式,由健康教育參考時間、具體教育時間、參考教育內容、具體教育內容、效果評價和實施者簽名等部分組成,見表1。護士依據此模式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連續、系統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表1 神經外科病房健康教育標準模式
入院時由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填寫健康教育臨床路徑標準模式表,楣欄部分包括患者的基礎資料如床號、姓名、診斷和入院日期,做好入院宣教,記錄并簽字。責任護士每天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指導。同時對已教育內容進行效果評價,了解患者是否已經掌握相關知識,如果發現教育效果不理想,可在相應欄內打鉤進行標記,下一次應重新宣教并記錄簽字。護士長每天抽查1~2份標準模式表,根據表內宣教內容詢問患者宣教知識掌握情況,以此檢查護士健康教育的實施情況。科室成立健康教育指導小組,每2周組織1次健康教育討論會,分析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尋找對策,學習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促進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患者出院時,標準模式表統一收存,以備總結和分析,并鼓勵患者將本人的健康教育標準模式表復印1份帶回家,以指導自我護理。
分別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9月,對本月所有手術后出院的患者,分別為53位和57位進行并發癥發生情況、平均住院日、患者的總費用和滿意度問卷的調查。2009年12月53位手術后出院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15.37d,平均總費用為25630元,并發癥發生例數為 4例,出院時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為90.7%。2010年9月57位手術后出院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 14.78d,平均總費用為 24370元,并發癥發生例數為 1例,出院時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為98%。通過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實施,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減少了0.59d,住院患者的平均費用減少了1260元。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實施前后滿意度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經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和表3。

表2 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實施前后滿意度的比較

表3 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實施前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4.1 由于對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細致的規范和要求,護士對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視,護士覺得可做可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壞一個樣,使健康宣教的落實得不到保證。自從實施標準健康教育模式以來,護士能夠自覺對患者進行規范、系統、及時的健康宣教,規范了健康教育工作。護士長每天抽查1~2份標準健康教育模式表,并對其進行考核、評價,促進護士自覺完成健康宣教工作,確保高質量的健康宣教。
4.2 以前的健康教育工作沒有強的針對性,只是對某種疾病籠統地進行宣教,低年資護士不知該如何宣教,患者不知道該學習哪一部分,護士的健康宣教效果差。標準健康教育模式是按照臨床路徑的思路進行健康指導,患者在哪階段,需要什么樣的健康知識,就給予什么樣的健康宣教。便于護士及時對宣教效果進行評價。
4.3 年輕護士由于工作經驗不足,溝通交流的技巧不熟練,在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標準健康教育模式的使用為年輕護士的健康宣教工作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同時也加快了年輕護士業務水平的提高。
4.4 以前護士忙于治療和護理工作,并且對其健康宣教工作沒有規范的要求,導致健康宣教工作落實不到位。標準健康教育模式表應用以來,護士與患者接觸的機會多,為病人提供教育的機會也多。把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自覺行為,使護士從被動的執行護理操作逐步過渡到通過教育活動,使病人掌握日常護理技能,養成良好健康行為和改變過去不健康的行為習慣[1]
4.5 部分護士在給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不綜合分析患者的具體情況,很機械地按照健康教育標準模式表進行健康宣教,患者的某些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和解決,護士的健康宣教質量下降,甚至引發糾紛。護理管理者要有意識地防范這類現象的出現。
[1]安麗平,宋蒞萍,俞梅芳.影響護士履行健康教育職責的因素和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