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華
(河北省秦皇島市工人醫院婦產科, 河北 秦皇島 066200)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后復發相關因素分析
董秀華
(河北省秦皇島市工人醫院婦產科, 河北 秦皇島 066200)
目的:分析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后的復發因素。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195例住院行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患者,按臨床分型、后穹窿結節有無、術前CA125水平、術后輔助藥物治療與否分組。分析復發與臨床分型、后穹窿結節有無、術前CA125水平、術后輔助藥物治療與否的關系。結果:I型與Ⅱ型患者復發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后穹窿結節有無術后復發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術后輔助用藥與未用藥對比,可以降低復發率,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結論: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的復發率與臨床分型、后穹窿結節有無、術后輔助藥物治療與否密切相關。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剝除術; 復 發
異位內膜侵犯卵巢皮質并在其內生長、反復周期性出血,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型的典型病變,稱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1]。卵巢是女性性腺,具有排卵及產生性激素功能。在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保留卵巢的囊腫剝除術。但術后復發又成為新的問題,現對我院實施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術后復發病例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195例,年齡20-39歲,平均31.4±5.6歲。
1.2 分組:①采用Nezkmt教授的分類方法[2],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按直徑分型,直徑1-2cm為I型,直徑3cm以上為Ⅱ型。②根據術前CA125水平分為陽性組及陰性組③根據術后是否加用輔助藥物治療(孕三烯酮或散結鎮痛膠囊)分為用藥組及未用藥組
1.3 復發診斷標準[3,4]:①術后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痛經和性交痛等緩解,3個月后重復出現或加重;②不孕癥患者術后仍不孕,經檢查排除其他不孕原因者;③術后婦科檢查發現觸痛病灶;④術后超聲檢查發現新的EMs病灶。符合上述②、③ 、④3項標準之一且伴或不伴有①項標準者診斷為復發。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1 術后復發與臨床分型的關系I型患者2例復發,復發率為6.5%;Ⅱ型57例復發,復發率為34.8%;兩組比較 X2=9.90,P <0.01,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1 臨床分型與復發情況比較 n(%)
2.2 術前CA125水平與復發的關系:CA125陽性94例復發,復發率為33.0%;CA125陰性28例復發,復發率為27.7%;兩組比較 X2=0.64,P >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2 CA125與復發情況比較 n(%)
2.3 后穹窿結節與復發關系:有后穹窿結節16例復發,復發率為51.6%;無后穹窿結節陰性43例復發,復發率為26.2%;兩組比較 X2=7.97,P <0.01,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表3 后穹窿結節與復發情況比較 n(%)
2.4 術后復發與輔助用藥治療的關系:術后應用孕三烯酮或散結鎮痛組24例復發,復發率為22.6%;術后未用藥組35例復發,復發率為39.3%。兩組比較X2=6.38,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4 術后輔助用藥與未用藥復發情況比較 n(%)
子宮內膜異位癥為激素依賴性疾病,只要卵巢的內分泌功能旺盛,疾病就可能復發。保守性手術的最大缺點是復發率較高,且復發率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與內異癥發生機制相似,內異癥的復發的可能與經血逆流、雌激素、免疫因素等密切相關。本研究表明,Ⅱ型復發率高于I型,后穹窿有結節者復發率高于無結節組,術后輔助用藥復發率低于未用藥組,而CA125水平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因此,對于直徑3cm以上,后穹窿伴發結節者,行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中術后,應更加重視復發的發生率,術中徹底切除病灶,術后輔助用藥,密切隨訪,從而提高治愈率,以致達到根治的目的。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5.
[2] Nezhat F.Clinical and histollogic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omas.Implications for a mechanism of pathogenesis[J].Reprod Med,1992,37:771-776.
[3] 李梅生.子宮內膜異位癥現代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45.
[4] 李華軍,冷金花.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后復發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3-16.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2.08.042
1006-6233(2012)08-1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