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系 楊云漢
作為中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工信部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含微型企業)數已超過4000多萬戶。目前,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繳稅額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我國專利的66%由中小企業發明,75%以上的技術創新由中小企業完成,82%以上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開發的。中小企業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擴大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又遇到許多問題,融資困難是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問題。
一般而言,中小企業的初創階段,其融資渠道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和親朋好友內部挖掘,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其資金需求也逐漸加大,這時候,借助金融市場來發展則是大多數中小企業家的最佳選擇。我國現行金融體系中,缺乏專業性的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和投資公司,造成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競爭信貸資源的局面,這樣就使中小企業處于劣勢。在資本市場上,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屬于初創階段,資源有限,制度也有待完善,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通過資本市場來融資還是“可望不可及”的。民間借貸市場,由于金融監管的缺失,融資活動大體呈現自發和不規范狀態,難以形成真正市場化、規范化的金融行為,中小企業家只能在無路可走時為生存不得已才為之。
(1)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還是銀行貸款,據有關部門調查,即使是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溫州市,企業資金構成中自有比例也僅為40%,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分別占了40%和20%。而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體系還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為了規避信貸風險,從銀行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考慮,銀行更愿意把貸款發放給大企業,針對實力薄弱的中小企業設定了苛刻的貸款條款,且大多數傾向于提供短期貸款,不足以應對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和長期發展所需。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表示,2009年頭3個月,全國信貸規模總量增加了4.8萬億,其中中小企業貸款增加額度只占不到5%。李毅中認為,“這樣的數字說明中小企業貸款增長沒有達到同步增長,中小企業資金非常困難,融資難、貸款難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而央行公布的2009年1到4月份全國新增貸款5.17萬億元,其中主要投向中小企業的短期貸款是1.24萬億元,即使所有短期貸款都投放給中小企業,占比也不足1/4,中小企業貸款難沒有因為信貸大增而緩解。
(2)金融機構信貸收緊,中小企業貸款更艱難。目前,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升至21%的歷史高位。準備金率提升,導致中小企業在銀行的等級相對的比較脆弱,比較低,所以申請貸款方面不像大企業那么便捷,有一定的難度,許多中小企業可能因此而“斷糧”,即使一些企業能夠獲得貸款,在數量上也難以滿足需求。據溫州市經貿委的一份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當地中小企業普遍感覺生存狀況嚴峻,最突出的是企業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明顯提高,以往貸款滿足程度較高的億元以上規模企業中,49.2%已開始感覺資金吃緊,而中小企業更普遍感覺貸款難。
(3)由于銀行貸款難,許多中小企業把目光轉向一些由民間資本構成的貸款公司或典當行。不過,面對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量,民間貸款公司和典當行也隨行就市,紛紛上調利率。中國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民間借貸利率監測顯示,3月末,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綜合利率水平為24.81%,一季度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單季上漲11.91%,比2010年第四季度漲幅高8個百分點。除此,上海、江蘇等地的民間借貸利率也在飆升。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全面的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雖然《中小企業促進法》從2003年在我國開始實施,但其規定過于寬泛,缺少細致的支持配套措施,如稅收優惠、財政減免補貼、金融傾斜等。雖然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每年都有增加,但相對我國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這些資金還是杯水車薪。況且中央資金不可能全國范圍覆蓋,而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又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地方財政情況緊密相連,地方財政寬松就支持點,財政緊可能首先砍的就是這塊。這都對中小企業發展有一定的制約。
我國的擔保法對中小企業沒有較強的針對性,而已出臺的一些關于中小企業擔保的規范文件應該進一步規范、完善。對中小企業融資來說,如果有擔保公司作為第三方在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時提供擔保,可以提高中小企業信用,分擔金融風險,使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但由于我國擔保行業的準入、監管規定的不完善,往往造成擔保機構參差不齊,經常出現違規現象。有些中小企業不但貸款不成,還要付擔保公司一筆錢,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資產規模小、自有資金少、效益不穩定、管理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弱的狀況。由于自有資金少,固定資產少,沒多少抵押擔保的資產,在銀行貸款審核時一般不能通過;加之許多中小企業缺乏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不透明,使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資產質量總體評估不高,這樣就形成不良循環。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末,我國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率達到11.6%,比銀行業整體平均不良貸款率高出9.6個百分點,在銀行看來屬于高危貸款。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中小企業還面臨很多問題,如企業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技術力量缺乏,對大學畢業生和技術人員缺少吸引力,各種收費負擔重、融資難、辦事難、社會干擾多。因此,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更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社會服務的跟進。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以銀行信貸為主要渠道的間接融資渠道是我國社會融資的主渠道,但隨著貨幣政策的逐漸收緊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僅僅依靠貸款越來越難以充分滿足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拓寬融資渠道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要從根本上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狀況,需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形成合力。中小企業要加快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往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綜合采取上市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產權交易、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直接融資渠道。這樣,既可緩解流動性趨緊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有助于中小企業產權結構的改善,實現中小企業產業群的穩定健康發展。
(1)銀行要加快改革,轉變觀念,對中小企業給予支持。銀行信貸可設立專項中小企業資金,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從銀行現在的信貸額度中,劃出一個比例,作為專項中小企業信貸資金,專門支持那些手上確有國際國內訂單,周轉資金不足,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要加快速度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
(2)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使更多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去融資。現在我國有很多新興的中小企業不是傳統的餐飲服裝加工等業態,而是高科技企業,這些中小企業科技含量高,知識水平高,但起步時資金小、人員少,最大的特點是高風險和高回報,需要金融創新分散和化解高風險的同時分享高回報。為此,要形成多層次的“金字塔”式的資本市場體系和銀行體系,改變我國當前主板上市公司多、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少的“倒金字塔”的不利于“扶小壯大”局面,通過發展股權融資和“新三板”及科技社區銀行扶持中小創新型企業。
(3)引入創投基金,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今年科技部聯合財政部、中國銀監會等八部委共同出臺《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規模,綜合運用階段參股、風險補助和投資保障等方式,引導創業投資機構向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4)加強對民間信貸和民間金融行為的規范和監督。引導民間資本規范有序地流入中小企業。目前存在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民間資本很多,沒有地方可投;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缺錢,融資成本很高。當然由于民間資本供需信息不對稱,操作不規范,通道不順暢,缺乏相關法律保護的特點,如果監管不到位,一旦違約大規模發生,容易導致金融風險和社會危害。但我國民間資本龐大,加上銀行利息低、資本市場收益連年虧損,大量民間資本從逐利性考慮只好投向中小企業,我國對民間資本投向中小企業宜疏不宜堵,需要將其納入金融監管之下加以規范和引導,逐步完善民間資本融資的法律法規文件,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和監督懲罰機制,搭建民間資本市場信息平臺和市場風險管理平臺,對民間資本總體規模和運行渠道進行跟蹤監管。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讓人民的財富獲得保值增值,同時也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就目前來看,如果已經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審議的由中國央行起草的《放貸人條例》草案能夠通過,那么民間借貸的陽光化將指日可待。
我國的《擔保法》對中小企業沒有針對性,我國中小企業擔保除了法律法規上的完善之外,拓寬擔保方式也很重要,擔保公司除了作為個體行使擔保也可以聯合擔保,即由多家擔保公司整合成一個共同的擔保體系為企業擔保,這樣不但能分散擔保風險,也可以提高中小企業貸款信用等級。
中小企業應加強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建立產權明晰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自我積累能力。中小企業應進一步強化信用觀念,遵守誠信原則,切實履行借貸合同規定的義務,及時準確地向銀行提供真實信息,樹立守信用、重履行的良好社會形象,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
[1]許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1).
[2]王莎,江輝.探析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J].商業研究,2006(4).
[3]柴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