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寧
重慶市秀山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重慶 409900
初產產婦不僅因為身體受到分娩的重創,體質虛弱,還因為角色轉變后,心理常會出現大幅度波動,因此在進行產褥期產婦護理時,正確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可以在促進產婦身體恢復的同時緩解因為照顧新生兒而產生的巨大心理壓力[1-2]。本研究選取本院2011年6~12月入住的24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實行反饋式健康宣教,對照組采用普通宣教法,最終實驗結果顯示,120例觀察組產婦對產后護理效果全部滿意。現報道如下:
將240例于2011年6~12月入住本院的初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120例,平均年齡31.5歲;觀察組120例,平均年齡30.8歲。兩組產婦均為母嬰同室護理,產婦無認知障礙,新生兒未發現明顯外部畸形或其他疾病。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產婦使用普通宣教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產婦采用反饋式宣教進行護理,即在常規宣教的基礎上,定期對產婦做問卷調查,并根據不同時期產婦反饋的問題適當調整宣教的內容和方式,例如,(1)產婦身體恢復指導:產婦如有傷口疼痛應如何處理;注意會陰部的清潔;應多進行床上、床旁活動及盡早下床;產后4 h內排尿防止尿潴留,如為留置尿管應定時夾畢尿管鍛煉膀胱功能,盡早拔除尿管。(2)母乳喂養:提倡母乳喂養,指導其正確的哺乳方法,應合理喂養,按需哺乳,教會其嬰兒喂奶后的護理。(3)新生兒護理:以示范的方式指導產婦進行新生兒撫觸,臍帶消毒的手法,并告知其兩項操作的時間、頻率。教會家長給新生兒換衣服及尿布;提醒產婦注意觀察新生兒有無溢奶情況,并注意新生兒的面色與肚臍變化,同時關注新生兒的黃疸情況以及排便情況。(4)乳房護理:教會哺乳時新生兒吮吸奶頭的部位,注意乳房的清潔,告知漲奶的表現,以及處理方法。(5)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提醒:囑咐產婦出院后要注意合理膳食,遵守室內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學會自我體溫監測,惡露的觀察,對于觀察組產婦,醫務人員在不同時期要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勢來初步判斷產婦對健康宣教的掌握情況,明確產婦對宣教內容的熟悉和應用程度,再結合實際情況對產婦的身體恢復狀況進行分析,根據結果適當調整宣教內容和護理方式,使產婦能夠完全掌握宣教內容,如有必要可通過親身示范、書面講解、觀看影視資料等方式,使宣教內容更加完善。
針對產婦產后的子宮復舊情況、對新生兒的照顧、喂養情況及出院后注意事項實行情況幾項內容設計調查問卷,讓兩組產婦全部對健康宣教結果作出評價,評價分為好、較好、不好3種。(1)產婦子宮復舊標準:子宮復位,惡露消失為好;子宮降入骨盆腔內,惡露減少,未出現血性惡露為較好;子宮復舊不全,惡露增多出現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為不好。(2)喂養標準:產婦未出現乳頭龜裂、漲奶等不良癥狀,可以順利為新生兒哺乳為好;可以順利哺育但是出現漲奶或乳頭龜裂,程度較輕,為較好;不能順利哺乳,并伴有漲奶或乳頭龜裂等不良情況,程度較重,為不好。(3)新生兒的照顧標準:產婦能夠自行完成教給她的所有新生兒照顧操作,并且能夠區分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特點與病理特點,為好;能夠獨自完成其中3項新生兒護理操作,較為準確地分析判斷新生兒的生理病理特點為較好;只能單獨完成1~2項新生兒護理操作為不好。(4)出院后自身護理知識掌握標準:產婦熟知產后注意事項,并能加以理解運用的為好;可以復述大部分產后注意事項,對多數事項能夠理解運用的為較好;對產后注意事項含混不清、無法理解的為不好。
所有數據通過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分析問卷的反饋數據,結果顯示兩組產婦在身體恢復情況、母乳喂養情況、新生兒護理及出院后自身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等比較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產婦調查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產婦對住院期間的護理滿意程度也高于對照組,如表1、2所示。

表1 兩組子宮復舊、喂養、新生兒護理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產婦對出院后注意事項的熟知、實行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比較(n)
初產婦生產后不僅在生理上各方面處于較弱的狀態,抵抗力差,易被各種疾病入侵,而且在心理上容易發生角色適應不良,易產生產后抑郁;另外初產婦缺乏自我保健以及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因此產婦在產后的恢復階段面對著巨大的挑戰[3]。鑒于這種需求,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致力于尋找積極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進行研討,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可以同時滿足產婦自身恢復和新生兒護理兩方面要求的方法[4-5]。
反饋式健康宣教法是指對宣教對象進行健康教育,之后醫務人員會搜集宣教對象反饋的內容,包括產婦對自身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新生兒護理方法的應用及新生兒病理生理特點的判斷情況,然后對該內容進行評估、整理,做出新的具有針對性的計劃,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健康宣教,如此良性循環,直到達到最終目的。
人是具有不同程度自理能力的整體[6-7]。當人在自理程度上不能滿足自身需要時就產生了自理缺陷,而護理就是用來補償這種自理缺陷,其主要依據3個護理系統—部分補償系統、完全補償系統以及輔助教育系統[8]來完成自理缺陷的彌補。反饋式健康宣教育能夠及時地了解產婦對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步的宣教,從而對產婦在產后出現的自理缺陷進行補償式護理。另外通過反饋結果,醫護人員可以及時找出產婦在新生兒護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保證了初產產婦在產后社會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心理健康,避免出現焦慮情緒。
與產婦的有效溝通是反饋式健康宣教的前提[9]。因此,醫務人員應掌握有效的溝通方式,做到真誠自然,主動關心產婦的生理、心理需求,耐心講解,以此來完善治療效果。本院此次實驗結果顯示,母嬰同室使用反饋式健康宣教之后,患者在自身保健及新生兒護理方面均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反饋式健康宣教法在母嬰同室的產后護理上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議推廣應用。
[1]程宛,黃鸚.產婦產褥期健康問題的調查及健康指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8):113-114.
[2]朱淑君.產后健康教育的實效性研究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詢,2011,3(21):216-217.
[3]范桂紅,王秀清,方淑彩,等.產后延伸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8(9):73-74.
[4]張艷玲,隨風湖.產后訪視在產褥期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10):376.
[5]姚培琴.健康教育對母嬰同室產婦產后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4):5297-5298.
[6]李靈娟,張慶玲.Orem自理模式在母嬰同室病房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09,7(10):139.
[7]劉寶珍.Orem自護理論在產婦產褥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18-20.
[8]姜安麗,范秀珍.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18.
[9]司繼娟.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