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正全力角逐美國大選。
提名演說有點缺少底氣講述困境開始樸素務實
奧巴馬懇求“再干四年”
“米歇爾,我非常愛你,前天每個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多幸運的男人。”當地時間9月6日晚,美國總統奧巴馬用這番對妻子的溫情告白作為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開場。此前兩天,為奧巴馬站臺的第一夫人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用極富煽情的演講把民主黨的競選氣勢一再拉高。不過,在這只屬于奧巴馬的大日子里,“傳奇演說家”奧巴馬的“戰斗檄文”卻非常寡淡,總共36分鐘的演講到第20分鐘才贏得第一次掌聲。更令不少美國輿論失望的是,雖然奧巴馬誓言帶領美國“前行”,但他演講的大部分時間似乎是在列舉自己的成績,在自我表揚中回應競選對手羅姆尼的挖苦。穩招,損招,還是奇招?奧巴馬“懇求再干四年”的演講引起各種矛盾和爭議解讀。美國媒體提醒說,演講中15次提到就業的奧巴馬真正“祈求”的是,幾個小時后公布的8月份失業數據能夠低一些。
“演說家”令人失望
“民主黨大會開得很好。”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7日將此歸功于民主黨陸續出場為奧巴馬站臺的嘉賓的口才:“第一夫人米歇爾讓美國人墜入愛河;前總統克林頓樹立起投票人的信念;參議員佩里出人意料地高調發出號召,‘問問拉登,看他是不是比4年前好過!’經常受到嘲諷的副總統拜登超越政治的講話略長,口氣溫和而嚴肅。”不過,報道卻給最后登場的主角奧巴馬的壓軸演說潑了盆冷水,稱之為“丟掉了激動人心的靈感”,成了大會敗筆。
6日晚,《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民主黨大會現場看到,聲光電多媒體全方位的現場造勢和各方人士魚貫出場的慷慨陳辭,雖然強力刺激著現場美國民主黨人的政治熱情,卻掩蓋不住時移事易的無情。與4年前淚流滿面地在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接受提名演講的奧巴馬相比,今日奧巴馬再次登上這一講臺時,已經處于競選中的守勢。《紐約客》雜志網站說,奧巴馬講了20多分鐘才出現第一次大規模鼓掌喝彩,引發喝彩的這句話其實無關痛癢:“我不再僅僅是一位候選人,我是總統”。頭發已明顯灰白的奧巴馬說,美國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事實是,要解決數十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還需數年時間”。“再干4年!再干4年!”的口號隨即從四處響起。
而這種互動在奧巴馬當晚的演講中少得可憐。對“美國不能走回頭路”、“將帶領美國向前進”等積極表態,美國輿論也不怎么買賬。《波士頓先驅報》7日評論說,奧巴馬的演講既沒有主題也沒傳達任何信息,如果說他無法拯救遍體鱗傷的美國經濟毫不奇怪。在演講中,奧巴馬不但沒給美國“希望和變革”,竟然乞求選民給他“更多時間”。在《華盛頓郵報》看來,4年前涌進丹佛體育場朝圣般的聽他演講的情景已然不再,2008年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象征著他宏圖大志的希臘式柱子也不見了。奧巴馬接受競選連任提名時面臨的挑戰不是他能否復制過去的魔術,而是能否激發起公眾的另一種信任,一種不是針對個人的盲目信任,而是對其領導力的更現實的信任。“干掉他。走人吧,奧巴馬。史詩性的失敗。你被炒魷魚了。”《紐約時報》還推斷說,相當多的選民觀看奧巴馬周四尋求連任的演講時都想說上面的話。
習慣了奧巴馬口若懸河形象的國際輿論也難言失望情緒。法國《新觀察家報》稱,奧巴馬的演講缺乏打動人心的力量,不如5日的克林頓,也不如4日的米歇爾。文章認為,關鍵在于已干了4年,并在許多方面未能兌現承諾的奧巴馬,已沒有底氣像4年前那樣大聲疾呼“YESWECAN”,身為總統他必須告訴聽眾,自己為何還需第二個4年。
奧巴馬為自己擺功也引起反感。法國《費加羅報》稱,奧巴馬試圖正面回擊羅姆尼,并勾勒出一個真正的施政綱領,包括增加撥款以促進就業和“青年未來教育”,具體的細節包括在制造業創造超過100萬個就業機會,減緩大學學費上漲幅度,自2012-2020年減少石油消費量50%,并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他提出“價值觀選擇”,將對手羅姆尼塑造成“百萬富翁的代言人”,并以富蘭克林•羅斯福新政衣缽傳承者自居。他的這種描述很容易被對手形容為“階級斗爭式的妖魔化伎倆”。文章稱,奧巴馬把演講的大段時間留給其較受歡迎的外交領域,津津樂道地談及擊斃拉登、結束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等閃光點,同時諷刺羅姆尼“思維仍停留在冷戰時代”。
“奧巴馬的女兒瑪利亞都顯得有些厭煩了。”德國《明星》周刊7日以“沒有救世主,只是一個總統”為題稱,她不舒服地坐在折疊椅上。但并非只有瑪利亞一個人缺乏熱情。奧巴馬與4年前一樣仍是“天才演說家”,但是觀眾已經聽膩了,他們不再對奧巴馬充滿激情,美國已經沒有救世主。
高招,損招,奇招?
也有不少分析認為奧巴馬的演講,屬于精心設計,其實“棋高一著”。路透社7日認為,奧巴馬的提名演講是將現實蘊藏于希望中,相比2008年更為務實。背負著戰爭、高失業率和政治僵局的奧巴馬在演講中的聲調不再那么生機勃勃,也更加平實了。法國《快報》文章稱,他試圖通過這種較樸實的風格讓選民相信,他沒有專揀聽眾愛聽的說,而是“告訴人們真相”,他還試圖讓大家相信,自己并非不守信用,而是“做大事總需要耐心”。
“奧巴馬變老了、變明智了,當然也變得頭發灰白了。”《今日美國報》說,與奧巴馬以往激情澎湃的演講相比,此次演講包括了他第二任期的計劃。這印證了“競選靠詩歌,管治靠散文”的勸告。“奧巴馬總統的困境在于,他作為總統比對手所說的要成功得多,但又遠遜于他需要讓投票人看到的形象。”《紐約時報》7日題為“奧巴馬的第二次機會”的社論稱,克林頓、拜登等的強勢講話給奧巴馬的形象解決了不少問題,但能否連任還要看奧巴馬本人了,只是他的講話跟2008年民主黨大會的演講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英國廣播公司7日說,這場選舉是就兩個完全不同的美國愿景作出選擇,正如奧巴馬所說的那樣,“選民將面臨一代人的選擇”。
一些媒體也注意到奧巴馬提及中國的次數。和羅姆尼的演講一樣,中國元素也不可避免地穿插在奧巴馬的演講中。《紐約時報》中文網7日題為“奧巴馬演講,假想敵中國隱隱登場”的分析說,36分鐘的演講里,奧巴馬一共四次提及中國,兩次涉及教育,另外兩次則涉及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國際責任。第一次提到中國,是奧巴馬在論及教師和學生貸款救助問題時:“我不相信解雇教師或取消學生貸款救助將使美國經濟增長,或幫助美國與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競爭。”在這之后,奧巴馬在談及教育時稱,“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應該僅僅因為教室太擁擠或者學校太陳舊而推遲實現自己的夢想。任何一個家庭,都不應該僅僅因為沒有錢而拒絕大學錄取通知書。任何一個公司,都不應該僅僅因為在國內找不到相應技能的工人而去海外尋找。”不過,在事先準備并提供給媒體的演講稿里,上文最后一句本來寫的是“去中國尋找”,但實際演講中,“中國”一詞卻改成“海外”。第三和第四次提中國是批評羅姆尼的外交政策時。奧巴馬稱,“我們在太平洋對岸重新宣示了我們的力量,代表我們的工人與中國展開競爭”;“如果你不能夠在參訪奧運會時不傷害美國最緊密的盟友,你可能就沒有做好與北京開展外交的準備。”羅姆尼前不久訪問英國時,曾因就倫敦奧運會籌備工作發表的批評言論引起英方不滿。
沒有媒體懷疑,支持率都不高且都不到50%的兩位候選人,會讓今年的選戰異常艱苦。英國《經濟學家》7日說,為了贏得選民的信心,兩黨這次都使出百般解數,甚至搬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斯嘉麗這樣的好萊塢明星助陣。瑞士國家電視臺稱,好萊塢明星變成了兩派,美國社會的裂痕也越來越大。
總統先生,請拿出未來計劃
一星期前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羅姆尼陣營質問道,在失業率仍高達8.3%之時,美國人應當自問,他們的生活是否較奧巴馬執政之前更好。面對這一極富鼓動性的話題,此次民主黨大會針鋒相對。“拉登已經死去,而通用汽車卻活了下來!”拜登9月6日晚再次以此進行反擊。
“氣候變化、經濟刺激方案、大規模銀行救助法案。”美聯社7日說,這些常規論述在奧巴馬的演講故事情節中成了“缺頁”。報道說,以上三點是奧巴馬2008年競選時的主題。但在今年的民主黨大會上,他們都不值得一提。其他問題都不值得重新考慮。此外,對于一個曾經對貧困選戰的黨派而言,窮人們并未得到什么關注。
“總統先生,請拿出計劃來。”美國《赫芬頓郵報》7日分析稱,既然桌布已經鋪好,拜登和奧巴馬就必須吃完這頓飯。他們需要讓選民相信,有辦法擺脫持續的經濟壓力以及過去十多年來的艱難境況,有辦法在未來重塑并擴大偉大的美國中產階級。美國人擔心自己的經濟前景,奧巴馬需要清楚地讓他們相信,他有計劃讓他們擺脫困境,登上幸福的彼岸。▲【環球時報駐外記者溫憲穆積山青木陶短房李珍●伊文玉鵬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