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英
(唐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河北唐山063000)
基于裝備制造業產品的成套性問題分析
周長英
(唐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河北唐山063000)
現實生產管理中,企業所面臨的內部、外部環境都可能導致計劃脫離于實際,從而使產品的成套性無法得到根本保障。文章針對此問題展開分析,以ERP系統為模型提出了更加切合裝備制造業生產管理實際的產品成套性保障措施。
裝備制造業;產品成套;ERP
裝備制造業企業都是典型的按單設計、按單生產的離散制造型企業(ETO生產模式),這類企業的特點是所有的經營活動都圍繞產品生產來展開,因此,對于這種企業實施ERP的關鍵是生產管理環節,而ERP生產管理成功實施的核心問題又是產品成套性如何保障。通常裝備制造業產品構成比較復雜,一臺產品、裝置涉及上萬個零部件,生產過程中這些零部件需要在不同的作業區、不同的生產單元之間流轉加工,所有零部件散落在不同的物理位置,而配套物資的情況則更加錯綜復雜,如果籌措不利,同樣會嚴重制約產品成套。生產管理中僅僅由于一個零件生產不及時或者采購未到貨導致產品無法裝配試車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占據生產現場工作面積,而且產品無法及時發運,對客戶的承諾無法及時兌現,嚴重影響企業信譽,同時貨款也因此無法及時劃回。因此,這類企業的ERP系統建設需要緊緊圍繞產品的生產進度跟蹤追溯這一主線,抓住產品成套這一核心問題,才能在生產管理實務中取得成功,ERP信息化建設項目才有可能成功上線運行。
現代裝備制造業中的ERP應支持企業三層價值鏈(決策性價值鏈、支持性價值鏈和主價值鏈)的運行[1]。ERP系統的核心思想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2]。實施通常的ERP系統并沒有產品成套這一概念,這是因為ERP系統認為只要按照MRP原理進行生產和采購計劃的編排,只要嚴格按照這個計劃進行生產和采購的組織,最終的結果是產品必然成套。圖1即為該原理。
以每月30個工作日為例,假設,合同約定產品A的交付日期為2010年12月30日,則依據產品BOM表和物料的提前期(LT:Lead Time),ERP系統將自動推算產品A所隸屬的各種零部件的開工日和完工日。舉例來說,如果產品A的裝配試驗周期為15天,則它必須在2010年12月15日開始裝配,才能保障2010年12月30準時交付給客戶。如果產品A要在2010年12月15日開始裝配,則零部件B和C必須在這一天到貨或完工,由于B的采購周期為50天,因此倒推50天,也就是說B必須在2010年10月25日對供應商下達采購通知,對于部件C倒推20天,也就是說必須在2010年11月25日開工。同理可以通過倒推方式推導出物料D和E的開工日和完工日,如表1所示。

圖1 ERP系統原理

表1 物料完工日和開工日推導表
通過上面的推導試驗可以得出:
S=F-LT(其中S:開工日,F:完工日,LT:提前期Lead Time)
F子=S父(即:子項完工日=父項開工日)
ERP系統將使用以上的推導公式進行MRP運算(遞歸算法),從而計算出產品以及所有隸屬零部件的工期,這將作為產生管理和物料準備的依據(即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
顯然,如果各項任務按照以上推算的開工日、完工日來進行,且進展順利的話,產品成套性不會出現問題,到了合同交付日產品必然是成套的。但是通過程序化自動計算出來的計劃能否用于指導生產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從企業內部還是從企業外部兩方面的因素來看,目前企業生產管理還遠遠沒有達到計劃指導生產的水平。從企業內部來說,期量標準不準確、設備故障、人為干預、生產質量事故、緊急插單、資金緊缺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計劃失去可行性或者計劃不能按期執行;從企業外部來說,客戶需求變更、政府干預、供貨質量、交通運輸、供方生產能力等因素也同樣會造成計劃脫離實際。因此,在此內外交困、市場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之下計劃通常都缺乏可行性,不能生硬用于指導生產。
目前,對于裝備制造型企業來說,計劃加調度的生產組織管理方式不失為一種更加切合實際的選擇,同時,ERP系統應該通過開發配備相應的產品成套性分析功能,讓生產管理者可以通過一個工作入口實時查看到他所關注的所有信息,從而隨時了解目前的產品生產進度,對產品生產過程及物流過程實施有效跟蹤,這樣,產品目前是否成套,有哪些零部件還沒有完工,目前正在什么設備上加工,配套物資是否已經入庫,是否已計劃,是否已訂貨,是否已到貨等等,信息都將一目了然,這樣就實現了真正的可視化管理,產品成套性必然會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ERP系統建設應該著重考慮和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根據生產管理的實際需要,投放到車間的生產任務要具有良好的可追溯性,生產任務隸屬于哪個合同、哪個產品、哪個出廠編號都要在ERP系統中能夠清晰反映,否則,車間生產組織和管理就比較混亂,產品的成套性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時,對于重點專項物資的采購,也要實現追溯管理,從而有效跟蹤物資采購的執行狀態。傳統的ERP功能無法實現這種追溯管理,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開發。
對于生產和采購的業務執行依據,我們這里都統稱為“任務”。ERP系統要對任務從產生到終止的所有過程狀態變遷實施有效控制。生產任務的執行狀態應該包括:計劃(Planed)、已下達(Released)、已領料(Issued)、加工中(In-Process)、已完工(Completed)、已關閉(Finished),采購任務的執行狀態應該包括:已計劃(Planed)、已下單(Ordered)、已到貨(Received)、已檢驗(Inspected)、已入庫(Receipt)、已關閉(Finished)。對于每一個狀態變化都由相應的宿主程序實施控制管理,當達到狀態變遷條件時,程序自動對任務狀態實施修改。ERP任務狀態變遷圖如圖2所示。

圖2 ERP任務狀態變遷圖
任務狀態管理要重點關注實時性:對任務狀態的實時控制管理是實現產品成套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實現了它,企業管理者才能定性地對產品生產過程及物料準備過程實施有效監控,才能對預計將要拖期的任務進行適時的調度安排,對將要影響產品成套的任務指派專人進行后續跟蹤管理,最終實現產品按期成套。
可視化的產品成套分析工具也是實現產品進度跟蹤和產品成套的重要保障,直白一些說就是能夠在一個工作界面上就可以監控到產品的全部生產執行過程、物資準備過程以及任務執行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異常。可視化的成套分析工具的開發有賴于前面提到的兩點內容。該程序將讀取MRP所形成的各項任務數據,并從WIP模塊讀取生產任務信息,包括任務的下達過程、定額供料、完工報告等信息,還需要從PO模塊讀取采購任務信息,包括采購計劃、采購訂單、到貨接收、檢驗,還需要從INV模塊讀取庫存信息,主要包括庫存數量,庫存事務信息,以這些信息為依據,進行有效的信息組織即可實現可視化的產品成套分析工具開發。生產任務狀態表見表2。
從中可以看出產品哪些任務已完工,哪些任務未完工,未完工的任務執行到什么工序了,這樣為生產管理者提供了最直接的生產進度信息,從而為后期的生產進度安排提供最直觀的信息依據。
產品成套性問題是裝備制造業所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因此這個問題的破解能夠實實在在解決這類企業生產管理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和困擾,幫助企業切切實實改善和提升管理水平。

表2 生產任務狀態表
[1] 李林.ERP在裝備制造業中的應用[J].CAD/CAM與制造業信息化,2004(4):21-25.
[2] 邊麗戰.企業ERP進銷存管理系統[J].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5,9(5):30-33.
(責任編校:白麗娟)
Study on the Product Wholeness Based o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ZHOU Chang-y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When it comes to product wholeness,plans are not completely in accordance with practice becaus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orpor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As a result,the product wholeness would be short of corresponding fundamental guarantee.The problem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Meanwhile,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which are based on ERP model,on product wholeness to correspond with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product wholeness;ERP
book=27,ebook=27
TP315
A
1672-349X(2012)03-0090-03
2012-03-16
河北省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112135103)
周長英(1976-),女,河北唐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計算機技術、網絡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