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洪濤
通常將脊麻神經阻滯平面在 T10以下的脊麻稱為低平面脊麻,對呼吸、循環影響小,適用于腹股溝及下肢手術[1]。對高齡患者,一般都合并呼吸、循環、等方面的疾病,在實施腰麻時控制好麻醉平面尤為重要。本文探討0.2%布比卡因低位輕比重脊麻用于老年患者的合適的劑量容積。
1.1 一般資料
選擇行腹股溝、下肢及髖關節擇期手術120例,年齡 66~84歲,ASA1~3級,體重 55~84kg,排除椎管內穿刺禁忌癥的患者。根據使用布比卡因的劑量容積不同分為三組:A組、B組、C組,每組40例。
1.2 局麻藥配制
0.5 %布比卡因2ml加注射用水稀釋至5ml。A組0.2%布比卡因 3ml(6mg)、B組 0.2%布比卡因4ml(8mg)、C組0.2%布比卡因5ml(10mg)。
1.3 麻醉方法
入室后常規監測,吸氧,開放左上肢靜脈乳酸林格 10ml/kg/h。均左側臥位,L2-3間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推入腰麻針,斜口方向頭端,輕比重布比卡因劑量 A、B、C三組分別為 0.2%布比卡因3ml(6mg)、0.2%布比卡因4ml(8mg)、C組0.2%布比卡因5ml(10mg)。注藥速度0.1~0.2ml/s。留置硬膜外導管并固定。患者仰臥位,手術床水平位。麻醉平面未達T10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補充麻醉平面。如血壓降至基礎值的30%或SBP降至90mmhg以下,被認為低血壓,靜注麻黃堿 5~10mg或苯腎 50-100 μg。若心率低于55次/分則靜注阿托品0.5mg。
1.4 觀察指標
采用針刺法測感覺阻滯平面。記錄平面達 T10和T4的例數。觀察低血壓、惡心、嘔吐、硬膜外用藥情況。
1.5 采用
SPSS12.0軟件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其中組間比較均數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腰麻后感覺平面達T10和T4的例數見表1。
達到T10的例數B、C組明顯多于A組(P<0.05);達到T4的例數C組明顯多于A、B組(P <0.05)。

表1、三組腰麻后感覺平面達T10和T4的時間和例數.
2.2 三組不良反應及硬膜外用藥情況見表2.C組的低血壓發生高于A、B組(p<0.05),C組惡心發生高于A、B組(p<0.05),A組的硬膜外用藥高于B、C組(p<0.05)。

注: A、B與C 組比較,aP<0.05;B、C 組與A組比較bP<0.05.
布比卡因在低濃度時對運動神經阻滯輕,下肢保持一定的張力,有利于靜脈回流,對回心血量影響較輕,麻醉后循環系統較穩定,比較適合老年病人麻醉。老年患者由于脊髓及圍神經退行性變,對局麻藥的敏感性增加;腦脊液分泌減少、壓力降低及容量減少以及局麻藥在蛛網膜下腔吸收減慢、濃度增高等,因而起效快、擴散廣、阻滯作用延長[2]。同時老年患者常伴有循環、呼吸、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病變,循環、呼吸功能性儲備降低,對麻醉的耐受性降低,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藥物、劑量,就尤為重要。麻醉感覺平面在T4以上者,血壓下降44%,老年人血壓更易下降[1]。關于注藥速度也有研究表明0.1~0.2ml/s的速度注入輕比重局麻藥麻醉效果良好[3]。結果表明 B組在達到良好麻醉效果的同時,不良反應少。
綜上所述,腰硬聯合麻醉行剖宮產時,L2-3穿刺、斜口向頭端、2%布比卡因4ml(8mg),既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又能降低麻醉并發癥的發生率。
[1]徐啟明,主編.臨床麻醉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16-119.
[2]劉俊杰,趙俊,主編.現代麻醉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58.
[3]孫來保,汪衛兵,李揚等.不同注藥速度對輕比重單側腰麻的影響[J].廣東醫學,2008,29(8):1379-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