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金麗
2009年2月~2012年5月,作者通過對高血壓患者進行 3年的生活行為干預,并進行家庭隨訪,現報告如下。
本組以確診的高血壓患者為研究樣本,診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的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患者120例,干預組60例,對照組60例。兩組樣本在性別、年齡、病程、婚姻、職業、居住環境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90項癥狀清單(Symptom Checkist90,SCL-90):兩組分別于研究初和 3年結束后作一測評。工具與檢測:自制“家庭干預隨訪卡”,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癥狀和體征、血壓、治療和特殊情況記錄等。干預組定期檢測血壓,取3次平均值。
家庭干預:干預內容包括醫患對話,心理、生活行為干預,健康知識宣傳,家庭氣氛干預,藥物劑量干預,鍛煉指導等;同時檢查運動、限鹽執行情況。
食鹽干預:干預組食鹽的攝入量,前3個月8g/d,4~6個月7g/d,第7個月開始達到世界衛生組建議的6g/d。
運動干預:干預組要求每日進行2~3個運動單位的運動量(見表1)。運動方式為快走(100~120步/min)慢跑(130~150步/min),要求達到中度或以上運動強度。健康教育干預:兩組有專家集體上健康教育課1次,要求在夜間起床千萬勿忘“3個半min”,即夜間醒來,睜開眼睛后,繼續平臥半分鐘,最后再活動。

表1 每單位運動強度換算
藥物干預:根據兩組患者血壓情況,輕度(1級)不服藥,入組前服藥者停服;中度(2級)給予尼莫地平20mg2/d或3/d;重度(3級)加服卡托普利12.5~25mg,3/d或雙氫克尿賽 6.25~12.5mg,2/d,試驗期間如血壓仍不能滿意控制或出現不能耐受的副作用而需改藥者終止實驗,觀察期間不用其他降壓藥物。
顯效:舒張壓下降>10mgHg,并降至正常;有效:舒張壓下降雖未達10mg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20mgHg或收縮壓下降>30mgHg;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采用 SPSS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兩組一般情況的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各項檢驗指標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經對數轉換成正態分布后再行t檢驗)。并發癥、病死率統計用χ2檢驗。
干預組60例中顯效30例,有效2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4.30%。對照組60例中顯效17例,有效20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63.12%。兩組降壓療效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P<0.001)。
兩組治療后血壓均有明顯下降,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而兩者之間的降壓幅度比較差異亦有顯著性(P<0.05,表2)。
表2 兩組血壓變化比較(mmHg,±s)

表2 兩組血壓變化比較(mmHg,±s)
注:入組前和3年后血壓比較,P<0.001;兩者之間的降壓幅度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入組前 3年后 下降幅度SBP60 158±9 131±11 10.2干預組DBP 95±17 80±12 9.3 SBP60 158±7 146±7 11.2對照組DBP 98±11 90±12 8.9
干預組3年內發生腦、心并發癥1例,無1例致殘。而對照組心、腦、腎并發癥16例,致殘6例。3年后干預組死亡5例,對照組死亡27例,兩組對照差異有顯著性。
入組前欲入組后3年比較,干預組的SCL-90總分下降具有顯著意義,對照組的SCL-90總分略有升高,有統計學意義(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CL-90對照情況
高血壓病患者需要長期的甚至終身的治療,規范服用降壓藥物仍是社區高血壓患者治療的重要環節。我國高血壓病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差,是導致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國內外經驗表明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防治。其主要目標是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壓水平,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管率、服藥率和控制率,最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進行運動干預是管理方法之一,體力活動不僅可以使血壓下降,而且可以帶來其他更多也更重要的健康效益,包括心血管病發病率和病死率的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 3年內并發癥、致殘率和病死率為對照組的 20%,社區家庭干預療效肯定。情緒緊張程度與高血壓的發病有密切的關系。本研究顯示,兩組入組前經SCL-90檢測結果表明,高血壓患者中存在這精神緊張、焦慮、抑郁情緒等心理問題。3年后SCL-90總分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家庭干預能幫助高血壓病人和家庭自行妥善解決各種有關的心理應激問題、生活行為問題,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在家庭干預過程中,一方面通過醫師與病人保持經常性接觸,對精神緊張引起的應激起緩沖作用,能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時的采取相應的對策,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屬對高血壓病知識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依從關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飲食、控制體重、減少食鹽攝入、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壓病發病率減少。這也提示我們盡早給予有效干預和健康教育對于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干預組的限鹽采取了按序循進的方法,使受試者慢慢適應,自覺接受,達到了預期目的。
本研究采用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及利尿藥,小劑量聯合降壓,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上取得了較明顯的療效。選擇有效、降價、安全的降壓藥物和規范用藥尤為重要。在治療上要重視心理和社會環境,運用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積極開展高血壓病的防治工作。社區控制計劃成功的三個關鍵因素是:公眾教育、專業人員教育和高血壓病患者教育。
[1]溫邵君,王佐廣,王金城,等.冠脈搭橋術患者不同組織中幾種血管活性因子的檢測其意義[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1(3):260-262.
[2]唐新華,金宏義,蔣愛敏,等.心血管危險因素對動脈彈性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3(5):4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