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曉
重慶有這樣一群大學生,他們有的剛大學畢業,有的還在讀大二大三,他們走到一起緣于一個共同的夢想: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企業。他們沒有錢租辦公場地,沒有錢雇員工,甚至沒有錢進行工商登記,他們在寢室里計劃著、爭吵著,一直吵到老師辦公室里,最后,他們作出了一個近乎童話般的決定:與老師一起抱團組建中國最小的微型企業,每個人都當老板,每個人只要出資幾百元。很快,位于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綜合樓4樓教室里的“根號二品牌設計坊”開業了,公司的主業是:賣創意!短短3年時間,10個年輕人帶著他們的“微企”以“創業標桿”的姿態向前奔跑,創造了年純利潤80萬的奇跡!
85后追逐創業夢,要把創意賣個好價
2008年7月,1985年出生的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傳媒藝術系的大二學生金操與龐海洋跟著視覺傳達研究中心的老師俞明搞暑期調研。時常參加學校的設計比賽,有了一定的設計經驗的金操發現,重慶的很多品牌設計公司生意都不錯,而且這些公司有的也只有十幾個人。“他們能做的,我們也可以做,我就是學設計的,可不可以也賣創意賺錢呢?”金操暗自盤算:要是將設計特長發揮出來,在學校里辦個工作室,可不可行呢?辦工作室的想法迅速醞釀。
同系裝潢專業的龐海洋與金操經常在一起合作,一聽金操的想法,早想創業的他非常贊同,兩人一拍即合。。
但租場地的資金就首先讓出身在農村的金操和龐海洋犯了愁,兩人就向老師俞明求助,想讓他幫著出出主意。俞明吩咐他們只要負責找到新同事就行,房子的事情他來解決。
金操沒想到,有創業激情的人其實并不少,僅僅一周的時間,整個團隊的主創人員已全部確定下來,形成了七男三女的創作格局。工作室的成員則各有所長:在大學生機器人比賽中認識的大三學長胡斌動手能力強;參加辯論賽認識的大三學姐嚴莎莎以口才見長;大一的學弟黃勇電腦玩得轉,軟件技術好;有在廣告公司打工經歷的丘斌以創意見長;中文系大三學生劉文則寫得一手好文章,把握品牌的文化定位和人文精神用得著。還有劉德海,擅長編程并曾獲得過微軟編程比賽大獎……他們抱團在一起,正好是一個設計公司完整的人員配備:俞明作為召集人負責外交協調,金操負責內務策劃,龐海洋、胡斌出策劃方案、出設計CAD草圖,嚴莎莎協助談判,劉文負責軟文寫作,劉德海則負責網絡宣傳。
而在俞明的協調下,學校答應給把綜合樓里4樓的一間80多平方的教室免費給他們用。有了“大本營”,就像有了自己“夢想”的家。該給這個家取個什么名字呢?“就叫根號二吧!當初就是抱著‘一定試一試的想法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的,1.414也有這個意思,我們在數字信息化時代,根號二的無限不循環性正呈現了這一特征”,金操的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
為了打造出一個有個性的家,同學們每個人拿出300塊錢,自己動手裝修。一個月后, “根號二品牌設計坊”正式亮相。他們自己給自己“封官”:設計總監,策劃總監,行政總監……工作室10個人,人人是老板。而在平時的工作中,老師俞明負責指導與外聯,卻并不拿工資,唯一的要求是“要出精品”。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大家印了一盒名片,輪流出去跑業務,拜訪客戶的腳步一分鐘也舍不得停下。第一單就是這么偶然來的。位于楊家坪3號的創意倉庫的一個名叫“AIM重慶一九七七”的廣告行門口張貼了一張室內設計裝修招標啟示,引起了金操的注意。很快,他和龐海洋主動聯系上廣告行的負責人。敲門進去時,該公司老總睜大眼睛非常意外:“你們還是學生啊?”但是,當他們把以前做的設計給經理看時,經理給了這些年輕人一個機會,“你要是能在一個星期里拿出一套我們滿意的設計方案,我們公司的裝修設計就交給你做。”一九七七廣告行是做房地產項目整合推廣、房地產企業品牌整合策動的,結合這一特點,金操和龐海洋等人通宵加班,認真地準備設計說明、施工圖、效果圖、做詳細的報價、施工工藝說明以及施工組織設計。一個星期后,設計方案與效果圖讓對方驚嘆,雖然這一單錢賺的只有1萬多元,但開門紅讓同學們有了信心。
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愛琢磨的金操將拉業務的“活”交給了網絡——通過付費,讓自己的公司在百度搜索中置頂,很快,重慶一家塑膠企業和房地產企業主動找到他們。同時,也有生意上門,他們往外推的,因為對方沖的就是找學生做,便宜。但團隊一開始就有自己的標準和原則,價太低了,不干;沒有辦法提升自己的水平,不能把作品做成為藝術品,不干。
在得知家庭連鎖洗衣店“衣能凈洗衣”要做企業形象設計時,很感興趣的金操和同學直接找到這家企業,已經有些談判經驗的金操卻沒想到,出面接見他們的竟是企業總經理和七八個主管。大家圍著一張長條桌談事的時候,同往的負責文案的劉文手心一直在冒汗。
對方問道:“我們馬上要在重慶上市,你們有為‘世界500強企業,作比如寶潔、聯合利華過設計嗎?”“沒有。”金操坦誠地說。對方又問,“那你們是否有過其他國際性日化企業的成功案例?”“沒有。”客戶有些無奈,“那你們做過什么客戶?“我們做過網頁界面設計,還有一些地產品牌。”客戶有些無奈:“這些跟洗滌行業一點都不搭呀。你們憑什么這么有自信,我相信在重慶的大學城里,做得比你們好的人肯定有。”
“就憑他們還在大學城里,而我們卻站在這里與您對話,我們比他們多走了一步,也早走了一步。”金操自信地說。老板最終拍板:“我不管你們公司是大還是小,只要設計出來的我們滿意,價格合適,我們就會放心給你做。”正是這句話讓金操看到希望。
接下了這筆單子后,每個人都格外珍惜這次挑戰。為了讓設計與眾不同,金操和同事們到洗衣店的市場一線了解和觀察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查閱了大量資料。在優化“衣能凈洗衣”的品牌標志時,為了給品牌穿上可以觸摸到靈魂的外衣,給人一種視覺沖擊力,一種美的、藝術的熏陶,他們拿出了兩套設計方案。在方案一中,他們將標識以水滴作為創意源點,把水滴組合成“衣”字,突出企業的屬性和獨特識別性;用水滴呈花瓣樣的散開,象征著企業有著無限美好的前景。而在方案二中,他們結合洗衣店的根本屬性,創意性的將風干的衣服和衣字相結合,設計出的標識易識別又內涵豐富。加班加點的付出,得到的回報是客戶的滿意。