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6日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美國總統選舉正式拉開帷幕。美國大選一直是世界最熱鬧也最受關注的大選,美國人自己把它看成對全世界的“民主課”,它也的確在西方世界最典型,組織得也是最好的之一。
客觀而言,美國政治制度總體挺成功的,否則不會有美國的繁榮和強大。但美國的制度是美國歷史塑造出來的,有“設計”也要經過歷史的摔打。而歷史都是種種代價編織的。美國的制度是美國人的歷史收獲,不是上帝送給美國人的“福利”。
時至今天,美國以兩黨選舉為核心的政治游戲規則積累了不少問題,它的正能量消耗得太多,而補充得較少。所有制度都需要以改革適應世界的變化,但美國制度的自我改革能力反而弱了下來。議而不決,政黨把討好選民放在首位等這些毛病,在世界格局快速變化的時候漸漸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
美國大選在中國有很大影響力。總體而言,很多中國人都對美國大選以及美國制度挺羨慕的,不少人把美國的制度同美國的繁榮和生活方式放在了一起,無力對它們做區分。美國的制度有問題,但如果說這個制度“壞”,不是多數中國人的認識。
然而與此同時,中國社會已經走過了改革開放早期對美國制度的盲目崇拜。羨慕歸羨慕,但中國主流社會現在認為自己的國家確實有與美國不同的國情,不認為應當而且能夠把美國的那一套搬到中國來。這份認識是最近二十幾年中國人觀察世界各國十分復雜的民主實踐后得出的,此外中國近年來發展迅速,也讓很多國人開始相信“走自己的路”是對的。
少數中國知識精英,以及在互聯網上表現活躍的意見領袖推崇美國式選舉,他們的聲音蠻大的,并且認為自己對中國公眾的意見有很強的代表性。然而非常遺憾,這不是真的。
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在中國多個城市的公眾意見調查顯示,人們對中國“應當走自己的路”有很高支持度。即使那些活躍的互聯網意見領袖們,其實也很少有人對中國會推行西方式政治制度真的有預期,他們表達中國“應當”怎么怎么做,但這更像是他們的輿論姿態,是口號,而并非實際目標。
美國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的東西,這是中國全社會的共識。真實情況是,應當學和比較容易學的,在中國受到的阻力并不大。一些看上去應當學,但難度高風險大的內容,中國學得很謹慎。比如選舉作為一種民主方式,中國這些年其實一直在推進。有些涉及根本制度,如兩黨制或多黨制,這根本就沒納入中國的改革框架。
世界有不少好東西,但不是每一樣都能對得上我們自己,中國人正逐漸在政治領域理解這個道理。承認美國的政治成功需要我們的自信,看出美國的問題需要加強的自信。而最終搞明白我們要博采眾家之長,走一條自己的發展之路,需要更高層次的自信。事實是,中國人雖然并未完全擺脫自卑,但我們的確越來越自信了。▲(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